老兵:白风启的美篇

老兵(军工战士)

<p>二零二一年六月二十日我和同学一起回故乡追寻父辈在下花园煤矿的足迹和我们儿时的记忆!</p> <p>我们的家乡玉带山俗话叫“台山”脚下生长着,一代五零后煤矿子弟。今天回乡追思记忆,到了三号井,看到得是推平了一片故土,当年三号井景像已种在脑子里,再也看不到了。</p> <p>现在的三号井以不是当年的样子,全部推平了。</p> <p>曾经在三号井住过的同学,谢贵喜,程兆旭,孙志亭。</p> <p>我也是三号井的</p> <p>孙志亭的父辈从三号井搬家到自己在摞摞石下盖了三四间平房和一个大院子。</p> <p>这个院子后来被推平了。</p> <p>这棵香椿树是当年孙志亭家院里种的树,被推起沙石埋住三四米,南面被推土机推了,北边孙志亭家房也没了痕迹,只有干树枝还露一点头。</p> <p>我们三位发小同学在孙志亭家原住此留影纪念</p> <p>这间灰房是当年绞车房,报废了后。冯金龙父辈改装搬了进去,当年我和冯金龙玩去过他家,至今我还记得他父亲一张胸部挂满了军功章的照片威武雄壮。</p> <p>我们三位同学是七零年进入煤矿机电𠂆工作的。</p> <p>这是机电𠂆唯一个精加工车间,当年一起进车间是,卡武洲,陈树林,孙志亭,乔庆祝,陈岗(已故)。</p> <p>这间𠂆房是我们钳工鉚焊车间。</p> <p>这是我参加工作的车间,修配三车间。</p> <p>我在机电𠂆上班的时候,《冯立双》师傅巳故,《候炳林》师傅已故,程德清师傅,也就是程兆旭的父亲,现在九十多岁了,如今宣化居住,过去都在三号井住。</p> <p>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为纪念被日本压搾死难的矿工,在万人坑上修建起来的纪念碑。</p> <p>我们这一代五零后的父辈跟着共产党一起闹革命打江山,建国后转业到下花园煤矿工作。孙志亭父亲曾是一名优秀区小队队员跟着共产党打日本鬼子。解放后转业到煤矿工作到退休也没享受一天津贴。胡增先父亲也是老游击队员,曾亲手拼死小鬼子多人,解放后转业到煤矿工作到退休也一天没亨受津贴。我的父亲在芋县为区小队送情报多次,从小煤矿立井中抢救被鬼子和黄协军追杀的区小队员(苏皋)并和继父约两人,用树枝做担架送到北山区小队中,(此人后当县长和地区专员,直到去世多年后。老胡住院看病我去看他遇见老乡才知道)。我父亲解放后工作尚义煤矿后抽调来到下花园兴隆山开矿工人之一。党员关系因联系人随军南下,村领导人在激情然烧年代来张家口报社找领导,被红卫兵认为走资派串联在张家口报社暴打奄奄一息,在送回老家的路上死去。至今父亲不让找国家麻烦了,比起闹革命死去先烈们强多了,工龄短点就别去找组织了。我们每一位父辈都有部革命的历史,一生奉献在煤矿给国家做出毕生贡献,从未记较个人自己得失。我们的老人大多数一生善良,不断引导子女自立自强,多读书,读好书。他们用自己爱国爱家的情怀,崇尚知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宽厚待人的举止言行影响子孙,无论是同亊,子女,孙辈,邻里面前都是楷模。这种不成文的言传身教纯朴家风己深深流淌在我们这些子女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一生的行为准则,我们也把毕生奉献在煤矿和祖国各条战线上。</p> <p>今天是父亲节祝福大家健康快乐!</p> <p>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p><p>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p><p>父爱如水,沉默温柔;</p><p>父爱如日,温柔灿烂;</p><p>父爱如月,无闻淡雅;</p><p>父爱如歌,悠扬厚重;</p><p>父亲如海,宽阔坦荡。</p><p>父爱是一木书,书字浓浓关爱。</p><p>父爱是一堵墙,遮挡无尽风雨。</p><p>父爱是一盏灯,照亮似锦前程。</p><p>父爱是一条河,流淌殷殷关切。</p><p>愿天下所有父亲节日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