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壶关县池后村发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岸重修古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靳忠祥</b></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的一天,笔者回壶关县五龙山乡池后村探亲。期间,在村民靳梁平、靳连红兄弟俩的帮助下,登梯考究了位于村西路边石岸西端半中间的一块古代石碑。</p> <p class="ql-block"> 该石碑为长方体状,长约61厘米,宽约40厘米,周边用石框相围,镶砌于石岸的半中间。从碑身情况看,虽然年代久远,风蚀雨淋,有所风化,但碑文字迹多数依稀可见。经笔者一而再,再而三地现场辨识拍照,并在业余时间反复推敲分析,碑文字迹及其内容现已基本弄清。</p> <p class="ql-block"> 该石碑立于清朝咸丰四年六月,亦 即1854年6月,距今已166年。碑文内 容记载了石岸重修的事因经过。碑文落款载明了重修石岸人的姓名、碑文作者的姓名和往碑石上书写碑文人的姓名以及雕琢刻碑人的姓名。碑文最后所载立碑的时间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石碑原文如下: </p><p class="ql-block"> 且夫獲(福)因修(德)之験餘慶亦(積)善之方今因路勢狭隘(石)(形)墜壞是錐属村中所共(田)实余門前所不離故(余)與堂(叔)杰暨(侄)继貞婉爲商確细与斟酌補茸(竟)大修理(坚)固(永)(垂)不朽於萬世云(尔)。 </p><p class="ql-block"> 王化 子 生(貟)继长(撰)文</p><p class="ql-block"> 王杰( 堂)侄 继貞 重修 </p><p class="ql-block"> 靳爱(蓮 )書丹</p><p class="ql-block"> 王振堂 玉工 </p><p class="ql-block"> 大清咸豐四年荷月(穀)旦</p><p class="ql-block"> 备注:碑文中括号内的字为辨识字(原字模糊)</p><p class="ql-block">石碑译文:</p><p class="ql-block"> 那些获得幸福感的人,是因为平时修养德行的结果证实。其喜庆之事接连不断,也是他们会办好事,多办好事的报应。今因村边道路狭隘,石岸坠坏成锥状。属于村中百姓耕田种地、外出交通所不便的共性问题,也是我家门前行走不便所离不开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与堂叔王杰及其侄儿王继贞委婉地商量讨论,再三地考虑谋划修补治理事宜,最终竟然对该石岸进行了大修理。愿石岸坚固,万世永垂不朽!如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王化之子秀才王继长撰写碑文 </p><p class="ql-block"> 王杰之堂侄王继贞重修</p><p class="ql-block"> 靳爱连在碑石上书写碑文</p><p class="ql-block"> 王振堂雕琢刻碑 </p><p class="ql-block"> 大清咸丰四年六月吉日立碑</p><p class="ql-block"> 该石碑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一道石岸的维修年代及其相关人员的历史功绩,而且佐证了池后村年代久远的源源历史。同时也彰显了池后村民积德行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的传统美德。 </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15日 </p><p class="ql-block">(备注:本文发表于《长治方志》2020年第6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