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西门外:京西稻花香

长人北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颐和园西门外:京西稻花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摄影器材:华为Mate20pro</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风光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照片拍摄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文字整理自景区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地铁西郊线颐和园西门站,通往三山五园的地铁列车。</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山五园,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历史上在这些皇家园林之外,分布着大量村落、寺庙、农田、河渠、池塘,这部分区域称为“园外园”。</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西门外,颐和园西路两侧,有几片保留下来的京西稻田,分布在“园外园”中的两山公园、中坞公园、北坞公园。</p><p class="ql-block"> 每年五一前后,公园稻田油菜花盛开,田野绿黄。至五月中下旬,油菜花落尽,开始水稻耕种,油菜花秆被翻入土中做底肥。至八月中旬,水稻抽穗。又至九月下旬秋分时节,水稻接近成熟,田野满目金黄。十月上中旬,水稻收割,稻谷收仓,稻秆伏地。完成了一季水稻的生长轮回。</p> <p class="ql-block">两山公园介绍</p><p class="ql-block"> 两山公园(玉东郊野公园),即玉泉山与万寿山之间区域,位于颐和园西路以北,与北坞公园相连。本区为古瓮山泊退水区域,风景与稻作历史悠久。自元代起即由政府整体开发、直接管理,成为京城最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随着历代精心管理与耕作,形成山林环护、田湖交错的特色景观,被喻为江南水乡,明代众多田园诗文多产于此。至清代,为静明园与奉宸苑管辖范围,除生产观光功能外,更成为宣扬重农国策、观稼占候的皇帝巡视区。</p><p class="ql-block"> 2015年后,公园恢复历史稻田150亩;辟出借景视廊;就低为渠、因林添花;塔阁远映、溪潭近呈;再现“御范一水乡一田园”的历史氛围。点缀历史记忆点与小品,归为八处观景点,融入历史记忆与小品,以志不忘本土之远脉。</p> <p class="ql-block">两山公园内的几个主要观景点:</p><p class="ql-block"> 御道斜阳,这一带的水乡田园风景自古吸引了大量游人,形成了众多游览线。其中以皇家御道最具特点,元代就有记载,清代更记载为条石铺道,大量的风景文学创作就是在这行走中形成的。御道宛转于两山之间,路转峰回,落霞晃影。</p><p class="ql-block"> 社林丰歌,历史上这一地区为京城上等水田,旱涝保收、丰歌不断,其收获打谷景象成为歌咏、观览的内容。公园在这里点缀歇息场地,意仿乡村场院,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体验与城里景观不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春苗绣野,田野是京城春天最早展现的地方,也是人们踏青游春的内容。这里的春野风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论是油菜花,还是早稻春苗,都展现了</span>陶渊明的田园诗意: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p><p class="ql-block"> 长河浮金,长河又称玉河,西源玉泉山,东至西直门,是历史上京城最主要的输水线,也是最优美的风景廊道。公园里的河道为长河上游,直接连接玉泉山与万寿山,沿途是开阔的水田,春季有油菜花相伴,秋季则是金稻夹岸。在一天中,尤以晨曦雾起与红日落霞之际最为美妙。</p> <p class="ql-block">  稻浪流香,景点南临水塘,北为界湖楼遗址,是面积较大的一片稻田,距离玉泉山最近。尤其是夏日每近落霞之际,山风涌起,稻香四溢,加之夕辉闪烁,归鸟翻飞,最为动人。稻田中设置宜于行走观览的田埂小径,使游人可以悠游于稻浪之中,品味古老的中华土地诗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p><p class="ql-block"> 玉峰塔影,景点有园区最大水面,临水平台可以观赏到玉泉山四塔中的两座:玉峰塔、妙高塔。双塔与舒缓的山脊曲线构成一幅山水长卷,倒映水中更加秀美动人。为增强画意诗情,对岸配植银杏红桃,疏密相间,点缀高松翠柳,一年四季、一日四时,景象万变。</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种植的京西稻品种:</p><p class="ql-block"> 京西稻一号,为康熙皇帝育成的御稻品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紫芒早熟香稻,</span>因米色微红如胭脂而得名胭脂稻。</p><p class="ql-block"> 京西稻二号,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带回优良水稻“紫金箍”,由官方在六郎庄、玉泉山、北坞、功德寺一带直接种植,所产稻米专供官廷御用。</p> <p class="ql-block">  京西稻三号,老品种。该品种属粳稻亚种,颗粒圆润、洁白如玉、富有光译、油性大、蛋白质含量高、蒸米饭香甜细腻、松软可口。</p><p class="ql-block"> 京西稻四号,北京农林科学院与京西稻文化研究会合作育成。该稻米蒸饭,香气诱人、绵软适口、冷饭及回锅也呈清香,尤宜煮粥,汤计澄滑、香气四溢、米粒不碎散,兼具泰国香米和优质粳稻的风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2020年9月22日,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p> <p class="ql-block">  在“稻浪流香”景点北面不远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山罨画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湖山罨画坊建于乾隆年间,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了使得清漪园和静明园景能有机地联系,于静明园东门外300米处的长堤上,修建了东西两座石坊。</p><p class="ql-block"> 石坊坐西朝东,为仿木结构石坊,自东向西并列两座。匾联出于乾隆御笔,前坊中柱东面刻有“层楼延阁镜光里,绿柳红桃烟霭中”,横幅为“云霞舒卷”,西面刻有“风月清华赢四季,水天朗微绕三洲”,横幅为“湖山罨画”;后坊中柱东面刻有“何处仙家觅蓬阁,此间逸兴寄清湘”,横批“兰渚蘋香”;西面刻有“岸芷汀兰入画图,天光水态披襟袖”,横批“烟柳春佳”。2014年8月被公布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坞公园介绍</p><p class="ql-block"> 北坞公园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东北部,北坞村路以东、颐和园西路以北。场地是2009年北坞村整体实施拆迁腾退出来的。旧村址保留了一座两进院的金山寺、一座戏楼、一座独立的关帝庙,属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北坞村始建于明,明永乐年间发水患,朝廷在此建船坞救灾,因此成村。后期水资源逐年减少渐从湖泊退化为沼泽、再变化为水田和旱田。北坞村景观的鼎盛时期大约在清乾隆晚期,其作为清漪园西部耕织图景区的外延,拥有上千项的稻田耕种。保留着原始的村野气息,又兼有江南的水乡风光,是北京西北郊一处独特的江南田园风光景致,是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间重要的景观基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坞公园老戏楼</p> <p class="ql-block">雷雨过后,高湖塔影。</p> <p class="ql-block">昼雨聊城逢夏至,暮云江右忆侬家。</p><p class="ql-block">东林新箨知成荫,南亩香粳想俵花。</p><p class="ql-block">——【明】吴与弼《夏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中坞公园和北坞公园内,布置了《耕织图》剪影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中坞公园介绍</p><p class="ql-block"> 中坞公园位于海淀区北坞村路以东、颐和园西路以南,面积约46公顷。早期为中坞村外围农田、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演变为各类建设占地。2015年启动园外园整体改造工程、拆迁复绿。</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该地区地势平坦,又以地下水丰沛闻名。清代时曾为高水湖的一部分,后广植稻米,并形成著名的“京西稻”品种,随水源减少逐步退化为旱田。区域内曾存在过两个村庄,中坞村形成于明代永乐年间,曾为停船修船之地因此名为“坞”。相邻的后窑村为清代光绪年间为修建颐和园设置砖瓦窑,随着窑工逐渐聚集和定居形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田园景致、柳林溪田”是中坞公园的主要景观特色。在小山顶观景台上可以远眺三山五园景致,近观脚下的梯田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秧、</span>插秧。</p> <p class="ql-block">持穗</p> <p class="ql-block">簸扬</p> <p class="ql-block">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稻花香。</p> <p class="ql-block">站在中坞公园小山上,看夕阳映照脚下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中旬,收割后的稻田场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