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小巷

米九土拨Shu(拒私聊)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 屋 小 巷 </h1> 跨过三十厘米高石门槛,往东去那条短巷不足一米半宽,夹在两堵高墙间,巷的顶端一道小门,便是家的另一出入口,那个门基本不走。向西,推着自行车走在八十厘米见方石板铺就的小路。小路的左边是邻家高高的围墙,围墙下端整齐的条石叠就约一米多高的墙体,其上又是高达三米砖墙。小路的右边是一块宽深近二十米的荒地,沿着小路一排六棵整齐的女贞树已有两层楼高,初冬树上的浆果纷纷掉落,无数碎开了的果汁把石板路染得紫色的斑斑点点。步行近二十米长石板路到小 河边,然后跨上自行车去上班,如此近二十年的时光。<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常走的门是家的后门,南向的门才是正门。正门常年关闭,这幢前后两进的房子前进已是另有住户,连通前后进的二道门不知那一年已经用砖封了。正门向东有一道边门,不常去走,那里一长排偏屋已是前进几家住户的厨房。厨房前窄窄的天井摆放着数口大缸,推着自行车走很是别扭。<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一九九三年家的四周建起了五层、七层的楼房,地面抬高,四周的新建路与老路的衔接出现了不少斜坡。家所在的处所成了低地,雨水滞留,小河的水漫上小路,后门外的石板路不好走了。家和邻家以及附近数十家被以低洼地改造名义拆 了。于是住进了去南一百米的新家。 如果家和邻家以及附近数十家晚拆二十年,或许就不会拆了。小巷、高墙、老屋又会受青睐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经过整治的美丽老屋周边</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多元素的老屋</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时代感的小巷深处</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激发探幽意愿的小巷</b><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老相趣与时俱进</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宜居惬意 情趣满满</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