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前,紧依长江之畔的武汉青山蒋家墩,原本是静默无闻的小渔村。五十年代中期,随着武钢第一座高炉在此建成投产,沸腾的铁水奔流而出,昔日的小渔村,由此迎来命运的逆转,成为共和国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的钢城明珠。</p> <p class="ql-block"> 依江而建的十里钢城,是大工业生产时期的历史见证。青山红钢城这个带有时代印记的城市地名,成为了永久的“城市名片”。五十年代初,为支援武钢的建设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满怀激情汇集到这座新型的钢铁重镇。虽然当时小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简陋,但是坐落在钢城中心地带的红房子建筑,让钢城人倍感欣慰,引以自豪,人们俗称“红房子”。</p> <p class="ql-block">红墙、红砖、红屋顶,三层尖顶的小楼房,前期主要由七、八、九、十街坊组成。每个街坊呈矩形排列,围合式住宅组成大院,每个大院内有十几个门栋,梧桐树环绕四周,绿树成荫,建筑设计理念体现着和谐共处的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 特殊年代,红房子当时由苏联人协助设计建造,结构式样,设计布局体现出那个时代中苏文化相互交融的美好时光,也传递出当时苏联人的精神情怀和生活理念。</p> <p class="ql-block"> 温暖舒适的红房子大院,守护着这里的一方天地,保持着这里的宁静安详。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平等相待,和谐共处,没有高贵之分,邻里之间有着独特的邻里情结,邻里情怀。每当夏季来临,是红房子大院最为艰苦难熬的日子,也是红房子大院最为欢畅,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酷暑难耐的夏天夜晚,大家都习惯涌向大院露天乘凉,有的摆上竹床,有的用木板拼凑撘起临时床铺,一家一家连成一片,大人小孩不分彼此,谈天说地,欢笑声声,岁月的烟火搭建出最有味道的生活空间,邻里间暖暖的情谊,伴随着大家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天。如今这样的场景早已湮没在岁月的尘埃里不见踪迹,成为钢城人心底永远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红房子部分已拆除,作为早期工业文明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还保留着八、九街坊,但已人去楼空。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红房子早已失去往日的风貌,显得古旧斑驳,墙体的红色已渐渐褪去,红墙表面掩不住的坑凹,透露出岁月感的包浆。保留下来的红房子,大都隐匿在林立的高楼之间,它如同一个远离红尘的老隐士,垂首默坐在夕阳的余晖之中。</p> <p class="ql-block"> 红房子没有拆除之前,在此居住的人们并没有太多的依恋和回忆,直到它逐渐消失,人们才循着旧时的记忆,重新唤醒在红房子度过的温情岁月。六十多年时间转眼即逝,但时间给予这座城市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在那段特殊艰苦的日子里,红房子的主人大都是武钢建设发展的创业者,参与者,他们负重前行,用生命的苦乐年华成就了这片红房子,成就了十里钢城。</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时光匆匆,红房子的第一代主人,如今大都离我们而去,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用青春年华谱写了武钢曾经的辉煌。红房子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命奋斗历程融化在红房子的历史与价值之中,诠释着一个有着伟大历史与文化的民族所具备的集体人格力量,红房子创业者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永久去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