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黎 —— 母亲的故乡(上)

lolo

<h5></h5><h5>策划 :张国东 陈广军<br>创作 :邢福特 安奕霏<br>文字 :罗慧颖<br>美编 :张蜜蜜<br>图片 : 牛晓婷 黄垂凡 黄建友</h5><p><br></p><p class="ql-block"><br></p> <b>这是一个东北漂亮小姐姐的寻根之旅, 更是一趟归来之旅……</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寻•思</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叫小黎,这并不是我的真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爱这个称呼,只因我对“黎”字,有莫名的好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吉林长白山,爸爸是东北汉子,而妈妈,是南方姑娘,故乡在那遥远的大海之南,她是黎族。妈妈身世坎坷,很早便因意外失去双亲,偶遇知人冷暖的爸爸,毅然远嫁他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最爱听妈妈哼唱,怎么也听不懂词的黎歌调调,温柔又缱绻;最喜翻看她珍爱的那一箱子黎锦服饰,有她和“发小”亲手做的衣裳,也有外婆留下的念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很快乐,但快乐在我19岁那年戛然而止——突如其来的意外带走了她,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无数次回忆,妈妈尚在的时光。她心心念念的故乡,她还没有来得及, 再回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回去过一趟,后来妈妈生了一场大病,久卧在床不便远行,我们就再也没回去过。残留的印象已然模糊……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小村庄,人们住在低矮的草屋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个夜晚,做完功课,我习惯性打开网页寻找、查阅。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带着妈妈的照片和她的心愿,回到她久违的故乡。</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寻·根</b></h1><br>现在是2021 年 5 月 20 日。<div><br>南下的列车缓缓停靠在海南乐东站。背着行囊走出站台时,我的心情激动又紧张。这些年,多少次,想回妈妈生活过的地方,找寻她留下的痕迹,替她好好看一看故乡。近乡情怯,心绪复杂,一次又一次断了念头。<div><br>这个曾经出现在我梦里的地方,本应陌生。真正走近那一刻,却仿佛早已熟悉。这座小城,与此前我无数次在图片中看到的一样——山清水秀,昌化江穿城而过,远远可望见连绵的青山。</div></div> 卡法岭山麓下,便是此行的目的地——西黎。<div><br>从县城到西黎,打个车,不过10分钟路程。车窗外,是被不断抛在后头的美景。春夏之交,小城繁花似锦,可谓是一路花海。</div><div><br>西黎到了。如阴的绿树,阳光从叶缝洒下斑驳的影子,枝头鸟儿叽叽喳喳欢唱,深呼吸一口都感觉空气是清甜的。到处是修葺一新的平顶房,难觅茅草屋踪迹,与原先脑海中的记忆完全对不上号。<div><br>“那里是村里的民宿,可以过夜。”村里的阿叔热心指路。不多远处的两层小楼,有个美好的名字——“鹿鸣西黎”。<br><br></div><div>走进民宿,我的目光被墙角古朴的土陶瓦罐吸引,柜台里摆放着民族特色的精美手包……新鲜与好奇,驱使我这里看看,那里瞧瞧。</div><div><br>“鹿佑大安、鹿听礼乐、鹿寻昂外、鹿栖木棉、鹿遇只朝、鹿随万车、鹿鸣西黎、鹿赴陈考……”这里的每一个房间,名称都与鹿有关,读起来颇有诗意。前台小姐姐告诉我,“礼乐、只朝……”都是这里的地名。之所以用“鹿”来命名,是因为,西黎人对鹿有着很深的感情。</div><div><br>西黎,源于黎语读音“SAI LAI”。黎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它的历史,源于口口相传。在黎语里,西黎,意思是“多鹿”。</div><div><br></div><div>这个村庄,人心良善,与动物和谐共处,以前有很多鹿,在山里栖息,到村里漫步,从不怕人。这里的人们崇尚感恩,连平时吃饭,都会先喂动物。比如端午节,他们都会在牛角上挂上粽子,寓意感谢牛儿一年到头的辛苦,让它先吃……</div></div> 办理入住的空暇之余,给妈妈的远房亲戚三叔打了个电话,我不想麻烦他们,说今晚住在民宿。他们非得让我回去吃饭。“那么久没见,既然都到家了,还不回来看看?”<div><br><div>盛情难却。</div><div><br>前台小姐姐小邢是本地黎族姑娘,非常热情,看我路况不熟,主动开口,“刚好我要交班,带你过去顺便到村子里转转吧。”<div><br><div>到房间放行李,发现我住的鹿鸣阁是独立的树屋,彩鹿的挂画、原木色的墙,柔软舒服的大床。空气中流动着一股说不出的独特芬芳。从二楼走廊望出去,楼前一棵绿树枝叶稀疏,成熟的褐色豆荚垂挂下来。伸出手掌,阳光透过树缝,暖黄色的光斑落在掌心。突然觉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div><div><br>小邢姐姐告诉我,伫立在民宿小楼前的那棵老酸豆树,算起来已有一百多岁,“树枝上缠着红缎带,是村里人寄托的祝愿,我们叫它‘好运’树。”</div><div><br>村子不大,道路整洁,随处可以看见红色的镂空图案。据说,这是黎族崇拜的大力神图腾。</div><div><br>稍微走走就看到,家家户户样式统一的古朴院门,“勤劳之家”、“和睦之家”……门楣上木质牌匾展示着这个家庭的家风与荣耀。</div></div></div></div> “你来过西黎吗?”看我不解的眼神,小邢姐姐说,村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近年脱贫攻坚,变化可大了!村里贫困户残疾人邢海平在政府的帮扶下,养鸡两年收入达到10万元,还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省里都把奖牌发给了他,他的家庭就是“勤劳之家”。<br><br>说话间,走过一片广阔田野,黄绿色的稻田波浪翻滚,让我惊叹不已。原来,这是全省首个美丽乡村骑行绿道,从只朝村途径西黎延伸到礼乐村,有12公里长。“这条叫作朝乐旅游干线。”小邢姐姐说,这条道串联起西黎的特色旅游资源,白天游客可以采摘,体验农耕生活,夜晚可以对歌织锦,体验民俗文化。村子还不定期办起扶贫集市,游客体验赶集同时还能买到黎家土特产。<div><br>眼见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像她自己,在民宿当服务员,“家门口上班,离家近,工资还高,别提多高兴啦。”<br><br></div> 走着走着,聊着聊着,不觉已近正午。<br><br>远处,不知谁家袅袅炊烟升起,空气中弥漫着农家的烟火味……<br><br>“回家吃饭啦!”三叔打来电话。小姐姐把我送到了三叔家。那是一栋小洋楼,我看着热情迎上来的叔叔婶婶,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br><br>进屋一瞧,好家伙,满桌子的菜,一屋子的人。“来来来,那么多年没回来了,都不认识了吧!这是你的姨婆,这是四叔……”三叔拉着我,给我介绍。他们都笑容可掬很是亲切。“看看,这姑娘,长得真像'小鹿'阿姑(我妈妈)呢"……<br><br>看着那一桌子没吃过的菜,三叔催促我动筷。“别光看,吃啊!”三叔告诉我,这是五脚猪、鱼茶、山野菜……杯中斟满金黄色的酒,山兰米酿的,香香甜甜。要是妈妈还在,这时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该有多么欢乐?我仰头一饮而尽。<br><br>席间,叔婶们回忆起我妈妈在村子里的往事。“啧啧,那时她抱着你回来, 你才这么一点大”,姨婆比划着,满眼爱怜地看着我,“你肯定不记得了”。“你妈妈以前可真调皮,走路连蹦带跳的,像头小鹿,我们都叫她小鹿。要是小鹿阿姑在,都和我女儿一样大了”…… <br>眼见这样热闹的场景,我突然莫名有点感伤。都说某些东西是刻在基因里的。就像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味,每个人有不同的口味。故乡的味道,走得再远都不会忘记。<div><br></div><div>印象中妈妈不爱面食,原来这才是她故乡的味道……如果今天她能和我一起回来,该多好!我想着想着,酒满上,一杯又一杯……还是三叔,拦住了我,“这样喝会醉的,小姑娘意思一点就行啦。你妈妈当年也没那么会喝。”我脸红红的,心暖暖的。这在座的亲朋,让我感受到,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虽然,房子和我当年印象中的不一样,人却是一样,亲情的感受,分明就是一样的。<div><br>初来乍到,对西黎的粗浅印象就是——美得真实。</div><div><br>这处古老又美丽的村落,正应了那句话,一半是诗意,一半是烟火!</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