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家书(一)——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

吴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序:<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汉城战地照片说起……</span></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92岁的母亲叮嘱我:把父亲70年前在汉城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放大并挂在客厅墙上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51年1月父亲拍摄于汉城前沿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  70年前的父亲任志愿军39军116师346团团长。1951年1月4日346团率先攻入汉城(一个多月前最先收复平壤的也是他们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51年1月4日116师先遣部队攻入汉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虽然父亲在汉城的留影非常有纪念意义,但原片太小,放大后清晰度较差。老妈见我犹豫不决,颇有不满之意。为了满足老妈的心愿,只能勉为其难。我让老妈再多找些老资料,整理一个纪念册不是更好吗?</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妈从箱底翻出一个很不起眼的大信封。打开一看:十几页信笺大小不一、纸张发黄。再看落款日期,我眼睛一亮,均是志愿军入朝后最初的几场战役中,父亲在前线及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信。</p> <p class="ql-block">  这些信件以其说是信,有的只是便条,均没有写信年份,个别日期明显笔误;写信的间隔没有规律,零散无序;不少信写完后无法及时发出……</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若脱离战场背景,很难真正读懂这些信的内容,更无法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些写于戎马倥偬的文字,言简意赅,平谈无华。但片言只语、字里行间却有刀光箭影,更有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整理和还原尘封70年的战地家书,是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能了结母亲长期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介绍信(证明信)也是“信”……</span></p><p class="ql-block"> 介绍信(证明信)不是“家书”,但也是“信”,与“战地家书”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这两封介绍信就不会有之后的战地家书。</p> <p class="ql-block">  介绍信的日期是1950年10月16日。恰在这一天,首批赴朝参战的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列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天后的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  介绍信开据单位是39军116师346团政治处(政治处主任毛蔼亭,下一节将提及)。母亲任该团医助。首批出国作战没有女同志参战,母亲当时正怀有近8个月身孕。因此,父亲为安排母亲去她的原籍齐齐哈尔待产,才分别开据了这两封证明信和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的四野部队,从东北一路南下打到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又突然受命回防东北进驻海城。父亲长期在作战部队,身经百战并两次负伤。当时部队的团职干部大多新婚不久,从短崭的和平生活再次走入战场,而且首次出国与美军为首的外军作战,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父母合影拍摄于入朝参战之前(经老妈提示,才看出她穿裙装拍照是因为当时已有孕在身)</span></p> <p class="ql-block">  听老妈讲过,由她做媒介绍给团政治处毛主任的北京女大学生新婚燕尔,因没经历过战场的生离死别而担心哭泣。老妈和团领导的家属都来做工作。可是不论谁处在这种情况下不都会有同样的担心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张父母合影时间为1950年10月15日,拍摄于父亲出国参战前一周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用两封介绍信安顿好母亲及尚在腹中的我哥哥,在六天后告别亲人,离开国土,按部队开进序列,于1950年10月21日晚从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天之后,父亲所在部队将首战美军骑一师的王牌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战争序幕正式拉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未完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