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黄河石鉴赏艺术

黄河石鉴赏(延川玉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浪裁石,黄河万里终成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化遗产,故事千年说到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怀抱孩童的母亲,相互依偎的恋人,形态各异的生灵,造型惊奇的自然景观……在牧石斋藏石馆里,一幅幅色彩斑斓、朴拙抽象的传奇画卷,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镌刻在小小的黄河石上,经过千万年的剥蚀、冲刷、洗磨,它们仿若神秘的“魔镜”,映照着黄河古老而深邃的过往,轻轻诉说着世世代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藏石有趣,观石有意,雕石却更能展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精心雕琢下,一块块的黄河石、黄河玉变成了一件件独具魅力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不仅能让人感受黄河石的质感和温度,又能让人领略到黄河石深厚的文化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河玉石是黄土高原独有的产物,是黄土高原经过数亿年的岁月凝结而形成的特殊玉种。秦晋一带黄河玉通透温润,灵气十足,经国土资源部太原矿产监检中心检验认证,属石英岩质玉,检测内含稀有矿物硒、锶、钙、镁、钛等20余种成分,是极具保健功能的纯天然绿色石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河玉器文明悠久灿烂,是黄河文明的核心标识,是黄河中西部地区人类最早赏读把玩的玉石。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从事农耕生产的同时,就捡玩雕刻黄河玉石。革命圣地陕西延安,在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当中,房址的墙体内和城墙墙体内出土的完整玉器,体量不大,但造型精美,制作精细,做工考究,代表了龙山文化晚期的玉器制作水平,是陕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存,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在黄河流域陕北,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还有神木石峁遗址和神木新华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玉器在古代社会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史前社会主要用于祭祀神灵、标志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以及用于死后的殓葬,可以说远古的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玉和玉器。从这一角度来说,玉、玉器实为文化、理念的载体,又是古代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因而中国玉文化、玉观念、玉器工艺及其艺术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繁荣,成为华夏文明的代表性器物。</span></p> <p class="ql-block">玉牙璧</p> <p class="ql-block">玉发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赏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五千年前的炎黄文明到四千年前黄河流域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再到后来的历代王朝,更有如今的新中国盛世,华夏神州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石头的“石头史”。2014年11月赏石艺术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归为传统美术类。黄河观赏石纹理丰富,画面浑然天成,色彩清新自然,给人一种真实而毫无做作的自然美感,让人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延川黄河石鉴赏艺术2021年5月列入延川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6月,延安市人民政府将“延川黄河石鉴赏艺术”纳入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石如同乐山,无论是经精心雕琢,或是天然之姿,历代文人对石的赏鉴不吝纸墨,曹雪芹有首咏石诗就这样说到:“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观其表而察其志,石头坚韧不折,精华内敛,不中规矩却浑然一体,因而常被文人墨客借来比喻不可夺志。它们有着天然之质,虽冰冷,但不失性格。石质艺术最终欣赏被上升为理论阐发,文人们开始提出了赏石的标准,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应从“形、质、色、老、势、气、灵、禅”等方面评判,到了宋代,米芾提出太湖石应具备“瘦、皱、透、漏”四个特点,苏东坡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丑”字,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致,每个字所含的深意,在深究之下都是一篇学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曲黄河、裂地而来,在秦晋峡谷延川段蜿蜒曲折,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奇观——黄河蛇曲地貌群,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2024年1月25日,延川黄河乾坤湾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持续提升“‘延川,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品牌影响力”,迄今为止,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和黄河石文化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续5年在乾坤湾景区、文安驿古镇、文化广场和路遥广场举办了7次大型黄河石非遗文化展,黄河石爱好者投资建设了10余家个人藏石馆和玉雕工作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赏石方知山河美,藏石更觉天地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藏石馆牧石斋以黄河石为载体,把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深入人心的推向革命圣地延安人民的文化生活,秉持“赏石修身、如石做人、藏石传家”的赏石理念,让黄河石走入延安寻常百姓家,美化生活,育民、健民、富民,将赏石文化融入“家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延续黄河文化历史根脉,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使黄河文化成为延安人民群众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盘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是鉴定,不是证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而是一种乐趣,一种玩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种轻松的小小自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磨的是棱角,盘的是心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玉,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它显示了人们的理想情操、品德风范,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愿望的祈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盘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份平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份豁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份谦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