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北平先生书法乱弹》</p><p class="ql-block">舞文弄墨几十年的我,静下来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拷问自己到底什么是书法?就字面而言,书者,写也。法者,度也。通俗点说,就是遵循法度的书写汉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就其形式而言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在毛笔诞生以前的甲骨文时期应算硬笔,而后到新中国建立之前毛笔成为了主要的书写工具。随着钢笔的出现,建国后硬笔又成了主角,毛笔变成了配角。从此看来,书法的发展史和社会的发展史是一脉相承的。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书法的繁荣。当然,这也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分不开的。在这繁荣的背后,自然就会出现一系列乱象。诸如从业人杂、市场混乱、追名逐利、夸大宣传、过度包装、装神弄鬼、欺世盗名、尔虞我诈等,把个原本高雅的艺术弄得铜臭味儿十足。这真可谓是文化的悲哀。 </p><p class="ql-block">当人们发现写字可以卖钱时,眼睛一下子就红的像发情的兔子,绞尽脑汁也要挤进这个行当。官员书法家、演员书法家、教育书法家、金融书法家、杏林书法家、军旅书法家、农民书法家... ...一夜之间人人都成了“书法家”。各种协会、书院就像刚开放时的歌舞厅一样多,各路货色的所谓书家就像浓妆艳抹的妓女跑到街上拉客,也不看自己的货色值不值钱就敢厚着脸兜售,一时“丑书”大行其道,甚至连一些中书协领导、一些艺术高校的教授都成了拙劣的推手,把个书画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正值善良的人们会问,这到底哪儿出问题啦?不客气的说,出现这一状况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难辞其咎。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人的脸面被这些小丑、败类给丢尽了,就连我这个小人物都觉得脸红,更不愿意与其为伍。、</p><p class="ql-block">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书家应该心怀国家、敬畏国学、做好传承这是其一;其二是有天赋、有学养、有储备、有眼光、有见解、有理论、有实践、有格局、有审美;其三就是要以碑学帖学为师,以临池不辍为本,以琴棋书画为辅,以服务人民为主;其四要多关注内容少注重形式。内容不好,笔法、墨法、技法、章法再好也是白搭,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五就是书家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多琢磨艺术,少些铜臭气息,多提高境界,多下些苦功创造一些无愧于心、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古人云,自古寒士多寂寞。清苦乃为乐;清高乃为本;不为斗米折腰,坦坦荡荡做个名副其实的书家就足矣。(陈北平)</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法</p> <p class="ql-block">陈北平书届职务</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陈北平先生…………陈北平,男,汉族,大学文化,知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媒体推介师,社会活动家,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新闻书画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艺臻轩主,1965年生于西安。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文学,13岁开始发表文艺作品。1986年参加工作,历任《西钢报》主编、《华商报》公关发行部主任、《三秦都市报》编辑记者、《现代保健报》社长助理、《新材料·新装饰》杂志执行总编、《西安日报》编辑记者等。现任《中国和谐西部网》陕西频道主编、《香港商报》陕西办事处高级顾问。笔名愚夫、丑石、耳东、燕京,有百万字文学、新闻作品见诸报刊,出版有个人专辑《柳水乡情》。主编过《书画名人精品集》、《陕西书画名家精品集》、《翰墨雅集》等大型画刊,2013年8月25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中国西安50名实力派书画家精品展”,个人工作室艺臻轩文化沙龙,常年开展高端书画交流活动。还擅长书法,尤以行书、隶书见长,作品大气凝重,文化底蕴深厚,雅俗共赏,有部分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有关机构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