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讲台展露头角 <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师范学院毕业的她被分配到吉村中心小学任教,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站上讲台,面对讲台底下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前几个月还是学生的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教师了,老师是学生们最直接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上课风格、班级管理都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便瞬间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她开始思考自己以后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新老师的她,时常主动向老教师们请教——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严、怎样组织有效的班级管理、如何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怎样处理班级的突发状况等,优秀的前辈们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她学习,于是工作的第一年,她非常忙碌,经常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她任教的第一年,所管理的班级从所有老师和学生眼中的“调皮捣蛋班”变成了数学成绩全镇第一的班级,她是怎么做到的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就是发挥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名平时爱在课堂上大喊大叫的学生,冯栀老师就经常点他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让同学们表扬他,慢慢地,他开始有所收敛,变得不好意思大喊大叫影响课堂纪律了,趁着这时候,冯栀老师让他当班上的纪律委员,同学们都怕他,所以非常听话,午休纪律异常的好。</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名同学下课老爱打架,冯栀老师就经常找他帮忙做事,比如发作业和收作业、数试卷、搬报纸等,并且对他说:“谢谢你帮了老师这么多忙,老师每次交代你什么事情你都能做得很好,除了你老师都想不到可以找谁帮忙了。”于是这名同学便越来越少打架,和同学的相处渐渐愉快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平时爱捣乱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的聪明,那如何把他们的聪明从爱捣乱转移到数学课上来呢?冯栀老师开始去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在,并把他们感兴趣的点与数学课融合起来,比如他们喜欢游戏“王者荣耀”,她就在课件里加入类似的元素,并设计各种课堂游戏和比赛,边学边玩,学生们渐渐喜欢上她的数学课,因为对她的喜欢,班上那几个带头捣乱的学生,开始慢慢的遵守规章制度,并协助老师一起管理班级纪律、卫生、作业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一年的春节,其中一名学生在年后来到了冯栀老师家里拜年,这让她很是惊讶,转瞬间又觉得很欣慰,能受到家长和孩子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每每送走一批毕业生,心里总有不舍,照片就成了最珍贵的回忆。</p> 尽我所能为他们创造舞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吉村中心小学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个小山坡上,这里的孩子居住相当分散,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山深处,有非常多的的留守孩,有些孩子的性格较为孤僻,不敢大胆展示自己,山里的孩子英语的水平都差不多,大多时候只会跟读,不会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冯栀老师常说,我们这里的孩子并不比城里孩子差,只是他们缺少展示自己的机会,于是只要有上台的机会,她都非常积极地鼓励班上的孩子参加,不论是学校举办唱歌比赛、朗诵比赛还是班级课堂活动选“小老师”,她都非常上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若是有机会走向县级、市级那样更大的舞台,她总是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做方方面面的准备,常常忙得废寝忘食。</span></p> <p class="ql-block"> 张同学是来自沙村的一位男生,在沙村就读时没有任何机会上台展示自己,但学习很用功,那时刚好有一个赣州市的英语口语大赛,她鼓励班上的学生积极参加,并写好稿子让参赛选手先试试朗读,在考虑谁代表学校比赛时,冯栀老师注意到了张同学,其他同学都下课了他仍然在背稿子,虽然发音不是太标准,但刻苦的精神让人很是感动,于是她在放学后带着这位学生纠正发音、划分节奏、训练台风和最基本的自我介绍,一开始这位学生自信心很不足,尤其是在发音方面,一紧张就容易按照以前的发音读单词,想要带领他走向赣州市的舞台比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 冯栀老师看着学生低头背稿的样子,心想:这里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走向大舞台,以前自己是学生的时候,也有这种遗憾,现在我是老师,我会尽自己的能力让这些学生多出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于是,针对这名学生情况,冯栀老师制定了新计划,基础差就多花时间训练,发音差就一个一个单词纠正,英语表达太僵硬就多找演讲视频给这位学生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合适的服装就自己去帮学生借好,</span>胆子不够大的话,冯栀老师就找到其他班老师商量,自己带着张同学去不同的班试着用英语演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同学从一开始的念稿子磕磕巴巴到完成比赛前最后一次演讲时,全体学生不自觉地为他鼓掌,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张同学最终在走向赣州市的舞台时,获得了“市二等奖”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p>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因为学校师资不够,她既要同时教一个班的数学和英语, 还得负责一个班的数学特长课,同时也是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数学竞赛题并不是她所擅长的,但她不想辜负校领导对她的信任,于是她的周末时间全用在了备课和解题上面,课外时间也常常能看到她在辅导后进生,那时候不太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常常忙碌得忘记吃饭喝水,睡眠也不充足。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3年之后,她渐渐的感觉到了身体有异样,上课老是站不稳、容易发晕、提不起力气讲课、晚上嗓子会刺痛得醒过来、胃也经常痛,于是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体检,医生很语重心长的说:“你这个身体状况,一点都不像20几岁的年轻人,公园里70多岁的大妈大爷身体素质都会比你强,有几项指标比较异常,有结石、肿瘤的倾向,同时咽喉炎和胃炎已经形成,要好好养着,不能觉得年轻就不会生重病。”</p><p class="ql-block"> 听着这些话,她陷入了迷茫,开始思考自己这几年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分配,是不是给自己压力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学校了解情况后,非常照顾她,将她安排在了教学任务较轻的低年级,于是她开始锻炼身体:跳绳、打球、跑步、健身,一心只想要把身体赶紧养好。与此同时,她觉得自己应该去探索更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把课堂40分钟用好的话,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辅导了。她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给老师的反馈非常直观,从眼神当中就能看出他们对你的课感不感兴趣?知识点是否听懂?老师便能非常及时的调节自己的上课节奏,于是她寻找到了许多调节课堂氛围的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现在的她,对于工作的心态非常乐观,这样的好心态也影响着她的学生积极向上。</span></p> 学生喜欢依靠的大姐姐 <p class="ql-block"> 她虽然只教一个班的数学和英语,但每次她走过学生宿舍或楼梯时,其他班的学生也会非常热情地叫一声“冯老师好!”因为她和学生们住同一层楼,不住校的班主任常常不能兼顾到住校的学生,于是学生遇到困难时会找她帮忙,借手机打电话回家、喝药没热水可以找她倒、体育训练太晚了没热水洗澡可以找她烧、看病没钱可以找她先垫付、小感冒可以找她拿药、心里有事儿了可以找她倾诉、她的房间一定会备一个常用药箱,以备自己或学生的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住校生里面有一些个子很小的女生,洗澡水提不起,就在地上推着走,冯老师看到后心想:该怎么让这些孩子形成帮助他人的意识呢?于是二话不说,每天到点就去帮那个小个子女生一起把水提进寝室,久而久之,当冯老师没能及时放学时,同学们都抢着帮力气小的同学提水。</p><p class="ql-block"> 她说:“以前我是学生的时候也住校,遇到了非常多的好老师,我觉得这种好的风气应该一直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学生们也很是可爱,时常把自己的零食和她一起分享。</span></p> 希望把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 <p class="ql-block"> 她一直觉得“苦读”这个概念不应该带给自律能力不强的小学生, 尤其是“苦”这个字,她认为学习可以是快乐和轻松的 ,如果大家都觉得学习是苦的,那久而久之,“创造力”在学习中将会体现得非常微弱,学习本身是带有获得感和满足感的,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应该把正向的因素放大。</p><p class="ql-block"> 偶然的机会,江西省特级教师曾庆林老师送教下乡到吉村中心小学,给学生们带来了一节数学课,她听完后尤为感慨:“这位老师把课堂把控得如此有效,学生学得如此轻松,这样的好课再听多少节也不会觉得累,自己都想成为学生一起学习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于是她也开始探索高效的课堂,怎么样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越学越愿意学呢?她慢慢把这些探索用在英语课堂上,寻找简单的背单词方法、怎样让学生学完又能轻松地表达、如何让他们觉得学英语用英语很有趣……她花时间在学生身上一个一个试,让学生告诉自己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并长期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就有成效,那一年她所任教的班级,均分达到了89以上,班上有好几位的英语成绩从一开始的20多分进步到90多分,其中一位基础很差的女生直接在升学考拿到了满分,在同年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那年的升学考,吉村中心小学的英语成绩排在了全县第一。</span></p> 成长最快的方法就是做害怕的事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她知道自己作为老师的短板是心理素质差,上公开课时总是紧张而导致发挥失常,于是她便强迫自己去参加各类比赛,不管是学校的公开课还是县里的比赛课,只要有机会去,她都尽全力准备,一开始她只能拿到三等奖,但对于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她来说,已经实属不易了,因为她知道,她现在的目标就是消除紧张、把胆量变大、多积累比赛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慢慢地成长,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在个人比赛中,也拿到了不少的成绩,获得县“数学一师一优课一等奖”,“英语信息化大赛二等奖”“英语综合素质比赛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比赛,连续2年获“县二等奖”和“市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英语优质课竞赛获得“县一等奖”,论文比赛获“市三等奖”,并跟随优秀教师一起参与英语课题的研究,同时连续4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p>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小她就非常羡慕字好看的人,奈何自己的字水平不佳,于是大学期间便报名了书法培训,在校期间曾参加过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大学生书法比赛,并获得“省三等奖”,每次只要拿起毛笔,她的心便非常安静,工作后虽然忙碌,但也努力挤出时间,坚持这项爱好,同时也带着爱好书法的学生们一起练字静心。</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这样的小山村里,冯栀老师日常的工作是大部分老师的缩影,用自己的一点光和热去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们大多时候是老师、时而是妈妈、有时像姐姐、还有的时候是一名医生……角色转换的同时,又收获了纯朴的孩子们满满的爱。正因为有太多像冯栀老师一样的人,在大山里坚守,守护初心和爱心,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才托起了山里明天的太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