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最触动人心的照片:是一个被汽油弹烧伤绝望裸奔的小女孩

八一⭐老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幼公拍摄的“战火中的女孩”</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让全世界泪目的照片。照片中一个9岁女孩光着身子,绝望的哭喊着在马路上奔跑,身旁的士兵们却悠闲的漫步在路旁,压根没有伸出援手的打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2年6月,美军所谓的“误炸”平民区,惊恐奔逃哭嚎的画面被美联社记者拍下。</span>照片一经传出,照片中小女孩惊恐的形象成为世人对战争最深刻沉重的记忆(前面奔跑痛哭的是小女孩的哥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这张照片很快作为反战标志渲染,并登上了全球各大报纸的头版。最近,它还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具标志性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伤愈后的女孩和黄幼公,摄于1973年</span></p> <p class="ql-block">当那个小女孩跑过来的时候,现场一共有3位记者,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大卫·伯耐特,而当时其他两位都在更换胶卷,只有黄幼公(黄功吾)的摄像机能正常拍摄。1972年6月8日,黄幼公的摄像机就在这一刻定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年,越南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军已经变得疯狂的歇斯底里,他们把怒气都撒在赤手空拳的百姓身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2年6月8日,美军在越南西贡北部50公里处的长板村庄投下了一些凝固汽油弹,一群孩子们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四处奔跑。特别是照片中的小女孩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了,不得不赤身裸体的在路上边哭边绝望的喊叫:“烫死了,烫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国反越战游行</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一经问世,就在全世界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群孩子特别是小女孩惊恐的形象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引起了反战潮。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无数的退伍老兵在游行中将自己获得的奖章丢弃于地,反战呼声大有鼎沸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人说当初的美国人对这场远离他们的战争已经漠然麻木,是这张极度恐惧和绝望的照片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使他们坚定了反战的立场。据说,越战也得益于这张照片提早半年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幼公匆忙之中拍下的照片,成为越战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张,并因此获得了普立兹奖与1972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奖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曾经公开表示:“尽管这张照片曾经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它就是事实,我所记录的越战的恐怖无需编造,那位受惊的小女孩至今还活着,她正是这张照片最为真实可信的证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潘金淑</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主角潘金淑(昵称金福)在接受《太阳报》采访时讲述了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悉,当时潘金淑遭到凝固汽油弹的袭击,衣服被烧掉了,她忍着剧烈疼痛舍命的逃跑。她的背部、手臂和腿都被三级烧伤,烧伤面积高达60%,经过14个月的住院治疗,17次修复手术,她终于康复出院。在此期间,黄幼公也坚持探望,直到西贡沦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金淑在遇袭14个月后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她感到屈辱。她说:“当时我问,‘为什么有人那样拍我?’我赤身裸体,痛苦不堪。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我伤心地哭了,我感到很尴尬,我还觉得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袭击发生前,潘金淑在越南南部一个叫Trang Bang的小村庄里长大,有8个兄弟姐妹。尽管自1955年以来,在美国军队的支持下,南越和北越之间爆发了战争,但这个村庄一直保持着原貌,直到1972年6月8日那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潘金淑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在一个防空洞附近玩耍时,南越士兵大喊让他们逃跑。潘金淑回忆说:“我看到了飞机,又吵又快。我抬起头,看到四枚炸弹落在我周围,然后到处都在开枪。我的衣服突然烧了,我的左臂着火了。我记得我当时想,‘天哪,我被烫伤了。我会很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拍摄这张照片的是越南华裔,美籍摄影师黄幼公,他是美联社越南胡志明市的战地记者。1972年,21岁的黄幼公在前线工作中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摄影记者黄幼公拍下了这可怕的一幕,他开车把她送到最近的医院。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治疗,医生表示,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当她的妈妈和哥哥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在太平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金淑说:“他们打算把我的遗体运回村里埋葬。妈妈抱起我到医院门口时,奇迹发生了。我父亲在医院发现了一位朋友,并向其寻求帮助。他看到我还在呼吸,就把我转到了西贡的巴斯基烧伤诊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经历了14个月、15次手术后,潘金淑康复回家了,但她之后的遭遇让她觉得还不如在袭击中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金淑说:“我很期待见到我最亲密的朋友,我以为她会跑过来拥抱我。但那天很热,我又没穿上衣,她看到了我的伤疤,不敢靠近我。我觉得不适合被爱。这比我的烧伤还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之后,潘金淑的医学梦想还破灭了。在她在西贡大学的第二年,越南政府意识到全世界都对照片中的女孩感兴趣,于是她的学习生涯也因此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他们控制了我的生活,在媒体上炫耀,把我介绍给来访的政要,并利用我制作宣传片。我失去了梦想和未来。我无法完成我的学业,因为我的伤疤和疼痛,我认为我永远不可能结婚,永远不会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我当时真希望,我和我的两个堂兄一起死在炸弹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些女孩穿着漂亮的短袖上衣,很羡慕。但是我必须穿长袖,因为烧伤影响了我的生长,我的左臂还比右臂短。我恨我的生活,我恨他们。我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仇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潘金淑开始阅读圣经,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转变,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年后,她结识了当时的新总理范文同后,她被允许前往古巴学习。她认识了Bui Huy Toan,两人于1992年结婚,并育有两个儿子——27岁的托马斯和23岁的斯蒂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11月10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潘金淑</span>获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活动家和亲善大使。她还是金福基金会的创立者。2004年10月22日,她因救助世界各地战争受难儿童的行动,获得多伦多约克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又获颁安大略最高荣誉勋章(en:Order of Ontari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受害者,潘金福对战争有独特的认识,她曾经写下一句话:“我的身体被火烧伤,我的皮肤被医生医治,我的心灵被上帝医治,因此,让我们为世界做美好的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她与家人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市郊。尽管潘金淑伤痕累累,痛苦不断,但她表示能成为 “汽油弹女孩”,她感到很幸运。她还表示,如今看到叙利亚等地的儿童仍在遭受化学战之苦,她是多么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当我看到现在受苦的孩子们时,我的心都碎了。我必须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因为我是数百万在战争中受苦的儿童之一。孩子们需要被爱,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在一个和平的地方成长。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发出和平的声音。我们需要从过去吸取教训,防止这种事情一再发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sohu.com/a/349978387_12000455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5px;">查看原文</a><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原文转载自m.sohu.com,仅添加照片和大部分文字进行编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