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弄战斗:开辟四明,建立四明山中心根据地的关键一战(下)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梁弄战斗:开辟四明,建立四明山中心根据地的关键一战(下篇)</b></p><p class="ql-block">(接昨天上篇)</p><p class="ql-block"> 战斗从偷袭北峰开始。</p><p class="ql-block"> 百米高的狮子山北峰高南峰低,高差十米,直线相距一百多米。北南两峰树木早被敌砍光,外围设有铁丝网、篱笆栅等障碍。北峰东西北三个地堡,堑壕环连,峰南是徒壁,伪军驻守有一个班,用来掩护暴露在北峰射程下的南峰主阵地。南峰的东南、西南和东北角建有三个地堡,中央是二层火力的大碉堡,堑壕相连。南峰火力覆盖镇内据点,重点控制洞桥和洞桥西通向上虞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黄色位置是北峰,比南峰高十米上下(南峰在图外左下方隔三行字的位置,图为南峰上空无人机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 三支四中中队长都曼令在《解放梁弄的战斗》一文中回忆:我们从铁帽山南麓涉梁弄大溪,从北和东两个方向偷袭北峰。凌晨三时,我们悄悄破除篱笆栅、铁丝网,一枪不发俘获北峰守敌。</p><p class="ql-block"> 由于发出偷袭北峰成功的信号不慎将敌草房点燃,被南峰敌主阵地发觉,偷袭南峰成为强攻。</p><p class="ql-block"> 都曼令回忆:三排长王志强带突击班突破南峰北侧小高地铁丝网等障碍时遭敌猛烈射击,英勇牺牲。中队紧接第二次进攻,未能奏效。天将亮时,我们集中三挺机枪和射击准的战士组成火力组,掩护突击组从敌进出的通道强攻。突击班以手榴弹和白刃格斗,越过三道障碍物,消灭二个地堡伪军,我突破伪军前沿,夺占南峰北侧小高地。即向伪军主阵地发起进攻,但被敌大碉堡和地堡火力封锁通路,连冲几次均未成功,一排长张懋功,副排长、投弹能手杨忠,班长兼机枪手应龙潭先后牺牲。由于山脊狭窄,难以展开兵力,伪军凭借居高临下的大碉堡二层火力以及有掩盖的堑壕,构成交叉火力,我小组多次破坏敌阵地障碍物向前推进,均被其火力封锁而未成功,但伪军也不敢越出堑壕。根据对峙情况,刘亨云与支队长余龙贵决定抽调三支六中一个排,补充四中战斗减员,黄昏时再进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狮子山北峰、南峰,镇内敌营部黄家横街祠堂,关公庙、阴功会、民教馆、文昌阁据点及梁弄大溪上九洞桥位置。图由《梁弄镇志》编委张国源老师提供,致谢。致谢《梁弄镇志》编委黄志昌老师,梁弄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原梁弄镇副书记吴国强对梁弄战斗相关地点、建筑名称、位置及变迁的解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狮子山南峰看东南方向镇内敌据点的位置一一左黄色圆点为敌营部黄家横街祠堂、关公庙、阴功会据点位置,右黄色圆点为民教馆、文昌阁据点及梁弄大溪上九洞桥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  北峰火把信号亮起来了,刘亨云即令三支一中和特大对镇内伪军据点展开偷袭,但山上的枪声瞬间响起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特大一中指导员吴锡钦在《攻克梁弄镇》回忆文章写道:进攻民教馆遭敌大碉堡二层火力和楼房密集火力的夹击。突击组攻不上去,章可交负伤,沈华牺牲。班长曹福林带领机枪手朱雪楼的一个突击班,越过壕沟和竹篱笆,剪断铁丝网后受阻木栅栏。朱雪楼抱起机枪向敌射击,夜间枪口火光引来敌疯狂扫射,朱雪楼牺牲。曹福林一跃而起接过机枪,转移阵地后继续射击。在中队长黄玉带领下,六班长朱金根用浇上油的干柴火烧木栅障碍,三排长傅燮生带领全排越过壕沟、竹篱笆、铁丝网,向敌碉堡冲去,傅燮生牺牲,黄玉和朱金根重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梁弄狮子山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甬道旁三五支队冲锋战士的群雕</span></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回忆攻打镇西文昌阁大碉堡。中队长张道伦在战前动员告诉他们的战斗任务:首先是偷袭,偷袭不成牵制住敌人,不让敌对特大二中进攻民教馆形成干扰,最后伺机攻克文昌阁、控制阁西的洞桥和通向上虞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回忆说,文昌阁像座城楼,座西朝东,高十余米、宽不到廿米,用石块垒起一层,中间是半圆形拱门洞。石台基上面是房屋,西是关公像、东是文昌像,从南面露天石台阶到上面的阁台。阁东是空地和道路,穿过拱门洞,阁西是横跨宽三四十米梁弄大溪的九洞桥。他十五六岁跟父亲和后来自己来梁弄弹棉花,在门洞里的石凳歇过脚。偷袭那天凌晨,他们从镇东晓岭街摸进镇,再折转过五、六条弄堂,悄声到达距文昌阁不到百米的东头道路两边房屋,靠墙等待偷袭命令。不久,狮子山上枪声响起来,敌人的机枪步枪从文昌阁开的墙孔、拱门洞里对着道路射击,喷着火光。要摸掉门洞哨位,从南面台阶上阁偷袭显然不可能了,中队长指挥大家迅速靠墙向前,开枪掩护投弹能手向文昌阁北面的房屋靠近。他在路左墙角将老套筒靠墙举稳、屏住呼吸,瞄准阁里一个连续喷火光的墙孔开枪,敌机枪一下子就哑火了,墙孔没了火光,但过不多久,机枪在另一个墙孔里疯狂地射击。天朦朦亮了,敌人居高临下优势十分明显,中队长命令大家隐蔽好自己,节省子弹,按既定作战方案,命他和中队几名射击准的枪手阻击,对峙和牵制敌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文昌阁位置约在现牌坊后红绿灯灯亮的地方,再前面一点就是长约40米的梁弄桥</span></p><p class="ql-block"> 由于偷袭成为强攻,攻打敌营部黄家横街祠堂、关公庙等难度大大加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黄色方块图示为敌在镇北部的据点。上为关公庙、中为敌营部所在黄家横街祠堂、下为阴功会。1958年没有修建四明湖之前,从北面余姚进梁弄镇的最先经过的是关公庙,庙西南北向的鹅卵石道路是昔日的官道。这些建筑现已不存在,道路也已改宽为水泥道</span></p><p class="ql-block"> 关公庙、黄家横街祠堂坐南朝北,是镇上最好建筑之一,与阴功会同处镇北通向余姚的南北向官道的一段直街上。关公庙座落在直街北的东面,祠堂在直街中的西面,阴功会在直街南的东面,各相距三十来米。关公庙门西靠路的二层大碉堡火力,封锁直街和门前不远的东西向横街;祠堂门前的横街街口筑有地堡,封锁直街和横街道路;阴功会是敌营部祠堂直街南的防守阵地。三支一中在特大二中二个重机枪一排的火力掩护下,主攻敌营部横街祠堂和辅攻关公庙。当一中辅攻关公庙的一个排冲到庙东南侧的障碍物前,被敌火力压制受阻;一中主力向伪营部横街祠堂快速突击,遭敌街口墙角地堡猛烈火力封锁,未能突破。</p><p class="ql-block"> 进攻民教馆、文昌阁、祠堂、关公庙、阴功会各部队受阻,未达预定目标。</p><p class="ql-block"> 刘亨云在《梁弄战斗》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们和何克希司令、谭启龙政委分析战况后, 决定调整作战方案。以少量兵力佯攻民教馆、关公庙之敌,迷惑和钳制敌人;三支和特大主力采用逐屋打通民房,避开敌主堡、地堡、高屋楼房的火力,稳步逼近敌人,然后以白刃格斗的手段歼灭横街祠堂之敌。</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各部队分头展开行动。</p><p class="ql-block"> 都曼令在《解放梁弄的战斗》文章中写道:特大一中指导员吴锡钦率一个排对民教馆佯攻,三支一中一个排对关公庙佯攻,以吸引伪军注意力。特务大队长周振庭率三支一中和特务大队大部,利用民房打墙洞接近伪军,发起突然进攻。敌营部南面阵地阴功会敌人根本没想到我破墙攻入,当我们用力猛推横街祠堂“三房堂前”五间民房边墙时,“轰”的一声巨响,砖墙倒在阴功会伪军工事上,我乘伪军混乱之际,抓敌十余人,突破阴功会阵地。</p><p class="ql-block"> 刘亨云在《梁弄战斗》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接近敌营部黄家横街祠堂的街道时,听到隔壁敌人的吆喝声,无疑这是最后的一堵墙了。我们集中了力气大的战士,放下锄头铁锹等工具,合力推墙。一声巨响,倒塌的高墙正好砸在墙外敌人的地堡上,战士们踏着砖砾,快步冲上前,举起手榴弹厉声喊道:“快投降!不出来统统炸死!”敌人只得举着手从地堡里钻出来。这时,我另一路部队也攻克了关帝庙。伪军退缩到横街祠堂南端的房屋,继续负隅顽抗。</p><p class="ql-block"> 敌人负隅顽抗是期望援军到来。下午,余姚和上虞二路日伪军前来救援。余姚三十多鬼子和一百五十多二狗子经青雁岭,在我民兵沿途游击下继续向前,被我三支六中在铁帽山阻击停滞;上虞一路经永和在黄竹岭被我教导队阻击。五点多,被阻的二路援敌,虽闻梁弄枪声却未见人员逃来,又天近黄昏,怕遭伏击被歼不敢前进,退回余姚和百官。</p><p class="ql-block"> 退守到祠堂南端等待援军的敌人,不惜一切死撑。这时,敌祠堂东南北三个方向已被我包围,西边的文昌阁大碉堡和所扼洞桥是敌退往上虞百官的最后逃生之路,如果文昌阁被攻克,敌将成瓮中之鳖。</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回忆说,近一天的冷枪阻击对峙,他们已经摸熟文昌阁守敌的火力和射击能力。守敌估计一个排的兵力,被击毙击伤应有十个上下,因为敌火力已明显减弱。下午三点上下,大队下达进攻命令,虽然中队一些力量抽调到主攻敌营部、关公庙等据点的队伍,但中队长张道伦组织好步枪和机枪火力,掩护投弹手快速接近文昌阁旁的房子,十多个手榴弹在文昌阁上炸响,浓烟四起。这时,特大一中从南面佯攻民教馆的一个排,也在二中重机枪排火力下发起进攻,守敌拼死抵抗,还派出十多人,从民教馆北面出来增援文昌阁。敌人利用文昌阁楼高墙坚居高临下,从上往下扔手榴弹遏制我投弹手,又从拱门洞西端向东射击封锁拱门洞,加强火力固守唯一的逃生路。下午五点多,祠堂敌人在三、四挺机枪开路下,向文昌阁奔来,他们立即射击,撂倒了几个。敌人在文昌阁火力掩护下,一部分逃入民教馆,一部分跑上文昌阁大碉堡。大约一支烟的功夫,敌人从民教馆北面一拥而出,在他们的子弹中夺路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这时,进攻敌营部的特大和三支一中,在扫清敌阻击残部后,也迅速赶到文昌阁,追击逃跑的敌营部和民教馆敌人。敌在文昌阁大碉堡的火力支持下,边退边向我开枪,穿过文昌阁拱门洞,飞逃过洞桥。我迅速加大轻重机枪火力压制文昌阁守敌火力,中队长张道伦立即带领我父亲他们侦察排率先冲向拱门洞,消灭了洞桥上十多个阻击敌人。狮子山南峰敌人见文昌阁烟火冲天,一边用机枪扫射阻击我三支四中从北面的进攻;一边用机枪扫射和封锁东南方向文昌阁前的九洞桥,阻击我追击其营部,飞奔逃下山来。三路敌人合为一股,向西北方向的黄竹岭逃窜,逃向上虞。</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解放梁弄。十五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毙击伤伪军四十余人、俘四十余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六十余支、子弹三千五百多发等。我排长王志强、张懋功、傅燮生及杨忠、应龙潭、沈华、朱雪楼、王式堂等十四名指战员牺牲,大队附刘发清、中队长黄玉及朱金根、陆克等二十九人负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梁弄战斗,这一开辟四明,建立四明山中心根据地的关键一战,粉碎了日伪阻止我在四明山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图谋,我获得浙东敌后抗日广袤山地的门户和枢纽。中共浙东区委,三北游击司令部迁至梁弄横坎头和梁弄小源和,进一步开展四明山地区和姚江两岸的人民政权建设、发动青年参加地方武装和三五支队,壮大抗日力量(1944年1月5日,司令部及三五支队按新四军军部令,放弃灰色隐蔽,亮旗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共浙东区委迁至梁弄横坎头,三北游击司令部迁至梁弄晓岭街小源和</span></p><p class="ql-block"> 梁弄迅速成为中共浙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不仅成为浦东、三北、四明山和会稽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也成为中共浙江省委1942年2月在温州被国民党破坏、继省委书记刘英被杀害后,华中局联系浙江各地党组织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45年8月,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前)[8]</span></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8]、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5月中共领导的第一批浦东抗日武装南渡杭州湾到三北,至1945年8月底奉命渡杭州湾北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各地方武装和群众的配合下,共进行大小战斗640余次,摧毁日伪据点110余个,攻克上虞、南汇两座县城,毙伤日伪军官兵3600多人,俘敌伪5500多人,缴获各种炮39门、轻重机枪210多挺、长短枪6800余支;战胜数倍以至十倍于己兵力的国民党三次军事围剿和政治清剿,建立三北、四明、会稽、浦东等抗日根据地,建立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有人口228万,面积1.4万余平方公里;抗日部队从1941年5月至9月900余人分七批南渡,发展到1945年8月15000余人。在浙东四年多抗战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牺牲指战员958人(牺牲超过从浦东南渡部队总人数),加上地方干部,共牺牲1000余人;负伤指战员1858人。1945年9月,奉命北撤江苏、山东。</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王序坤和网络,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