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游漫记

闲云悠鹤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婆家)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的小村庄,村前有一条大河,村里还有一条小河,河水从村中流过,背靠连绵起伏数十公里的北大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村庄显得格外清新自然。雨后的北大山在初升太阳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泛红的山峦上层层叠叠的植被把北大山妆点的像一个硕大的“三明治”,云雾在山头上缭绕,美丽了北大山,也美丽了山下的村庄。我用手指着这美丽的山峰说:山的那边是什么地方?,答曰:是荞麦峪。于是我们就开着车和二弟一起去探访荞麦峪的模样。这天是2021年6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村中的小河久违的景象。站在小桥上拍照,有一种水乡人家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村前的大河</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村看北大山</p> <p class="ql-block">二弟一路给我们做着向导:这是鸡冠山,当地百姓都用它观察天气,如果鸡冠山上有雾,第二天准下雨☔️。</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行驶了近40分钟,终于到达了荞麦峪村。老哥俩在界碑旁合影留念,以示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这山峰长得有点偏心,从我们村看北大山是悬崖峭壁,山石裸露,山高路险。从荞麦峪看北大山不险不高,满山的花草树木葱茏,植被非常好。难怪哥俩一路上回忆,想当年是怎么翻山越岭到梁北去偷割柴禾,只说得心惊胆战、毛骨悚然。人们都形容不好走的山路叫“羊肠小道”,可他们把这条不寻常的割柴之路叫“蚰蜒”路。这条路在大坡上,下山时,左手边是立陡的山崖,右手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去梁北割柴禾,往返都要经过这里,这条通道上有三道砬坎,挑着柴禾下山,每一步左右脚都有固定的脚窝,如果踩错了脚窝,就下不来山;柴禾担子还必须用右肩膀担,以免柴禾触到左边的山崖上,将人支下山崖。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家乡的割柴之路堪比“蜀道”。老伴初高中时期是家里的割柴主力,二弟也曾翻山越岭到山北边卖过药品。据说:王杖子的一个叫裴庆平的就是在一个叫黑沟的山上割柴火时从山崖上掉下来摔死的。我们今天开着汽车游历山水,听着他们哥俩说着过往,回忆着那年、那月的艰难时光,倍感今天的日子无比幸福。</p><p class="ql-block"> 从荞麦峪看北大山是这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荞麦峪的狗也很豪横,趴在路中间睡觉,任你怎么鸣笛,人家就是不走开,无奈二弟下车把它轰走,小狗🐶还狠狠地看着我们,嫌我们打扰了它的美梦。</p> <p class="ql-block">  路旁的大树下,村民们有的在玩牌、有的在乘凉,在习主席的领导下,通过扶贫攻坚,农村体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看到栗子树开花,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谷底上到山顶⛰️,路虽窄但都铺着水泥,回望荞麦峪这条沟,并用手机记录下“荞麦峪”的倩影。我心中暗自感叹,要不是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村村通,这里可算得上是大山老峪。听着二弟说着“大表姐二表妹”的故事,我发现,在那个年代姑娘们要想改变命运,还有一条出路,就是从大山深处嫁到不那么大山老峪的大川儿去。因为承德地区本就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山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都逃不脱一个“穷”的宿命。那个年代没有公路,山里姑娘骑着毛驴出嫁,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奔驰宝马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这颗树是荞麦峪和榆树沟的交界处,过了这个山顶就一路下坡了。</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菠萝树</p> <p class="ql-block">在地边上发现了曲麻菜,拾之。作为晚餐的下粥菜。再加上几棵小葱,很完美。</p> <p class="ql-block">  哪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些在岁月中风雨飘摇的老房子,房子的主人不甘在深山里受穷,出去闯荡。只留下这老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期盼着主人的归来。</p> <p class="ql-block">榆树沟村</p> <p class="ql-block">板城沟村</p> <p class="ql-block">北孤山子村</p> <p class="ql-block">孤山子村就是以这座四不靠的孤山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榆树沟村</p> <p class="ql-block">三道沟新村,是一个扶贫搬迁村</p> <p class="ql-block">东李杖子村</p> <p class="ql-block">广东山村</p> <p class="ql-block">下杖子村</p> <p class="ql-block">从下杖子村到黄土坡村都是盘山路,是一个废弃的地方公路,曾经走过班车🚌。是80年代大山深处通向外界的唯一坦途。</p> <p class="ql-block">黄土坡村</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出了大山,去苇子沟的路显得格外宽阔平坦。</p> <p class="ql-block">  过了黄土坡村,还有一些村庄,由于时间关系,开车的不愿意踩刹车,坐车的也累了就没有再下车拍照,什么马场村、苇子沟、黄家庄、汤道河等等……统统省略了。在汤道河镇吃了地方名菜:水豆腐、溜咯喳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草原上有一句谚语:叫望山跑死马。我们开着汽车从早晨8点出发,下午1点到家,连玩带走跑了五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终于看明白了北大山的北边是什么样了。那里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是绕着这座山转了一圈(以前的片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