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数学名师网络公益直播课程正在进行中,康城小学高段数学教研组本学期及时组织小学数学高段教师观看学习,新学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月份,高段数学组通过网络学习,听了庄惠芬老师的《身心融合——儿童数学学习的N种可能》,庄老师以一个个日常却又深刻的问题结合着真实鲜活的案例,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 通过庄老师的讲座,我们更加坚信机械地套规律解决问题,一旦遇到变式题,或者换了实际情境,学生就会无从下手。规律本质及深入运用,必须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是交融在知识中的,是学生把知识转为能力的桥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溯规律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小问题背后有大思考,庄老师“以小见大”的讲座启迪我们的教学应该有高度、有深度,教师要眼中有森林、心中有丘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月份,张齐华老师分享的《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这一主题报告,让我们酣畅淋漓地了解了数学王子的成长史和蜕变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张老师用轻快的语速、风趣的语言、睿智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经典课例《走进圆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认识负数》,以及主持南京市名师工作室的经历,讲述了自己第一个十年(1997-2007),从“工艺”走向“学科”,第二个十年(2007-2017),从“学科”走向“学习者”,第三个十年(2017—)从“学习者”走向“人”的过程。张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展示自己从“磨砺工艺”走向“开掘学科”,进而“回归学习”,直至“成就完人”的蜕变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支撑和撬动张齐华老师成为全国名师背后的力量可以总结为这八个字:自知、敬畏、悲悯、开放。即了解自己,带着危机感,敬畏世界、敬畏教育,葆有悲悯的情怀、开放的心态,脚步不停的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个“ 奶酪” 。因为:努力,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五月份,我们通过网络学习,听了曹宁宁老师的一节《圆的认识》,让我们大开眼界,课堂过程让我们感到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课前没有什么花样导课,而是直接给出一幅情景图。情境图上有马车,汽车和自行车。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的轱辘都是圆形”。曹老师接着问,让你来设计轱辘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学生纷纷发言,说可以是椭圆的,是正方形的,半圆的,曹老师说,还真有人设计了一款正方形轱辘的汽车,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学生们边看视频边哈哈大笑,曹老师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轱辘,走进今天圆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曹老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月份,我们听了徐斌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徐老师提出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呢?徐老师讲到有现实情境、生活情境、具体情境、简单情境、实际情境、问题情境、给定情境,而在这些情境中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比较重要。接着,徐老师又用《认识乘法》这节课,给我们具体讲了在数学课堂中到底该怎样创设情境,到底该怎样用情境。数学课堂上的情景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情景需要根据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师生熟练程度而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徐老师对于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误区做了详细的剖析,让我们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要有不懈的追求,静心读书,专心课堂,潜心实践,悉心反思,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继续努力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张齐华老师《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庄惠芬老师《身心融合——儿童数学学习的N种可能》和曹宁宁老师《圆的认识》,精彩的讲解让我们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清晰深刻的理解,对我们今后的数学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每一次学习都让我们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每一次学习后的反思都让我们不断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