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分析

.

创作背景 <p class="ql-block">《团结就是力量》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那时敌后正处于战斗最紧张、最残酷,生活最艰苦的“黎明前的黑暗”的最困难时期。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剧的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剧情还可以,就是感到结束得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p> 歌曲分析 <p class="ql-block">  《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去作词,卢肃作曲,从1943年创作问世至今,历久弥新,被传唱了72年。</p><p class="ql-block"> 该曲是D宫调式,4/2拍,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不带再现的一段体。该曲不但铿锵有力,而且曲调流畅,色彩鲜明,容易上口。接连向上的六度大跳进不但形成了这支歌曲的特殊风格,又充分运用了五声音阶的素材,使作品具有浓烈的中华民族音乐风格。</p><p class="ql-block"> 《团结就是力量》在音乐上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优秀遗产,吸收了外国近代音乐的艺术成就 。该曲歌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体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日寇侵略的决心 。这首歌以激昂慷慨的情绪,雄壮有力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群众为创建新中国而团结战斗的坚强意志。</p> 曲式分析图 歌曲演唱视频 歌曲小结 <p class="ql-block">  《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