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南“抗日救国十人团”

♥℡

<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面对日军大举南侵,华北山河危亡的局面,为了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守土抗战,并通过这些政治敏感的知识分子号召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共产党员晃哲甫、王振华、平杰三等人联合直南教育界爱国民主人士高镇五、王照临等,在大名、南乐、清丰、濮阳等县发起成立“冀南文化界抗日守土救国会”。直南地区各县文教界爱国人士纷纷响应。清丰县文教界联合发出通告,表示清丰县38万人民誓做前线抗战将士的后盾。当时,直南地区尚属国民党统治,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压制人民的爱国运动,所以这一爱国组织遭到了国民党大名专员马润昌的禁止和濮阳专员丁树本的抵制而中途夭折。</p> <p class="ql-block">恰在这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政训处长张荫梧,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派其秘书张泽普到冀南一带发展自己的组织“十人团”。所谓“十人团”,就是每10个人为1个单位,每个单位中只有1个人和上面联系,其他人互相不知。这样由基层到县团再到总团呈宝塔形状,属秘密组织性质。张泽普胆子小,不敢在地方停留,就通过王振华、李素若的推荐,委任刘大风为冀南民训指导专员。而刘大风正是受中共北方局指派来直南一带恢复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遂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其合法地位和身份,联络晁哲甫、平杰三等,以张荫梧的名义,在直南地区组建“抗日救国十人团”。</p> <p class="ql-block">8月,晁哲甫从大名专程去南乐,在县城东街王梅书店召开南乐县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座谈会,成立了南乐县“抗日救国十人团”;中旬,共产党员平杰三(时任清丰简师教育长)等人,根据刘大风安排,在清丰简师图书馆召开会议,成立了直南“抗日救国+团”总团。平杰三为团长,安法乾为副团长兼巡视员。在总团下,不长时间清丰县“抗日救国十人团”成立,团长金力更、副团张玉洁,杨节、陈桐源均为该团负责人。在党的“救亡图存”的号下,经过安法乾等人的积极工作,不长时间内即吸收了大批青年学生、教员和知识分子参加。“十人团”员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抗日路线和方针,发动、组织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坚持华北酸后抗战。与此同时,濮阳县也成立了“抗日救国十人团”,对农民群众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人团”的建立和活动,提高了直南地区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抗日觉悟,在唤起民众行动起来从事抗日救亡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十人团”的成立也为我党积蓄了力量,准备了干部,给以后党组织的恢复、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从思想上、组织上打下了一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10月底,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局面已经形成,直南各县县(工)委相继建立,时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直南党决定撤销“十人团”,以各地党组织公开成立群众抗日团体,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