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

唐徕小学学生成长中心

<h3 style="text-align: right">红领巾讲党史第3期</h3> 雄关漫道 三军会师 <p class="ql-block">宣讲人:唐徕小学北校区 六4班 王博羽飞</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张晓艾</p> 1935年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的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然而此时的红军,虽然摆脱了“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但面临的形式却依然非常的严峻。<br>  自从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蒋介石便集中大量兵力,企图消灭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川黔边境地区,此时经历过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以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多人,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交锋,更是两军统帅之间一次军事指挥能力的直接较量,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中央红军转战云贵川,以少胜多,成功的拜托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br>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变被动为主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以少胜多,成功跳出了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敌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当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立刻令国民党的追缴军迅速过江,在川康军的配合下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围歼红军。<br>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企图,红军二百多天的征战,一直面对的是十几万敌军的仅仅追击,层层围堵,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更是历尽艰难。他们从没想到,在此时能与兄弟部队会合--懋功会师,无论是对中央红军还是红四方面军来说,都是一次意外之喜。爬雪山过草地,在两年的时间里红军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最终三大主力得已顺利会师。<br>  红军精神展现了红军将士们,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坚信革命成功,充满革命的理想和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和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去取得革命的胜利,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的用实事求是的路线,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维护团结,和人民同生死共患难。 秋收起义 <p class="ql-block">宣讲人:唐徕小学北校区 六4班 马韵雯</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张晓艾</p>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e)粤赣(gan)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br> 1927年9月9日,湘赣(gan)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br> 习近平主席讲到,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di)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伟大的贡献,就是毛泽东在艰难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和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斗争中所创造的。<br>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br>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校长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学生成长中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视频剪辑:韩继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