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还原历史真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陈云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早就听过坊间老头讲的有关纣王与妲己的评话,上学后又接触了明朝人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于是乎纣王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我们家对门有一位老头,因为替儿媳洗头提了几桶水,被自己厉害的老婆骂了几天“殷纣王”,思想上通不过,在一个麦上场的下午,不告而别,从此不知所终。由此可见,殷纣王的形象在中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囗碑糟得不能不能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闻鹏鸣先生有大作《帝国的诅咒》出版,后又阅览了马家骏教授和李清霞教授的评介文章,方才明白鹏鸣先生用他的大作,澄清了一件历史公案,还原了一段历史真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关于纣王的过往,不只停留在儿时评话与小说《封神演义》的层面,也浮光掠影地听过历史系同窗一鳞半爪的标签:纣王有功有过;之所以如此不堪,乃是后世存心抹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前虽然内心也嘀咕过,但囿于成见及思维定势所限,也就不了了之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十年前刚开始接触《易经》时候,常常困惑于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的后天八卦。不明白同样是八卦,同样是圣人,文王何以要把伏羲八卦中的乾卦正南方位,调整成自己八卦中的西北斜位?因为西岐在殷商版图中处于西北方?中国人的理念中,乾卦代表天,至尊无上;乾卦所在的方位乃上位,家里边只有辈分最高的长者,居所才能处于乾位。由此可见,文王调整乾卦在八卦中的方位,是怨愤子辛拘自己于羑里,为西岐将来反商奠定理论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子辛作为商王,从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中细扒,不难梳理出一丁丁亮点:他是刚愎自用,性情暴戾,在帝国政权与地方势力的博弈中措置失当,以暴制暴;奋其私智而把自己陷入内外交困的独夫深渊!但他在经营帝国南方的战略中还是可圈可点,值得肯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岐是殷商的地方政权,姬昌姬发父子与子辛是事实上的君臣关系,在以伦理道德为治国纲领的西周,当年以下犯上、造反夺权,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悖论!权衡利弊,只有掩盖子辛的功与是,放大子辛的过与非,才能证明西周吊民伐罪的合理合法性!是故子辛无论是个人还是其政权,从头到脚被彻底抹黑就在所难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终于有鹏鸣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他学者的严谨态度,诗人的生花妙笔,来还子辛的真实,来还殷商的本来。历史幸甚,民族幸甚!文学幸甚,公理幸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亲自梳理文献,也没有读到鹏鸣先生的大作,仅仅是拜读马家骏教授和李清霞教授的评介文章,就啰里啰嗦写了以上文字,算是有感而发而已。如有不妥,望《周易》之圣幸恕冒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穿越时空的血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段春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悠悠岁月,长长的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是一首诗,是一首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鹏鸣老师以他的博学多才,独特见解,历史背景的原型所刻画的每一个人物,让我们重读历史,回顾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领悟人性的本质,子辛是一个英勇有谋、血气方刚的帝王。对他强冠惨无人道,沉迷美色,最终走向灭亡有失偏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雄爱美人,美人也没错,错就错在生错了年代,生错了家庭,有人把女人比做红颜祸水,那是对女人的不公与谬论,不应该让女人承担背负历史的罪名。子辛并不昏庸,更不贪图享乐,也没有导致民不聊生,最后走向灭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鹏鸣老师以客观的史实,公正准确的写出了那段历史。文笔精彩独具匠心,体现作者对历史知识涉猎的深广。让艺术与神话巧妙的结合,且加入人文情怀和道德评判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借着老师的文字,让我们穿越时空,在嬉笑怒骂,恩怨情仇里再一次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一个王朝的灭亡,就会推进下一个王朝的文明更进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帝王也是人,是人都有欲望有缺憾,纣王也不例外,让他的帝国从兴盛走向没落,为生命留下一处遗憾,让后人得一份警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大手笔,大境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王 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读过大作家鹏鸣的《帝国的诅咒》,但从李清霞老师的评论中读出,鹏鸣老师的大作不是以传奇性、娱乐化赚取眼球,而是重新思考历史和神话的关系,推出“去神话化”的历史叙事作品,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的,也是需要查阅浩海如烟的历史资料做铺垫的。我觉得鹏鸣老师是着实下了一番苦工的。据介绍,他用大量的时间学习历史、宗教、神话、仪式、象征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费到西北和东南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并想象历史上北蛮、有苏、西岐、东夷等部落和属地的风土人情,以95万字的篇幅讲述了子辛开疆拓土、教化东夷、杀伐征战、凶残暴虐又侠骨柔肠的英雄故事。这一切,只为推翻固化的定义,还历史人物一个真实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没有将叙述停留在为历史人物“翻案”的浅层面上,而是力图把握历史发展的那个重要节点上关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走向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及其对当下的启示和意义等深层面上。大翻转,大境界,大“企图”,大手笔应该是这部鸿篇巨制的意义所在。为读者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教材,也使我们对作者的深度思考肃然起敬。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期待有一天能读到鹏鸣老师这篇巨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帝国的诅咒》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秋 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来阅读了鹏鸣先生95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帝国的诅咒》(纣王与妲己秘史)部分章节,也认真阅读了马家骏教授、李清霞教授以及诸多名家和网友热议鹏鸣先生《帝国的诅咒》的评论,作者们都给予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历史小说以积极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特别是马家骏教授在文章中指出 “《帝国的诅咒》是一部恢弘壮阔的惊世史诗。我认为还有很多深入研究之处......” “是绝对值得专家和学者们认真研究的。当然,对于当代作家更是如此。” 由此, 《帝国的诅咒》一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和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帝国的诅咒》这部煌煌95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最令人惊叹的是鹏鸣先生以无与伦比的勇气、魄力和远见,敢为天下先打破了长期以来《封神榜》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固有的思维定式,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以科学发展的历史观,用大量详实可信的史料,优美诗化的语言描述,合乎逻辑,合乎人类心理活动发展规律的笔触,再现了风云变幻的殷商时代的历史史实,让读者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心悦诚服荡,气回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映照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反射和延伸。《帝国的诅咒》这部鸿篇巨著为现实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鹏鸣先生冲破了传统的一家之言,确立了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学说,使人们能够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片面脸谱化的认识整个商周时代历史风貌,让人们认识到历史从来不是利益集团的遮羞布,更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容不得伪造、篡改、美化和虚拟,它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一门必须实事求是的学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鹏鸣先生以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史学及文学功底,以诗人充满灵性的如椽巨笔,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诗性的文学巨著。它填补了我国文学及史学史上的一大空白,丰富了文学及史学史的宝库,为当世及后代子孙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帝国的诅咒》一书势必在我国文学及史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不朽的史诗性巨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