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本风波 1976年年末,我告别了朝夕相处七年的三连战友,告别了三连心爱的学生,调去11连小学校任教。不久放寒假,我获准探亲假回到上海。<br> 上海当时正流传手抄本,我弟弟借来好几本给我看。什么《红都女皇》,《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梅花党》等等。在那文艺书刊一穷二白的年代,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些故事。仿佛还不解渴,干脆抄吧,本来就是手抄本嘛。 我选择了《红都女皇》(片段)和《第二次握手》,也开始大抄特抄,整个探亲假几乎都付诸于伏案疾书了。<br> 到了11连后,我住在连部宿舍。上班接触的是学生,下班就接触连部几个人。我原本就是那种默默无闻,普普通通,普通得一走进人群就再也找不到的人,现在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想要融入集体很难。于是,在连部宿舍闲聊时,我拿出了自认为最宝贵的手抄本给大家看。果然,有人一拿到手就喜欢地再也放不下,其他人都排好了次序,一个看完传下一个。<br> 生活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刚刚露出一点美丽的颜色,便被突然袭来的暴雨打湿,一切快乐和安宁,都被浸染得一塌糊涂。<br> 几天后有人告诉我,某人在看《红都女皇》时,被连领导发现后没收了。我不以为然地说,“四人帮”都粉碎了,JQ不是垮台了吗?答曰,因为《红都女皇》中涉及到领袖的形象,不允许流传。我忽然感到自己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损害领袖形象我该当何罪?那一天,我惶惶不可终日,心里像缀满了铅,沉甸甸的。我忐忑不安地等着指导员来找我,等着开我的批判会。<br> 一天……两天……,漫长的等待,居然相安无事。<br> 有人宽慰我说,没事的,也许是领导自己也想看吧。但愿是这样!<br> 一场风波就此结束。<br> 过了几天,连部忽然透出风来,准备免去我教师职务,让我担任女子排排长。我不知道是否和手抄本事件有关,如有关的话,应当惩罚我,为什么还要我任排长呢?如不是惩罚,为什么要调换工作岗位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舍不得教师的职业,但服从领导安排是首要的。再说,当了排长,也能真正融入到11连集体中。于是我作好了思想准备。想起鲁迅的一句话:“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常。”<br> 一天……两天……,又是漫长的等待,居然又相安无事。<br> 后来听有关人员跟我说,连领导做这项决定时,意见就有分歧,无奈去向团文教股请示,文教股不同意,说我是作为教师调去11连的,连队不能随意免职。原来如此!<br> 又一场风波就此结束。<br> 半年后,放暑假了,文教股指派我和周敏芳、王甲林等八人去师部教师学习班培训,内容是初中语文和数理化。回来后,我们这些人都教初中课程,于是我又被调往2连中学点任教数学学科。 在11连短短一年,经历了两次风波,现在回忆起来,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人,极左思潮的余毒不可能即刻消除,连领导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