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礁——永不沉没的精神丰碑

风中百合

南沙群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永暑礁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南海上。<br>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海洋学委员会通过《全球海洋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中国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经考查论证,我国政府决定把海洋观测站建在南沙永暑礁。1988年2月5日,南沙群岛上第一座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哨所阵地——竹棚式高脚屋在永暑礁诞生,也随之诞生了中国军人一个特殊战斗岗位——守礁。中国海军官兵从1988年2月起进驻南沙,担负南沙多个岛礁勤点的建礁、守礁任务。<br> 为了让守礁官兵能够在礁上长期坚守、生活和值勤,海军官兵们在南沙创造了一种特有的建筑——“高脚屋”。第一代高脚屋被称为竹棚式高脚屋,官兵们在海里打下桩子,用油毛毡和竹席搭建房顶。竹棚式高脚屋是一种临时性建筑,仅可避雨遮风,对于呼啸的海上风浪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后来发展出了第二代高脚屋,建筑材料改为铁皮,结构和第一代相似,又被称为铁皮式高脚屋。虽然第二代高脚屋要比第一代要牢固得多,但由于外侧被铁皮包裹,在烈日直射之下,铁皮四周被晒得发烫,屋内的温度很高,官兵们居住的环境依旧十分恶劣。<br> 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高脚屋,只能是为官兵们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根本谈不上其他方面的条件。高脚屋仅三四平米左右,要同时满足人员住宿、办公作业、放置物品等需求,空间十分有限。饮食方面的保障也十分落后。起初,官兵吃的都是罐头。有的罐头吃起来干巴巴的,有的软绵绵的,吃多了令人反胃。再加上罐头几乎没有营养价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兵都出现了口腔溃疡的症状。礁上用水是守礁官兵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每人每周限用五十斤日常生活用水,用来饮用、做饭、洗漱、洗衣服等等。官兵们充分发挥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循环利用淡水,一滴一滴的淡水都视如珍宝。礁上的淡水比黄金贵,一点都不夸张。<br> 炎热、潮湿、物资匮乏、孤独寂寞……早期守礁生活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就是在这狭小的“高脚屋”里,一代代海军守礁官兵秉承着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格,以超越常人的坚强意志,克服一切困难,抵御一切来犯之敌。1988年3月14号,越南海军505编队入侵我南沙群岛领海,在越南海军登礁人员和舰船首先向我军登礁人员和军舰开火的情况下,我海军502舰艇编队奋起反击,以一人轻伤的代价,击沉两艘军舰,重创一艘,收复此前被越南非法侵占的永暑、华阳、东门、南薰、渚碧、赤瓜等六岛礁。这场战斗就是中国海军史上著名的“三一四”海战,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足以体现守礁官兵们不顾自我牺牲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大无畏精神!<br> 2019年初,我接到上级命令——赴南沙群岛某岛礁执行守备任务。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霎时间整个人沉浸在无比的激动与喜悦之中。早在军校时就听教员讲述 “西沙保卫战”、“三一四海战”等战史战例,对那些奉献青春年华、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曾想,如果某天有机会去南海卫国戍边,那将会是一件何等荣耀的事情!如今愿望变成了现实,我的内心倍感骄傲与自豪!<br> 从海南岛出发,军舰连续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上,势如破竹,乘风破浪。我踏上甲板,迎着湿润的海风向远处跳望,天空是那样纯净无暇,海水是那样清澈湛蓝,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掠过洁白的海鸥,汹涌的海浪里跳跃着雪白的浪花。海天相接处,偶尔会出现一艘小货船,如一叶孤舟,若隐若现。随着军舰缓缓驶入南沙群岛,岛礁的轮廓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站上舰舷,享受着被海风吹拂的感觉,内心早已被眼前南沙这壮阔的景象所深深震撼!我不禁欣喜地朝着岛礁地方向望去,忘情地放声呼喊——南沙,我来了!<br>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如今呈现在我眼前的南沙,早已今非昔比。新时代、新发展、新面貌,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水平的提升亦是蹄疾步稳。近年来,我国下大气力对南沙岛礁进行了吹填作业,不断完善战备训练、生活执勤等设施。如今,一幢幢崭新的营房映入眼帘,一丛丛繁茂的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守礁官兵们的生活得到大大改善——海水淡化、雨水收集、食品冷藏、卫星电话、数字电视等等,良好的后勤保障使得官兵们更能安心守礁,为祖国的南大门站好每一班岗。<br> 广袤的南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面对外来势力一次次的挑衅,驻守在海防一线的指战员们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抒写着属于南海卫士的豪情壮志。“上岛就是上前线,守礁就是守阵地”,这句简短但铿锵有力的口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名守礁官兵的心中。每天清晨,打开窗户就能望到岛礁上最耀眼的建筑——屹立在岛礁正中央的那块巨大的主权碑,碑上面赫然写着“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近年来,美军一意孤行主导“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军舰机多次在南海进行所谓“航行自由”活动甚至冲闯我岛礁军事警戒区,挑衅我国领海主权。守礁官兵们毫不畏惧,时刻紧绷神经,以时刻准备战斗的姿态坚守在自己的战位。还记得在一次值班中,时间已接近凌晨一点,全岛礁部队突然进入一级战斗准备,应对美军舰载机升空情况。指挥员在指挥所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态势屏幕,向我们所有值班人员下达了死命令:“哪怕还有一架敌人的飞机在飞,全员都要做好战斗准备!”。一支军队所向披靡,不仅在于演兵场上掀起的尘沙硝烟,更在于内心深处升腾的烽火狼烟!<br> “听党指挥忠于党,能打胜仗打硬仗,作风优良为人民,爱舰爱岛爱海洋”。二十八个字的海军精神,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激励着每一位海军官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爱岛”二字,即是海军精神中对守礁官兵们做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正是每一位守礁官兵发自内心的共鸣。<br> 记得上到永暑礁的第二天早上,晨曦洒在宁静的礁滩上,不远处有两位年轻的战士蹲在岸滩上,脚边放着一盆水,像是在搓洗着什么。我走进一瞧,他们正在清洗一打厚厚的牛奶盒!原来,为了进一步维护好岛礁的生态环境,全岛礁的官兵们自觉将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妥善处理。牛奶盒属于可燃垃圾,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残渣污染,官兵们专门将牛奶盒拆开进行清洗并且晾晒干,而后统一进行燃烧。看着两位年轻的战士卖力地搓洗着牛奶盒,我不禁有些触动。是啊,守岛更要爱岛,新一代守礁官兵们正延续着新的南沙精神,爱护着南沙的点点滴滴,守卫着南沙的朝朝暮暮。<br> 站在老礁堡的岸堤上,我仿佛看见了老一辈南沙守礁官兵们矫健的身影,看见他们在“高脚屋”旁站岗执勤时那煞爽的英姿,看见他们在南海上抵御外敌时那血染的风采。如今,虽然崭新的营房已经取代了“高脚屋”,但那一幢幢简陋的“高脚屋”,犹如一座座永不沉没的精神丰碑,永远耸立在神圣的南沙领海上,永远耸立在每一名守礁战士的心目中,永远耸立在当代官兵和人民的心目中!<br>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梦、强军梦”,是共和国官兵精神追求和共同梦想。永暑礁,这一座永不沉没的精神丰碑,必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在强军新征途上砥砺奋进、昂首阔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冲锋不息、战斗不止!<div> (本文作者系解放军南海海军某官兵)<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