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笃行 迎接高三——高二年级语文组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会

话晴

<p class="ql-block">  转眼高二已来到了步入高三的关键阶段,亟需让学生惜时努力、夯基固本,以更稳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高三。为此,2021年6月15日,我们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刘梦组长的带领下,围绕第二次月考召开了成绩分析会。</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分析会,每位老师介绍了自己评改的情况和提出发现的问题,并由此在备课组里进行了充分讨论。</p> <p class="ql-block">吕汝婉老师:第5题主要问题在于潦草的书写令人不堪入目;按问作答的要求很多学生却一律以①,②,③形式代替。</p><p class="ql-block"> 材料一观点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材料二所谈便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主旨是现代文明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建立新农村。学生扣住点来答的40%、50%,剩下的多数答了相近的观点或是与观点相连的句子。比如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达到社会进步作用目的,或文化重建已经绝不仅局限于对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问题了。而是与世界文化西方文化联系紧密。这种情况酌情给分。</p> <p class="ql-block">桂月玲老师:第8题平均分较低,只有极个别的能点到舞台这个关键词,基本上都回答手法、叙述视角以及他们的作用。其次,问题的设置与答案应再严谨,让学生审题和答题更好下手。</p> <p class="ql-block">王晨杉老师:第九题主要考察第一人称的作用,学生答题不够规范,字迹潦草,最重要的是忘记关键词,没有回扣问题,所以学生的审题仍需注重强调和训练。</p> <p class="ql-block">陈成东书记:学生在翻译古文时,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把握全文的内容,没有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疏通文字,乱猜的现象比较严重,更重要的是没有踩到得分点,致使分数很少。因此,今后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对古汉语知识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陈少荣主任:本题考察诗歌的手法、技巧,但不是直接提问,学生在审题方面没有抓住考点,所以答题思路和方向不够明确。</p> <p class="ql-block">刘梦组长:默写题相对空白卷较多,原因在于高考考察背诵的篇目、范围不明确,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又不多,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这个板块。</p> <p class="ql-block">符玉丹老师:作文题还是会出现格式不正确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忘记写发言稿的称谓和结束语,其次审题也偏题,很多学生扣住教育和成长来写,却没谈材料中的两种教育观。</p> <p class="ql-block">陈如曼老师:学生写作缺乏辩证思维和深度思考,200-300字的作文和空白卷不容忽视,还有存在脱离材料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周盈娜老师:指出写作方面学生缺少论据做支撑,只对自己的观点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甚至出现观点模棱两可、字数不足800字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在备课组沟通交流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学生们会在期末考试中再创佳绩,也为步入高三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图:林 燕</p><p class="ql-block">文:林 燕</p><p class="ql-block">审核:刘 梦</p>

学生

审题

老师

高三

备课组

刘梦

答题

文化

观点

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