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端阳看龙舟

五月五

<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梅雨季如期而至,看着窗外紫荆港河水在雨中徒涨,就知道一年一度划龙舟的日子又近了。</p> <p class="ql-block">  本来,因疫情今年仍没有举办龙舟赛相关活动的安排,也就不抱轧闹忙看龙船的指望了。但对村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民俗情有独钟的我,情结难舍,便在家里翻阅起关于江南水乡划龙舟</span>习俗的说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然而,端午前一天,窗外传来隐约的锣鼓声和炮仗声,脑海中便浮现出小时候端午节聚在小桥上看河里敲锣打鼓的小船讨飨的场景。兴奋之余,立马拔通当地朋友的电话,才知道蒋村今年有自发的划龙舟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岂肯错过这一盛景。是日正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飞龙在天(五月初五正午</span>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大吉大利,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便到了晴川街河渚桥头。</span></p> <p class="ql-block">  备龙舟、请龙王、祭龙头,场面好不热闹。岸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分烟水八分人”,水面,“</span>画鼓敲残一半春”。自发有自发的妙处,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纯粹、自然、民风,仿佛回到久违的从前。</p> <p class="ql-block">  唐人韩鄂在《岁华纪丽 》卷二端午条下释:“救屈原以为俗,因勾践以成风。”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p> <p class="ql-block">  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列举了百余条古籍记载,认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端午龙舟竞渡形成了越民族独具风韵的节日风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从远古时期吴越的龙舟祭祀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因祭水神伍子胥的习俗出现使龙舟文化寓意突破性地与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宗教活动内容就逐渐被人物的悲情美事所代替。约两百年后,吴、越、楚三大文化在分裂合并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进入了鼎盛期,荆楚地区民族为了纪念与伍子胥有着相似身世的爱国诗人屈原,沿袭了吴越地区龙舟竞渡的做法,以楚人屈原的形象为媒介,把龙舟竞渡运动逐步推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两个鲜活的人文资源确保了龙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随着龙舟祭祀活动内容由抽象转为具体,其文化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龙舟文化性质的升华,增加了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为龙舟运动的普及和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到隋唐统一后,起源于吴越地区的龙舟竞渡活动,已经由荆楚地区向华夏大地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龙舟竞渡文化运动的发展,龙舟精神也由此成为神州爱国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