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啥用?

《闫天三的时光札记》

<p class="ql-block">  高考刚一结束,网上就热传一个段子,此段子列举清朝时的两份名单,一份为清朝科举状元的名单共10名,但个个都是名不见经传,少有人知;第二份名单十一人,全为落第秀才,但却个个名声显赫,无人不知。 </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这两份名单作比较,是为了给落榜学子说明上大学并不是唯一成才之路,不以一次考试论英雄,高考落榜但你成才的路还有很多,鼓励落榜考生落榜不落志的话,无疑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果将这份名单比较是为了说明“读书无用”,“上大学无用”,个人成才和读书学知识并无关联,那就失之偏颇。 </p><p class="ql-block"> 有知识和无知识做事就是不一样,成功几率也有很大差异。前些年,北大一个叫陆步轩的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甚至成为“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口实。但因陆步轩有文化、有头脑,他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开始每天能卖12头猪,远超他人。再后来,他卖出了名堂,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屠夫学校”,自任校长,编写了20万字教材,用来培养专业屠夫及营销人才。现在,他早已亿元身家,光给北大母校,就捐款9亿元。有知识和没知识同样卖猪肉,但卖出的天地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 '因为种种原因没上成大学的,不必灰心,也可以通过其它渠道成名成才,但读书学习仍然是你走向成功的必要通道。 </p><p class="ql-block"> 莫言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大文学家,但没上过大学,由于自幼生活贫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务农。但他有个文学梦,他从本村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那借来一些文学杂志如饥似渴的阅读充电,他听说本村有一家人有一本《聊斋志异》的书,人家不借,在他的死缠硬磨下,人家提出要他帮助推一圈磨才允许看一页书,就这样莫言靠出卖苦力读完了聊斋,而在他当兵时任图书管理员,他看遍了当时图书馆的所有文学作品,后来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师大鲁迅文学院进修。从莫言的经历看,先天无缘大学,也能成功,但无缘大学,并不是无缘读书学习,他是在另一条崎岖的道路上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读书学习仍然是他的成功之道。 </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的人不是也能当老板吗?这是客观事实,但这样的老板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化了,对老板的要求也不一样了,过去能当老板的,现在未必能当老板,有的当小作坊的老板可以,但当个大企业家不行,有的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时代可以,但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不可以,老板也要通过读书学习转型升级。例如浙江万象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世代农民,15岁开始打铁,由合伙开办公社农机厂,到如今已成为总营业收入破千亿的上市公司和跨国集团的总裁。企业在变,鲁冠球的知识水平也在变,他在百忙中抽时间去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学习进修,并获得了学士、硕士文凭,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土老板——儒商——现代企业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蝶变,做强做大事业,必然要同步做大做强自己,做强做大自己,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现代企业家必然要有现代知识结构和现代知识素养。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选择,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成功几率最多的,大多都是读书最多的,你若错过了读书的光阴,你就错过了向上的机遇。是的,读书的确很苦,但不读书人生会更苦,你在读书上偷懒,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用更多的艰辛去偿还。你爽了你的青少年,你就会苦了你的中老年。上大学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选择,需要珍惜,上不了大学也要自学成才,但更需要恒心与毅力。读书的本质是拥有议价的能力和选择的能力。也许有人会说,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不也有过得很不错的吗?这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读过多少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最后取得成功的人肯定是有的,但那不是普通现象。 </p><p class="ql-block"> 龙应台对儿子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希望你去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意义是有时间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他的话令人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