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宜章县笆篱镇白沙玉水河

晴空万里之乐善人生

<p class="ql-block">  笆篱镇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南部,距县城55公里,东与关溪乡毗邻,南接莽山瑶族乡,西与天塘镇交界,北与一六镇、岩泉镇相邻。</p><p class="ql-block"> 2015年,宜章县机构改革,乡镇合并,原笆篱乡和白沙圩乡合并为笆篱镇。镇政府设在原白沙圩乡政府。</p> <p class="ql-block">笆篱镇政府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原白沙圩乡有两条河,两河在镇政府处汇合形成白沙玉水河。白沙玉水河流经过笆篱镇车田村、寺冲村进入一六镇境内,在一六镇与莽山乐水河交汇经栗源流入武水,汇入广东珠江!</p> <p class="ql-block">  玉水河是白沙的母亲河,生命之河,白沙玉水河上游有两条小河。这里流传一首歌谣《白沙玉水河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沙玉水河谣</p><p class="ql-block">白沙乡里两条河,一条清来一条浊;</p><p class="ql-block">清水源头楠木山,浊水流过柑树窝;</p><p class="ql-block">清清浊浊流一处,岁月沧桑故事多;</p><p class="ql-block">但愿玉水常作美,润泽乡民代代乐。</p> <p class="ql-block">站在镇政府大门遥望腊元古村的后龙山。</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镇政府办公楼上,俯瞰河流汇合处的笆篱镇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  河道管理实行河长制,政府把河道管理当成民生工程,全权负责安全管理和环保治理,管理成效显著。</p> <p class="ql-block">  (一) 东部支流</p> <p class="ql-block">  东边的支流—玉水河,河流从镇政府大门口经过。</p> <p class="ql-block">  沿河而上,经过白沙圩委会的朱家村,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村庄,全村人都是朱姓,这个村庄就与镇政府毗邻,村民对政府的工作非常支持。</p> <p class="ql-block">  朱家村门楼的匾牌上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汝城朱村的亲笔手书“世界一家”。这里的朱氏族人和汝城的朱氏族人是同宗同谱的。</p><p class="ql-block"> 听老辈人说,1928年,朱德和陈毅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在宜章举行“年关暴动”,后来转战湘粤边境,在白沙圩圣公坛创建“红军后方医院”,当时朱家村人支持革命,曾为红军伤员送粮送药。</p> <p class="ql-block">河堤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  再沿河而上,到了桐木湾村。</p><p class="ql-block"> “万福塔”位于玉水河边。塔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三级六面青砖塔。塔基直径2.1米,塔身从下往上依次收窄,单层高约2.2米,整个塔高约7米,塔一层单面宽0.9米,塔檐.塔顶用小青瓦覆盖。塔刹原有宝葫芦装饰,现已缺损;顶上一铁棍,为避雷针。塔第二层级开一火口,用于焚烧字纸之用。此为一“文塔”,但附近有村民认为其是一“烈士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万福塔”不远处玉水河上有座风雨桥名“万福桥”。是当年湖广客商从笆篱堡经过的必经之路,古桥在上个世纪已经烧毁,现在桥已用现代建材进行修缮。</p><p class="ql-block"> 相传 “万福桥”是桐木湾村李万超所建,李万超的父亲年轻时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但是,近50岁还没有娶妻,后来当地一位大户人家看上了他为人处世之道,把女儿嫁给了他,并生下了李万超兄弟五人。李万超兄弟在父母的教导下,勤耕勤读,勤俭持家,成家立业后都成了比较富裕殷实之家,尤其是李万超和李万兆兄弟十分富有,他们兄弟商量,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方便族人,由李万超出资修造“万福桥”,李万兆出资修建“东川书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东川书院”位于桐木湾村东面,坐落在玉水河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 咸丰三年(1853年),桐木湾村秀才李万兆,为族人发科发甲,英才辈出,率六子筹建东川书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书院建筑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一进为正门,两侧为厢房。二进为天井,两侧是廻廊屋。三进是教室,是私塾学生上课的场所。据村人反映,民国元年(1912),桐木湾村私塾先生李昌淦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与同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为同班同学),回来后便在东川书院任教,授课教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郴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桐木湾村后面的“白石岭”,远远观望,这座小小的石头岭宛如“金猴望月”之姿势。</p><p class="ql-block"> “白石岭”的半山腰,在这块凸悬出来的大石块下面有一个小庙堂,这里有一个当地广为人知的“出米洞”的传说故事,这个故事就还是留给你到现场观光体验后,让村民们给你讲解了。</p> <p class="ql-block">白石岭上还留有贤达诗词、游人手书。</p> <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李承乐先生登上白石岭,提笔抒怀,留下千古诗句将永远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大莽山之外的圣公坛大山群。</p> <p class="ql-block">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宜章发动湘南年关暴动后,国民政府急令许克祥率6个团即刻进剿,企图扑灭这团革命烈火。为避强敌,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主动退至圣公坛,运筹歼敌方案,并在此设立后方营医院,治疗随军伤病员,朱德也曾在此医治过背疾。</p><p class="ql-block"> 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旧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公布为第九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宜章县委县政府又规划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大莽山旅游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河流上游是莽山五指峰景区,也称之为莽山东门景区,位于宜章县溶家洞,是2019年新开发的景区。五指峰景区拥有中国单线最长的观光索道。该景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高林密,具有优越的山地森林气候条件,有“中国南方第一森林氧吧”的称号;地形复杂,以高山为主,险峰、奇松、怪石俯仰皆是,是中国南方原生态第一山;以花岗岩地貌和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楠木山水电站在莽山乡的道洞村地界,水电站的水从大莽山的楠木山地下溶洞里流出,这里就是玉水河的发源地,这里水流清澈、干净凉爽、一年四季滔滔不绝。</p> <p class="ql-block">  发电站流出来的水与其它山泉沟壑溪流汇集,带着森林的气息、大山的芬芳一步步流向了白沙玉水河。</p> <p class="ql-block">楠木山上面是湘粤十万大山,</p> <p class="ql-block">  (二) 西部支流</p> <p class="ql-block">  西边支流河水的特点,一年四季中,丰水时节水一般是混浊的,枯水时节水是清澈的。</p><p class="ql-block"> 逆流而上首先进入白沙二桥,白沙二桥是镇政府到白沙圩市场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河的东面是对江水村村民的住房和商店。</p><p class="ql-block"> 河的西面是腊元村的新农村住地。</p><p class="ql-block">人们在河边树下洗衣纳凉。</p> <p class="ql-block">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腊元村委会为民办实事,2017年开始规划新建腊元新农村。一期工程,80多栋房子整齐划一,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  这是腊元古村第一石拱桥,明清时期腊元族人出资修建,腊元古村八景“钟鼓留音”就在此处。上世纪曾经是白沙圩乡东部学子到白沙中学读书的必经之路。现在成为了旅游观光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眺望白沙中学。</p><p class="ql-block"> 白沙中学虽然是一所地处偏远的乡镇中学。但是,学校办学以来一直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当地大批的农家子弟都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例如: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邓秀新博士就是在这所学校初中毕业的。</p> <p class="ql-block">河岸西面是腊元古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腊元古村,地处湖南最南端的宜章县笆篱镇西南部。距县城约50公里,在连接莽山东大门五指峰景区与莽山西大门中心景区的中轴线上,坐落在青山绿岱、山环水抱之中。始建于明代,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人杰地灵、人文蔚起风水宝地,是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201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获批中国传统古村落,2016年2月获评国家级3A旅游景区。2021年列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腊元古村至今还保存200多栋明清古建筑,依稀保存的城堡围墙、富有特色的“门文化”、宽敞清悠的青石板路、四季丰韵的两塘三渠四古井、天然生成寓意吉祥的“古村八景”,这些都是古村地理和建筑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  腊元村,现在有24个村民小组,3800多人,村民传承“耕读兴家、雍亲睦邻、乐善待人”的家风,人文蔚起、人才辈出、百业兴旺,村民生活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到腊元古村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p> <p class="ql-block">  祁剧是腊元古村的文化元素标志之一,忠勇儒雅腊元人,在农闲时节就喜好学文唱戏,在上个世纪以前,腊元陈家村的祁剧团在当地非常出名,还经常被邀请到湘南粤北的城乡演出,很受欢迎。现在,村里的祁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一直在培养新人、发展壮大。2014年郴州市教育局工作队的花了数万元,给村祁剧团购置了服装器乐等设施,祁剧队员经常排练演出,得到各界高度赞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河东面是对江水村,改革开放以来,在支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村民共同努力,对江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一派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对江水村门楼门口的荷花池塘</p> <p class="ql-block"> 这段河流原名叫玉水河,为了与镇政府门口的那段河流名称区分开来,实施河长制后,政府把它命名为“对江水河”。</p> <p class="ql-block">  沿河而上,经过腊元背村,到了黄花村口,河流上游又有两条支流,东边一条经高桥王家村而上,上至茶烟冲,迂回曲折绕过十八弯,到了上峰村,上头千山万壑的小溪潺潺流水汇成小河。</p> <p class="ql-block">河边眺望黄花村。</p> <p class="ql-block">沿河而上是高桥王家村。</p> <p class="ql-block">上峰村学校</p> <p class="ql-block">  上峰村及附近村民主要种植水稻、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p> <p class="ql-block">  黄花村门口另一分流由西南而上,河水比东面分支流的大,河水一般是混浊或者黄色。主要原因是上游泥土流失或者农耕排水混浊。</p> <p class="ql-block">这是沿河而上的腊元村第二座石拱桥,当地人也叫新拱桥。</p> <p class="ql-block">  沿河再上约500米,还有一座石拱桥,这是腊元古村第三座石拱桥,当地人叫老拱桥。新拱桥和老拱桥都是腊元陈村与东南部的村民交往通道,也是腊元陈家人到河那边土地耕作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 相传,这两座石拱桥也叫“鸳鸯桥”,它讲述了在明末清初时期,河西北岸的腊元陈家村与河东南岸的罗家村一对青年男女传为美谈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河流两岸土地肥沃,现在村民耕种是:水田春种烤烟秋种水稻;旱土种玉米、花生、红薯、油菜等农作物,腊元村民勤劳耕耘,土地旱涝保收,年年好收成。</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名叫“罗氏寨”,腊元村在河流中间建了个大坝,把水位提高,修建水渠,“罗氏寨大坝”修建好后,修了东西两条渠道,东干渠灌溉腊元村的水田,西干渠灌溉腊元村水田和流经腊元古村。</p> <p class="ql-block">对面大山是才口村的八景之一“玉女开镜”。</p> <p class="ql-block">才口村古迹“来凤阁”。</p> <p class="ql-block">  才口村古迹“观音阁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观音阁桥建于清咸丰七年,距今已有164年历史,桥中间的塔高十五米左右,采用三层四面的格局筑就,塔楼第一层高出桥身屋脊半米有余,塔楼高出桥脊两层,塔的下层比上层依次略宽。</span></p><p class="ql-block">2018年,观音阁桥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才口八景”中的“飞阁临江”就是指观音阁桥。这座风雨桥与众不同,集飞阁、佛塔、风雨桥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  河流到了才口地段,这条小河环抱才口村,村民们叫它“绿源河”。小河上现存三.四座古桥,其中包括“观音阁塔桥”。小河两边是村民房屋,小桥连接村子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绿源河单拱古石桥,据村民说是建于清朝。小桥全石构造,单拱,桥两端一端有七级踏步,另一端有八级踏步,桥面大块麻石铺垫,桥面两侧以方形石柱为桥栏,是典型的清朝时江南水乡小石桥的造型。据说,这座桥修建好以后一直没有取名,村民们就一直习惯性的叫它“七上八下桥”。</span></p> <p class="ql-block">  才口村依山傍水,环境非常幽美,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光</span>是明清古民居就有86栋,村落以三座门楼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布延伸。</p> <p class="ql-block">站在才口村眺望村前美景“文笔参天”。</p> <p class="ql-block">  绿缘河再上是黄竹冲村委会,前几年村委会合并,黄竹冲就把自生和张家寮两个小的村委会合并了。现在三个村委会合并成了一个大的黄竹冲村委会。黄竹村地域称之为“九冲十八寮”,山岭多、面积宽、人口居住希散,这条河流就一直往上,由上面的“冲”、“寮”流下来的小溪汇集在张家寮水库。</p> <p class="ql-block">  在黄竹村、柑树窝村、张家寮等自然村,还可以看到上个世纪当时最热门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  黄竹村以上在河道两边有一部分水田,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红薯等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  黄竹村以上的地方主要是山区,村民主要以耕种旱土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红薯、生姜、蔬菜为主。</p> <p class="ql-block"> 养殖场主要养殖鸡鸭牛猪,一般都是小规模个体户,村民在养殖方面都比较爱学习,经验丰富,前几年外面养殖业发生“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病”,但是,黄竹冲以上的山寮上村民的养殖业影响不大,反而由于市场肉类价格上涨,这里的村民养殖业影响小,好多村民收入都增加了。</p> <p class="ql-block">  张家寮水库是在上世纪七十年,在全国轰轰烈烈“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靠当时白沙公社的劳动人民,全凭肩挑手提、战天斗地修建成功的,它主要起到防洪灌溉作用。该水库几十年后老化了,前几年,财政拨款已经重新维修加固。</p> <p class="ql-block">夏季蓄水是的张家寮水库。</p> <p class="ql-block">在张家寮水库里面与坦灵寺村之间,有一处绝美的自然景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四川八寮”溶洞群,“四川八寮”就是指溶洞群有四个大洞口连接八个小村庄,大大小小有十几个洞,洞洞相通,洞内怪石林立、流水潺潺、景象万千、蔚为壮观,是极为奇特的天然溶洞群。 </p><p class="ql-block"> 这里离莽山西门中心景区四公里,随着宜章县旅游事业发展,溶洞群将来一定会打造成非常 出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张家寮水库以上的山山岭岭,它们的涓涓细流汇集起来,组成的小河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三)玉水河段</p> <p class="ql-block">玉水河东、西两大支流在镇政府公园后面汇合,在这里顺流而下。</p> <p class="ql-block">  离笆篱镇政府约600米,河道转弯 处有一著名大坝,名曰:千工坝。</p><p class="ql-block"> 据大刘家《刘氏家谱》记载:“笆篱要塞,幽邃涓急,深山大泽,逢雨季,洪水泛滥,玉水河黄水横流,故名黄汾洞;旱灾之年,农田无水以灌,谷禾颗粒无收”。</p><p class="ql-block"> 明代永乐年间,车田刘氏族人在玉水河上游兴建的拦河大坝,集防洪和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当时组织一千余人,分三队轮番上阵修筑,故名“千工坝”。大坝长80多米,宽3.5米,坝基至坝顶高5.5米,在坝上从东南向西北转弯的水势分流左右渠道口。河水自然流向河岸两边的渠道灌溉两岸良田,至今仍在发挥水利作用。</p> <p class="ql-block">  顺流而下,离镇政府约2公里是笆篱镇车田村,当地人称之为大刘家村,现全村3200多人。村庄建于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36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据记载刘氏先祖刘嗣荣,时任湖南茶陵卫守千户职,明永乐元年,奉调从茶陵迁移来到宜章平息匪乱,率兄弟统兵镇守宜章笆篱堡。刘嗣荣文韬武略,英勇无敌,历经艰险,将西莽二山杜大、毛金股等匪贼剿灭。朝廷赐以田土山峦,驻军屯守,亦军亦农。嗣荣后裔从此繁衍生息,安居立业。因当时两岸田土靠人工车水灌溉,故取名车田村。</p> <p class="ql-block">  车田村人杰地灵,中共第一名飞行员—刘云烈士就是该村人</p><p class="ql-block"> 刘云1900年11月6日出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学有所成。受邓中夏等进步人士影响,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进入法尔曼飞机工厂附设的飞行学校学习飞机驾驶。1922年,参加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的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进入广州西江陆军讲武堂,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6月,受党委派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队第四队队长,1925年1月黄埔军校毕业以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教务主任兼党代表,1925年9月,进入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于1926年冬转入伏龙芝军亊学院学习,与刘伯承、左权等为同班同学,并任中国班班长。1930年6月毕业时,接到共产国际组织立即归国命令,回到上海,受党中央指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委员兼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委员、参谋长。8月,他按中央要求组织鄂东南武装斗争,准备筹建红25军,并亲自深入汉阳龟山、武昌蛇山考察,制定暴动计划,准备进攻武汉。因助手叛变出卖,于9月2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蒋介石连夜从南京飞武汉劝降被拒,9月6日,在武汉凛然就义。</p> <p class="ql-block">  贯通湘粤古道的历史名桥—广济桥。</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为风雨桥,始建明代,曾烧毁,道光七年(1827)重建系砖木石瓦檀结构大桥,桥长30米,宽3.85米,中间最宽处9米,高8.4米。桥两边镶有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下方有3个巨大的石墩,石墩上面,用方木搭建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铺架杉木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顶棚盖有严实的小青瓦,桥的两端用青砖砌有亭子,桥上设有神龛和商铺。整个大桥不用一钉一铆,以榫衔接,横穿竖插,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无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和高超技艺。古时,许多商贾、官吏、百姓通过此桥往来于粤北及湘粤边境的笆篱、黄沙堡一带,为促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个人娱乐而已,不负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欢迎指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