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谢晋未搬上银幕的生死恋歌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端午前夕,我来到建国中路145号,来寻找一些往日的痕迹,这座寓所内,曾经上演过一场轰动上海滩的生死之恋,如今这段往事,正渐渐被淹没在历史烟尘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曾是胡治藩和金素雯的寓所,如今连许多上海人都不会记得胡治藩了,但提起《魂断蓝桥》、《战地钟声》、《出水芙蓉》这几部电影,相信许多国人都曾看过,而这些电影包括"好莱坞"的译名,都出自胡治藩之手。而金素雯,当年梨园大名鼎鼎的旦角,号称江南四大坤旦之一,长期与周信芳同台搭戏,周信芳是建国后上海京剧院第一任院长,1955年毛泽东到上海,还曾观看过她和周信芳合作演出的《打渔杀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胡治藩是一位巨商之后,父亲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董事长胡济生。胡治藩毕业于东吴大学金融专业,能商能文,他写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十里莺花梦》,曾让上海连载的报纸卖到脱销,他还是京剧名票,写的剧评让行家也很信服。抗战胜利后, 他曾执掌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美琪等影戏院组成的上海国光影院公司,担任大光明电影院总经理一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胡治藩与金素雯的交往始于一次抗日游行的街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队伍从胡治藩办公大楼经过,胡治藩一眼看见走在队伍前面的金素雯,马上回办公室给金素雯取了一瓶饮料,并附上一张名片,并说如需筹款可帮忙。几天后,他接到电话并帮她为前方将士筹到八九万元巨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此,他俩开始交往并陷入热恋,他俩的恋情受到双方家庭激烈的反对。焦点是胡治藩早年经父母包办已结婚生子,发妻以死相逼,三个孩子跪地哀求,金素雯父亲不忍看女儿一过门就成后妈,然而这些都没阻挡两颗热恋的心,他俩最终还是冲破阻力走到了一起,1942年春节,他俩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他们的新家,就在建国西路145号。婚后夫妇俩恩爱甜蜜,琴瑟和谐。胡治藩主持当时全亚洲最豪华、远东第一的大光明电影院,每日忙于看片和举办首映活动,1948年,胡治藩还组织策划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奥运之火传递,起点设在苏州河畔,终点就是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1949年春,国民党大势已去,上海许多资本家名人纷纷外逃,胡治藩和金素雯也面临人生决择,有朋友邀胡治藩去香港,金素雯姐姐金素琴去了台湾,美国好莱坞派代表来上海专程会晤胡治藩,希望他出任好莱坞东南亚市场的主管,而另一方要员也积极活动,希望他留下来,老朋友田汉夫人安娥为说服他俩还干脆住在了他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后,胡治藩成了上海的红色资本家,当时上海有两大红色资本家,一个荣毅仁,一个就是胡治藩。胡治藩拥有了多个头衔,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工商联常务委员和执行主席等,一时风光无限。金素雯则加入了上海京剧团,继续她的舞台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对姐妹花,姐姐金素琴也是梨园名角。</span></p> <p class="ql-block">(此处被省略一大段。他俩与傅雷告别世界的方式相同,原因类似,时间比傅雷还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对恋人,一位实业家一位名伶就此谢幕在风华正茂之年,胡治藩64岁,金素雯仅50岁。第二天,当公安运载尸体的时候,附近居民纷纷沿街观看,以至交通堵塞一个多小时。大家默默为他俩送行。两个月后的同一天,距此不远的一个寓所,另一对夫妇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也用同样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我走出地铁,沿着瑞金二路走至建国西路,天空飘起了小雨,马路两边高大的梧桐树枝叶正茂,途中穿过两条通往田子坊的弄堂,便看到了145号门牌,一扇旧门紧闭,邻近两边都改造成了时尚的商铺,与这扇旧门形成强烈反差,正当我将要离去时,只见一位老太太来到门口,老太太拿了一把雨伞,手中还拿了两枝艾条和一只塑料袋子,似乎刚从市场回家,我紧忙上前,询问可否知道过去这里住过两个名人,老太太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说这是你家的房吗?在这里住了几年啦?她说这是公家的房,她们每月交租金的,我问租金高吗?她说不多的,一个月六七十元,我说是你们一家吗?她说哪里是啊,这里一共住了六家,她家在三楼多了一间阁楼,我大致打量了一下,这所房子按至少六间计算,加上阁楼,在这个地段正常市价应该在月租两万左右,看来是廉租福利房。聊了几句,看老太太一无所知,进里面照了几张相片便退了出来,我自然不能告诉她,在这里的三楼,曾有一对恋人双双自尽,我不能凭空增加老太太的心理负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楼道里老式的木梯虽破旧仍然坚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门前的马路依然是过去样子,只是路两边的梧桐变得高大,不远处竖起了橦橦新楼,这座百年建筑则日渐苍老,这条街上行人稀少,不远处的老弄堂田子坊经包装打造,如今成了上海滩的时尚之地。有人说,上海滩的老弄堂不知隐藏了多少故事,这里有海派文化的魂,是这座城市的血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邻舍已打造成时尚的门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一本杂志的封面,左边一幅封面人物是金素雯,右边一幅是蓝苹,蓝苹后来成了灸手可热大人物,她俩虽然一度天上地下,但有两点共同之处,都曾是上海滩当红艺人,最终都结束于一条绳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胡思华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胡治藩和金素雯死后许多年后,他们唯一的儿子胡思华将其父母恋情写成了一本书《大人家》,著名导演谢晋看到此书后,被文中事迹打动,准备将其人生经历拍成电影,多次与胡思华倾心交谈,不想还没等到开机谢导便溘然长逝,不然,影坛又会多出一部史诗式的现实主义杰作。据胡思华先生回忆,父母去世后,他一度在外流浪漂泊,父母平反后,他1980年移居美国,现担任美国著名国际广告公司驻中国代表。他的同父异母的三个哥哥:大哥胡思纪是经济学硕士,香港浙江银行的董事长;二哥胡思庆是圣约翰的文学博士,上海话剧名角,主演过《陈毅市长》;三哥胡思永是建筑学博士,造过上海的地标建筑新锦江饭店。儿孙们的优异,可以告慰已逝父母的亡灵,是苦涩之泪浇灌出的花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胡思华所著的《大人家》扉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谢晋导演对《大人家》的评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建国路上的梧桐树雨后一片新绿,日复一日重复着凋谢与新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