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朔州出来北上右玉。<div><br></div><div>右玉杀虎口是晋蒙省界,由于明军多次从这里出境,明称杀胡口,或称参合口,也是历史上走西口的那个著名的“西口”,此地距离呼和浩特只有100公里,走出杀虎口这道关门就是“口外”。本次旅行最北端,到此南返。</div><div><br></div><div>杀虎口这座关城有很多争议,网传这就是胡乱改造长城的反面典型,因为历史上的杀虎口完全不是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div><br> 关城边上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古道,通往蒙古的西口古道,走西口就是走的这条路。 顺着西口古道走一公里左右能碰见杀虎口三座长城堡垒中的一座,杀虎堡。 荒凉的堡内,寥寥几户民居,破败不堪,也不知是否还有人居住,只有这头小驴儿在城墙内的菜地里呆呆的站着,不远处它的妈妈在望着它。 出了关口往北几百米是内蒙古界,在明代这就是敌国的地盘了。杀虎口和右玉城,就像雁门关与代县,右玉是杀虎口的支撑,杀虎口是右玉的屏障。 由于杀虎口被修的冠冕堂皇,我们没呆多久就离开,去寻右卫古城。这座古城作为山西西北军事要塞,历史极其悠久,现在保留的明代城池下叠压着战国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置的善无县。 <p class="ql-block">作为明代大同七十二卫堡中的右卫城,今天依然基本保留了四周完整的城墙和两个城门,我们开车从两个笔直连线的城门进出,城内以城门连线划界,一边是规矩排列的民居,一边是田地,非常整齐划一。我估计民居是以前军户及其家属的住宅,田地应该是城内相关军事设施和军事用地,以城池中轴线隔开,绝无参杂。几百年后,军事部分废弃变成了田地,民居依然保留下来成为那些军户后人的家。</p> <p class="ql-block">看看城内田地这一边,完全没有民居。</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军队作风延续了许多年的原因,城外的土地依然开垦的横平竖直,颇具行武之风。</p> <p class="ql-block">再远一点,都是人造树林,我们在右玉境内穿行,到处可以看见类似“山西省永久森林保护地"的标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玉造林,是需要大书特书一笔的。解放前,右玉全境森林覆盖率0.3%,三丈六的城墙为流沙所埋。因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频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从第一任右玉县委书记干起,每一任书记的办公室都有一把植树的铁锹,到今天一共20个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植树7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4%,把当年外国专家建议举县搬迁的边关小城建设成了遏制毛乌素沙漠东进的第一道坚强屏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右玉人视树木为生命,护树呵苗成为本能的行动,我们在整个右玉境内开车大概100公里,满目苍翠,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南下偏关,导航选择从内蒙古清水河县下高速去老牛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了高速有一个非常迷惑人的指示牌,出高速路口后,我们去偏关老牛湾,百度导航应该走西面62公里,而高速出口有几个大字路牌,指示去老牛湾走东面56公里,和导航指示完全相反。黄豆芽迷惑了一阵,恍然大悟。我们在内蒙古境内出高速,内蒙古清水河县也有一个叫“老牛湾”的旅游景点,和山西偏关的老牛湾就隔一条黄河相对,由于在内蒙境内,人家的标识自然指向自家的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特别多说一句,下面的关系也非常容易迷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偏关老牛湾是山西长城重要节点,明代就有,内蒙古那一面自古是没有长城的(他们是被防卫的对象),现在为了旅游,清水河县自己造了一段砖墙长城在河边,那是现代仿品。所以看古迹,应该到山西侧老牛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用单反拍摄山西侧老牛湾最好的地方,恰恰在内蒙古所在的黄河对岸,山西这边反倒看不到自己最好的部分。以前清水河县景点没有的时候,山西这边的游客可以坐船到对岸内蒙古部分,登上高处回拍山西,现在清水河景区有景点了,就不允许山西老牛湾景点的游客登岸拍摄,因为游客买的是山西的门票,而不是内蒙的门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有无人机的应该到山西侧,在大河上空悬停机位最好,并且在山西侧可以看到明代的老牛湾堡,古迹边城都有。没有无人机的只好去内蒙侧,因为单反拍摄老牛湾最好的位置恰巧在内蒙古那一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革命纪念碑,抗日战争时期,清水河县是晋绥边区红色政权重要组成部分,延安通往共产国际的重要通道节点。</p> <p class="ql-block">继续走,路过北堡明长城,国道209路边有一个长城观景台,在北堡川入口处,这里可以看到现在清水河县境内(明代时候这里是明蒙交界之地)烽火最密集的明长城。当然,到今天几乎看不到长城墙体了,一连串小山头上一个一个烽火台延绵不绝通向远方,这张无人机照片上可以看到六座烽火台,眼力好的可以数一数。</p> 这段明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中段,从山地到黄河绵延150多公里,是明朝时期外长城与内长城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明显的长城残墙。当年游牧来犯,沿着这些可以互相望见的烽火台,狼烟一座一座的燃起飘向远方,该是何等悲壮和铁血。 继续往偏关去,路突然好走很多,近年山西修筑了一个大工程,长城1号公路(绿),黄河1号公路(红)和太行1号公路(蓝),几乎沿着山西省界修了一圈,自驾好去处 黄河1号公路完全沿着黄河在山西的走向覆盖,从晋陕大峡谷南下到风陵渡折向东方;太行1号公路沿着山西和河北、河南的界山--太行山西侧一路南下;只有长城1号公路是环形,为什么是环形,下面这张明代内外长城地图说的清清楚楚。<div><br></div><div>阴山燕山以南、山西河北以北,长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为外长城,南面为内长城。<br><div><br></div><div>长城外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和内三关(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都在内长城上,外三关并不是指外长城上的三个关口;</div><div><br></div><div>外长城的关称为“口”,杀虎口、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是外长城上著名的长城五口。</div><div><br></div><div>内外长城西部交汇点在偏关附近,东部交汇点在居庸关附近。</div></div> 长城1号公路非常好走,我们在娘子关走过了一段太行1号公路,今天走一段长城1号公路,飞无人机看看这条在吕梁大山深处盘旋的旅游公路。 偏关附近是内外长城交汇之地,从国道G209到老牛湾村的45公里山路上,随处可见长城边堡和烽火台,可见当年这里在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极度重要的位置。 <p class="ql-block">接近老牛湾,长城1号公路第一块路牌,长城1号公路就此向东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和5464公里黄河唯一相交之处就在这里,所以山西把长城1号公路的起点和黄河1号公路的起点都放在偏关老牛湾。</p> <p class="ql-block">黄河1号公路第一块路牌,黄河1号公路就此向南去。</p> 进入老牛湾景区,画面正中,黄河南岸(右面)那短短一截墙体和一个烽火台,是黄河和长城唯一握手之地,左面是内蒙古。<div><br></div><div>这是无人机照片,黄河上风很大,控制要很小心。</div> 不远处的黄河大转弯。古人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其实黄河哪里只有九十九,是数不清的弯才对。 无人机继续爬上到民用机的极限,500米,老牛湾全景。<div><br></div><div>黄河从北方而来,这个三叉口的水道,是黄河由蒙进晋的第一个弯。黄河不愧是中国的母亲河,从甘肃到河南,我们在北中国兜兜转转十几年,常常与这条奔涌不息的大河不期而遇。</div> 绿豆芽飞无人机,黄豆芽用单反补了一张,非常有意义的地标,黄河入晋第一湾。<div><br></div><div>黄河从这里南下,正式进入晋陕大峡谷,壶口、龙门、韩城、蒲津,一路南下到风陵渡,碰到华山无路可走,霍然转身东去函谷,穿出大山,奔流到中原。</div> 老牛湾的标志,望河楼,也叫老牛湾墩,楼墩高12米,墩内有供士兵上下的绳梯和通道,墩上设堞口,用来瞭望黄河对面的敌情,并可以点燃狼烟向东、南两边长城传递军情。<div><br></div><div>河对岸的那条石砌长城是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景区的现代仿品,明长城不会修到黄河对岸去的。</div> 此墩位于黄河夹角顶尖陡峭的大石崖顶,险峻的位置、绝佳的视野和重要的军事作用让我想起嘉峪关长城那条长长手臂在讨赖河谷尽头的讨懒河墩。 这是2020年6月4日,我在嘉峪关讨赖河谷拍摄的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墩,照片左上部高踞讨赖河峡谷绝壁之上那个黄色的土墩就是讨赖河墩长城起点,同样的地势险峻,同样的居高临下,同样的俯瞰游牧。 升起第二块无人机电池,无人机拍摄老牛湾的最佳机位,大河中间,正对内蒙那座仿古关城的位置。<div><br></div><div>这和景区门票上的招贴画角度一样,位置还要高一些,可以看到老牛湾墩所在的大石崖其实是个半岛。</div> 大石崖下那一圈一圈的河滩应该是千万年来黄河水带来的泥沙冲刷到石崖尖角所致。 这里的黄河水很清,两个原因,一是下游万家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形成的水库回水上溯到了老牛湾,形成水库积水澄清作用,二是黄河在这里还没有进入黄土高原东侧,含沙量远远小于风陵渡那些中下游河道。 飞到内蒙那边回望山西,两颗豆芽所在的位置正是黄河入晋第一湾入口。<div><br></div><div>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晋陕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div> 飞完无人机,信步老牛湾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山西村落。作为军堡,老牛湾堡建于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崇祯九年(1636年)包砖加固。古堡坐落在紧靠黄河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是明代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现存一些真武庙、关帝庙、观音庙及旗杆基座等。<div><br></div><div>老牛湾堡在明代是偏关防御的前哨,明史记载老牛湾“夏守边而冬守河即为寇卫”,位置险要,易守难攻。</div><div><br></div><div>古人法度森严,即使如此一个小边堡,依然有两个直角城门形成小小的瓮城。</div> 古老的营堡里夯土与城砖。烽烟渐熄,空旷和苍凉掩不住倥偬的历史烟云。<br> 荣泰祥,清末民初荣泰样商号旧址,老牛湾村郭姓家族创办经营。<br> 登上古堡最高处,几百年的石头军屯,兵去堡空掩不住精美与壮观。 偏关老牛湾码头的黄河山庄,绿豆芽选的这家客栈在黄河边上,凉风习习,坐等天黑,看看还能不能抓一张晚霞。今晚就我们两个人住,大河对岸是内蒙古准格尔。<br> 有了。 第二日,大雨,继续南下偏关县城,当年的长城外三关之一,仅仅剩下一个门楼,门楼下熙熙攘攘的老百姓,买菜做饭吆喝赶路,一派烟火气。 偏关的全名,偏头关。 继续南下宁武关,和雁门关、偏关合称外三关,到今天也只剩下一座古朴的门楼。 宁武关凤仪门。 宁武关下,抬眼望,黑云压城城欲摧。 继续南下芦芽山。芦芽山是吕梁山脉管涔山主峰,由于管涔山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源头,管涔山在山西也是一座名山。<div><br></div><div>芦芽山风景不算很好,但也有些特色,只是景区管理太差,连当地朴实的客栈老板都抱怨这个管理,说“都是县里、村里一些人的儿子女婿乱整”。<br></div>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中心景区交通车1小时,上到一个叫黄草梁的地方,旧时候俗语这里“经常冻死人”。从下车点沿着天然次生林上一个缓坡,在海拔2700米的高度,出现一片宽阔平坦的草原,马仑草原,芦芽山主峰海拔2788米,这个草原和芦芽山主峰遥遥相对,一个怪石嶙峋,一个平坦至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匹马在天际线吃草,整个芦芽山就这个草原上风很大,非常明显的带走人体温度的那种大风,可以让人真切体会到身体快速失温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马仑草原走到木栈道尽头,能看见这座指示芦芽山方向的大石头,这就开始下山,从马仑草原走下山坡,然后再去爬芦芽山主峰,我们上山以前热情的客栈老板告诉我们,一是山上风大,二是从景区交通车下车开始穿过马仑草原爬上芦芽山顶峰,单程需要2.5-3小时,所以如果打算登顶,下了车就不要耽误时间,因为来回需要5-6小时,我们边拍照边飞无人机,兼走错了路,来回用了五个半小时,很难走。</p> <p class="ql-block">在马仑草原边上远望芦芽山主峰,一般旅行团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对面主峰实在不是旅行团里老年人可以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侧面那座小小的尖峰,蛮漂亮。</p> <p class="ql-block">到顶峰以前也没有太多风景,就是在原始森林里穿行。芦芽山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也是国际一级珍稀野生动物褐马鸡的故乡,我们在穿过森林的时候,听见林中有类似家养的鸡叫声,应该就是褐马鸡,但是看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主峰山脚后开始艰难向上爬,完全没有指示,基本和那些驴友走的野路一样,我们还走错了路,不过最终上了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芦芽山主峰,太子殿,这里风景很好,今天人也不多,绿豆芽去显摆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什么,芦芽山主峰(2788米)远没有马仑草原(2712米)冷,我们回到马仑草原,可以看见天上的云就像华为手机采用延时摄影后快放的效果,云彩以肉眼可见的快速度在天空穿行,冷的要命,拍了两张就快速下山,黄豆芽仍然冷的头疼。</p> 下到山脚,还有点时间,去看了看汾河之源。汾河有好几个源头,公认这里是正源。 前面玻璃罩住的泉眼,从侧面的漏崖涌出,经殿底流出殿外汾源湖,再汇成汾河,一路向南713公里,流入黄河,成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在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重轻,是山西的母亲河,和一般大河源头水量很小不同,这里的汾源水量极大,这个泉眼边上的汾源不像济渎庙里的济源,济水之源是一个小水池,而汾水之源完全是一个比较大的湖泊。 本计划南下太原,忽然发现太原6月20、21、22三天中考,车辆限号,那就先向西,到黄河岸边的碛口古镇去。<div><br></div><div>路过五寨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这里已经不对外开放,只能拍一张路过的片子。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不在太原,在距离太原几百公里的五寨,二十几年前做项目来过这里。</div> 快到碛口,遇见离石。<div><br></div><div>离石要塞,秦国四大要塞之一,离石和少梁(今韩城)是秦国控制河东之地的两大关键地点,一度落于魏国之手,商鞅变法之后经河西之战,秦国收复离石要塞。</div> 和离石要塞搭档的另一地,距离几十华里而已,柳林。秦魏在这块河东之地血拼了上百年,“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中的“河山”,就指离石、柳林这一片地区,这些地名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没有改变过。 到了碛口古镇。<br> 大中午的,火热的太阳不宜外出,先到客栈住下,房东家客栈屋檐下有11窝燕子,每一窝都有几只雏燕,等着燕子妈妈喂食。 客栈老人家说,这些燕子春天来,秋天走。4月生的4只,5月生的5只,6月生的6只,神奇得很。<br><br>燕子妈妈隔5、6分钟就回来一次,妈妈没有回来以前,雏燕都闭着眼睛养神。 妈妈一回来,大家一起张大嘴巴,等着妈妈投食。 拍了很多张,终于拍到它们四个一起张大嘴巴的这张。这四个小燕子将燕窝已经占满了,后来晚上我们回到客栈,看到四只雏燕在窝里,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燕子妈妈只好站在自家燕窝旁边的晾衣绳上睡觉。 下午五点钟,太阳不那么大了,我们去古镇走走。碛口古镇在湫水河汇入黄河的岸边,由于每年农历六月份湫水河暴涨(房东老大娘介绍的),冲刷大量泥沙和砾石到黄河与湫水河相交的河道,年深日久堆成了一个大碛,称为“大同碛”,这个大碛导致黄河河道骤然变窄,碛的上下游落差达10米,无法行船,所以山西与蒙古的来往货物都必须在碛口古镇的位置卸货用骡马运输,导致这个古镇人来船往,“碛口”这个名称也由此而来。 特意飞高无人机,看看照片右下角湫水河冲刷入黄河的河道,黄色湫水河水道的尽头那一大片暗礁就是大同碛,今天已经看不见上下游落差十米的壮观景象,因为已经用炸药炸毁了,炸毁后剩下的砾石滩今天叫“麒麟滩”,无人机飞到半空,依然能看见在下游转弯处,黄河主河道被麒麟滩上的砾石收窄,据说当年大同碛存在的时候更甚,黄河河床在这里由400米猛缩为80米。 因物流运输而繁盛了四百多年的古镇,九曲黄河第一镇,晋商发祥地之一。 晋商就离不了当铺。 当铺房檐下防盗的铁丝网和铃铛依然保留到今天。 逼仄的小巷,拱门只有半边。 仅仅一束阳光穿过小巷,其他都隐藏在阴影里。 碛口古镇最高的建筑是河边的黑龙庙。 黑龙庙上戏台后面,几百年的厢房。 由于曾经的商业地位,碛口人很有钱,镇上很多建筑都是大块条石垒成,让小镇看起来古色古香。 当年林立的店铺,今天都成了古建筑。 黑龙庙的戏台下,唱戏的老人家与咿咿呀呀的曲调声。 到碛口古镇的自驾者,都要去李家山,位于碛口古镇南面山上五公里处,砖石砌成的窑洞层层叠叠。 整个村子夹住一个山沟,几百年来村民用当地山上的石头盖的窑洞铺排在山沟的两面斜坡上,从上到下一共有十一层之多。 坡的两面尽头是“东财主”和“西财主”的家宅,最好看的机位是站在东财主家前的广场上看西财主家的院子。 很多吕梁艺术学院的学生来写生。 绿豆芽站在崖壁上看着西财主家的院子,不知道在想什么,这地方一年到头下不了几场雨,不太适合我们南方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