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庄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山岳

<p class="ql-block">那是我去农村,不,郊区第一年前后,我已经是东郊区荒草坨公社、李明庄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的社员了。后排左起第二位刘吉祥是我们小队副队长,让我当了队里的饲养员,和一个老头(一个有故事的老人)负责饲养十一匹马两骡子。不久听说我爱吹笛子,晚上又领我进队,成了文艺宣传队里成员。他负责拉大低音贝斯。那个大贝司(木桶)竟然是他自己做的。后排右一叫张金陆,负责杨琴演奏,会唱青衣,比女生还女生。后排左一叫谢万茂,是个知青,人挺厚道的,好像是吹笙,不知为啥不喜欢我,总用话切的我,后来我也不客气,开玩笑说他叫鞋袜帽。后排中间与前排中间的都是张金陆的张家亲戚分别演奏二胡和板胡。其他人叫不上名字了,前排左一吹笛子,叫李克韦,经常和我一起演奏。不过我有时唱歌。女生,前排右二叫张晓华,是个知青,眼睛小点,但喜欢笑,很亲切。女生后排左二也是个知青,会唱京剧,青衣有家传。中间的叫小老,当地人称呼最小家人的常用名。其他人还有谁是知青记不清了。多是本地人。</p><p class="ql-block">后经朋友张维铭提示,后排中叫张佩荣,三排中张金茂,一排左二刘桂华,(跟我记得相反了)左三樊慧敏,左四李洪俊,二排中杨福珍</p> <p class="ql-block">女生前排左一,应该姓纪,我后来在公社中学当老师好像教过她的两个弟弟。左二是个特别开朗的女生,教过我打苇帘,就是用十来道细麻绳,把苇子编织成四五米宽的长长宽大的帘子。我说真好,跟机器做的一样,她笑了,说,你骂我不是人?我一时语塞。连说岂敢岂敢。她更笑了。右一与我同岁,印象里也是个下放户,主要跳舞蹈,不爱说话。</p> <p class="ql-block">有个故事,一次去演出,印象里是到一座监狱里,给公安武警及其家属演出。在那演出最大的好处就是管饭,吃的特好,大米饭粉条白菜炖肉。香得我忘记了自己吃肥肉会吐。演出过程中吹笛子轮到李克伟上,临上去我嘱咐他,看看笛膜牢不牢,别吹半截飞喽。没想到不幸言中,演着半截,他在台上独奏,我在后台伴奏,他突然转过身来向我招手,指指笛子,我想,糟了,笛膜真的飞了,吹不出声了。旁边有人说,你上你上,演奏声还在继续,我赶紧直接走上舞台,他走下舞台,乐队在继续演奏,他的笛子独奏变成了我的笛子独奏,台下人不明就里,还鼓起了掌声。说这个安排新颖!第一次见两人轮番独奏。晚上回村,坐着平板大马车一路欢歌好高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里有个人没有出现。他叫毛瑞京,是我们的艺术总监兼导演,作曲,指挥和总管。是宣传队艺术总监,那时不知道这个称呼,只知道所有关于歌曲、乐队、唱歌、演出都听他的。他会作曲,做各种歌曲,时调大鼓,京剧越剧,鼓谱,各地民歌,导演,教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印象里他比较喜欢我,到我家动员我母亲让我干艺术,当演员,我妈没同意。他很遗憾。好多年过去了我很想念他,总想找机会见见他,叙叙旧。我那时还是个毛头小子,如今也是年近古稀了。估计他应该已经快九十多岁了。回想当年每次演出,他带我们敲锣鼓,使用的是专业的鼓谱,敲起来特别有跌宕起伏的变化,轻重缓急,纵横捭阖,大开大合,非常过瘾。再也没经历过那么激动人心的锣鼓点了!其实那也就是一年的光景,收获了那么多的快乐,尽情和荣耀。一辈子最想感激的人,除了父母老师们,也就是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