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之行回来好多天了,情感的潮水却总是难以沉寂下来,那红墙塔院中飘渺的雾与烟,南迦巴瓦雪峰与最高海拔之颠的平卓雍措湖水,永远带着神秘与神圣,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肯散去,试着想把在那里的每一点感受好好捊一捊,认真梳理一下,写点文字,但是却感觉到很难。</p><p class="ql-block">其实,对西藏之行的兴趣,并不是退休后生活单调乏味而寻求的,只是记得多年前读过一本书,开篇两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句是“西藏是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另一句是“西藏是尘埃中最后一片净土”。从那时起,这两句话</p> <p class="ql-block">不仅刻在心里,而且也成为自己亲身西藏感受天堂与净土的一种想往。</p><p class="ql-block">从汉中到西藏也只不过有三千多公里路程,然而行走这段路程,也仅在我退休后的第三个年头。2021年5月21日上午l0点多钟,我和妻子及其哥嫂乘高铁,到西安与其他旅友会合,再一同坐高铁前往青海西宁。我们这个西藏旅行团,是由几个旅行社组拼而成,但大部分是汉中人,都有一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一路上互相谦让关照,相处的很好。</p><p class="ql-block">高铁火车经过五个小时行程,于下午六点多到达西宁。西宁火车站不</p> <p class="ql-block">大,我们很快办完出站手续,又迅速进站换乘西宁到拉萨的绿皮老式火车。之所以选择乘坐火车进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慢慢的适应高原气候,降低缺氧反应。</p><p class="ql-block">绿皮火车的速度很慢,时速不过百十公里,我们都在摇摇晃晃中进入梦香。半夜里一点多,火车在唐古拉山口停了下来,乘务员告诉我们青海发生了7.4级地震。到了第二天的上午又听说甘肃举行野外马拉松比赛,因天气突然变化死了21人,让人心惶惶为之一惊。大约在同一天的中午一点多,突然闻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p> <p class="ql-block">孟超几乎在同一时间,前后相差不到一分钟驾鹤西去,惊天动地泣鬼神,天地人同泣同悲同祭,弄不清楚这是天意还是巧合,似乎一切又都在冥冥之中。</p><p class="ql-block">绿皮老式火车就在这种天泣地悲中,于下午五点左右到达拉萨,住进了已安排好的喜玛拉雅五星级酒店。</p><p class="ql-block">拉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天蓝蓝的,远方的山上虽然看不到一丝丝绿色,但是一山一石仍然透明洁净。拉萨海拔近四千米,含氧量只有内地的百分之六十五,漂亮的导游小姐姐不断提醒我们“慢慢走,不要跑,少开口,多睡觉,别喝酒,不洗澡,防感冒”。好在我们进藏前十多天,就适当服用了“红景天”等药品,以增强体质抗缺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氧能力,高原反应相对减轻了许多,没有出现头痛、胸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失眠等高原缺氧症状。</p><p class="ql-block">来到拉萨,首先要参观的地方必须是布达拉宫。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投入人流,去探寻布达拉宫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主体建筑共有十三层,高一百一十七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是典型的藏式宫堡型建筑,享有“世界屋脊明珠”的美誉,比之于埃及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布达拉宫更带有历史遗迹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p> <p class="ql-block">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供人瞻仰。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那一种遗迹能夠长久保存,但是中国人有一种契而不舍的可贵品质,腾王阁塌了重修,黄鹤楼烧了再建,万里长城历朝历代都在维护,保留了历史的累积和命脉。布达拉宫也是如此,总是代代修,代代拓伸,以它一个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傲视异邦古迹。参观布达拉宫,不是看死了一个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个千年不息延续的生命,它所贡奉的毎一座灵塔都森光寒寒,直逼内心,灵魂依旧被摄服,安放在玻璃柜内每一个层</p> <p class="ql-block">阶上的大德高僧活佛的衣钵,仍然以他的威严和神圣统辖规范着信徒的行为。一千多年的布达拉宫,没有消亡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等壮丽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前身叫“红宫”,是为了得到一个女人而建,一桩利益交换的和亲婚姻,为吐蕃王族得以延续在这里开始了它的奠基。可能很难想象,森严壁垒的红墙高塔怎么能与一个女人联系起来,确实令人不可思议。但是,世间多少事不是因为女人情起情灭、祸福相依。在中国历史上,以交换赏赐女人或通过和亲似的婚姻,把诺大的王朝建立在女人的胸脯之上,以最小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换取最大的利益,成为王朝统治者屡试屡爽的不二手段,越王勾践为苟延残喘的活着把美女西施送到了吴王夫差的卧榻之上,汉元帝刘奭为求得与匃奴媾和就有了昭君出塞,作为西藏吐蕃王族的统治者松赞干布也不例外,为了稳定王位,提升自己的统治,与大唐和亲,便带着精心挑选的美女,驮着金银丝绸,牵着藏羊毛牛,翻雪山过草地,历时春夏秋冬来到长安朝拜大唐天子,唐太宗李世民欣喜的将美女充斥后宫,财物分享朝臣,作以回馈和安扶,从宫中选一美女以文成公主的皇家身份下嫁,松赞干布</p> <p class="ql-block">喜出望外,但是相比大唐的富丽宫殿,自己那寒酸偏暗的王室又如何拿得出手。于是迁都拉萨,重修王室,取名“红宫”,以示与大唐的平等。当文成公主带着繁多陪嫁,历时两年行程到达拉萨时,在一片茫茫白雪之中,三座红色九层楼宇宫殿高高耸立,壮观巍峨,金色辉煌,格外耀眼,顿时那种苦寒雪域高原的暗淡心情舜间似乎明亮了许多。</p><p class="ql-block">说到布达拉宫,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他被认为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和最引以为傲的活佛,1652年受到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和大力扶持而得以确立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公元十七世纪时,当西方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冲破旧制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的同一时段,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宫的基础上大兴土木,修建了更加宏伟的宫殿,取名“布达拉宫”,意为观世音菩萨的居所,并以此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五世达赖在位期间,推翻了藏巴汗的统治,并让达赖喇嘛从此成为了西藏政教合一的领袖。</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的紅衣袈裟,罩得住肉体却罩不住跳动的心。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仓央嘉措作为第一个转世灵童,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入住布达</p> <p class="ql-block">拉宫,但他并不满足这样一个傀儡身份,白天身穿红衣袈裟,手执佛珠,双手合十于胸前,口中念念有词,端坐在佛堂高位之上供人瞻仰朝拜,到了晚上就孤独寂寞和憋屈得无法入睡,漫漫长夜里一片寂静悄无声息,只有布达拉宫的红蜡烛星星闪闪,原本出生于旷野之中的男孩,成为藏传佛教权力世袭斗争工具,鬼使神差成为了第一个转世灵童,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他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所要的,也不愿意就这样活着而了却一生,为了排解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天天夜里以富家公子身份</p> <p class="ql-block">出去鬼混,结果给自己找了一大批情人,并以诗咏歌之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跟爱情有关的诗篇。仓央嘉措是历时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个离经叛道者,在布达拉宫几呼看不到他的史迹,人们也很忌讳谈论他,只是在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角落里因为旅游的需要,摆放着他写的名为“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集,上面落满了灰尘,导游小姐的解说中也及少提到他,只是在说到仓央嘉措放弃自己高贵的身份,勇敢的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时,眼睛里才有了一点多情的幽怨,白净的脸上也稍稍涌出一片红晕。</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规模,还应该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上世纪三十年代,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圣塔建成后,形成了今天的气势磅礴,群楼重迭,殿宇嵯峨,高大雄伟,显得及其威严、神圣和不可冒犯。</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内部结构,让我们现代人都难以想象,它的底部墙的厚度达到十米,楼层间墙面厚度也只少有五米,楼宇间以木梯相连接,既畅通八达又浑然一体,抽掉楼梯又可以层阁独立,各自为室,互不影响。</p><p class="ql-block">参观布达拉宫,尤如进入到一个迷宫,必须在导游的带领下,严格按</p> <p class="ql-block">照规定的线路参观,不然很难辩清方向和顺畅的走出来,而且明确要求遵循藏传佛教的禁忌,进入宫殿后不能戴帽子,不能拍照摄影,不得踩踏门槛,不得与僧人交谈,特别是进入宫殿参观的女性,不能浓装艳抹,更不能穿裙子和裸露肤体较多的服装,以免尘世中的庸脂俗粉抹染了红衣袈裟下的肉体,引发出躁动不安的灵魂。</p><p class="ql-block">走出布达拉宫,抬头仰望着红墙大殿和白色的塔顶,我总感到红墙是肉体,塔顶是魂魄。肉体可以一代又一代给其滋养,而魂魄千年不变,那怕永远昏睡。如果执意去唤醒沉睡的魂魄,可能不是对它的拯救,而是对它的毁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端午节于普罗旺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