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守望

摄影玩家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周末下午,天空飘着细雨,我闲来无事在收拾衣柜时,突然发现了一本发黄的字典,虽然边角已经破损,但依然用干净的旧白布包的整整齐齐,我不由的心里一阵发酸,回想起了五十年前一段难忘的岁月,想起了我慈爱的父亲——王钧,这是他老人家留给我的念想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王钧,生于1927年,黑龙江省泰来县平阳乡人。1948年黑龙江解放后,他被齐齐哈尔工务段招去当养路工。1949年7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父亲积极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跨过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三大队当线路工和管理员。两年内父亲荣获集体表扬2次,集体三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2次,国际军功勋章一枚。1972年援建坦赞铁路,在执行国家派遣的对外援助任务中牺牲,现遗体安葬于坦桑尼亚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父亲抗美援朝回国后近二十年里,分别在铁道部第六工程局、西安铁路局二处、华北铁路工程局五处、中铁四局三处等担任段党支部书记、教导员职务。</p><p class="ql-block"> 1971年为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奉调出国参加非洲坦赞铁路援建工作,时任援建坦赞铁路中国工作组第六机械化施工队四分队教导员。1972年4月4日,在执行国家派遣的对外援助任务中壮志未酬,于赞比亚牺牲,享年4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父亲是个话语较少严肃的样子,他虽然不苟言笑但心中装满大爱。我7岁那年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个老人躺在地上呻吟着,父亲立刻上前询问后,得知老人腹痛,父亲毫不犹豫背起老人前往医院,我和母亲前前后后跟着帮忙,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治疗老人脱险了,母亲也把兜里仅有的28元钱花完了,六、七十年代的几十元那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全家老少三代的口粮钱,然而父亲却一点都不犹豫,倾囊相助,为此那年我的新衣服和新书包也泡了汤,我当时还难过的哭了一场,父亲就耐心的给我讲道理说:孩子,谁都有难的时候,我们遇见了就应该施以援手,虽然你的书包没能买,但咱们救了他,我们是快乐的,你以后也要学会助人为乐,像雷锋和白求恩一样。</p><p class="ql-block"> 父亲单位是流动工程局,全国到处走,每年回家探亲一次,但月月都有书信来往,母亲没有文化就让我写回信,那时我还不到十岁,很多字不会写,就用圆圈代替,每次父亲接到信后把错别字填到圆圈里再给我寄回来,并在回信中给我讲怎么用词和表述,几年下来我的语文水平提高的很快,作文年级评选第一名,还当上了语文课代表,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父亲在回信中破例表扬了我一番,还奖励给我买了新华字典,让我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本字典我已珍藏五十多年了,在父亲牺牲后无数个艰难岁月里,每当思念他老人家时,每当逢年过节别人家欢乐团聚时,每当我和母亲遇到困难孤独无助时,我都会抱着这本字典痛哭,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与不舍,感觉他好像能听到我的呼唤,就在我身旁……</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母亲讲,父亲不仅在家庭里很暖心,在工作上更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每天上班不到天黑不回家,简直就是工作狂。父亲每年探亲回家时,从单位到西安光路程都要近两天,父亲总把单位看的比家还重要,不放心工作,每次探亲回家都要编排各种理由提前回单位,母亲从来没有怨言。</p><p class="ql-block"> 但有一次例外,那就是1971年秋天,也是父亲出国前,这次父亲回来我们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因为他没有提前回单位,那年母亲身体有病,要做手术,我还小不能分担家务,真的非常需要父亲在家里陪护,得知父亲要出国,母亲心里不情愿,但父亲耐心的对母亲说: ”我是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不能临阵退缩,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到国家,这是两国的大事,也是我的责任,你要理解我,支持我,这个假期我好好陪你们,很快我就会回来的,”母亲点了点头,这个假期父亲一直陪着我和母亲,还游玩了大雁塔,一起拍了合家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回来时父亲一直背着我走到家,晚上还听我念课文,夸我学习进步了,我们全家都幸福极了,当时我像做梦一样,久久不想醒来,真是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刻,上天就赐给了我这一次……</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父亲出国临走那天,家人朋友都来相送,站台上,大人们相互叮嘱着珍重话语,而母亲却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在父亲身边一直不停的流泪,父亲身穿母亲为他定做的灰色呢子大衣,一脸坚定的神情,一边给母亲擦泪,一边安抚着母亲。一阵阵秋风吹过,我抬头泪目望着父亲,感觉他那么高大,头发依稀被凤吹乱了,像是有些悲凉,我心里难受,但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含泪轻轻的拉扯着父亲的衣角,还祈盼着火车坏了有多好,父亲就不用出国了,母亲就不会伤心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时要赶火车大人们走的太快,顾不上照顾我,从家里到车站,我连跑带追跟在他们后面,结果不停的摔跤,膝盖流了很多血,记忆中火车站台上,母亲一边给自己擦泪,一边为我擦膝盖上的流血,朦朦胧胧中,稀里糊涂的就和我的父亲——做了今生今世的永别……&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国家正处于起步阶段,工程局不停的流动,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父亲单位是修建铁路工程的,工作非常艰苦,但那个年代的工人不埋怨、不气垒、不消极,他们把工作看的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有困难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个人满怀一腔热血为祖国奉献的精神,父亲就是这样人,不管自己有多困难,只要国家和工作需要,他绝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前往赞比亚远渡重洋长达两个月海上轮渡行程中,父亲主动照顾队员衣食住行和思想工作,由于晕船不停呕吐,大家吃不下东西,很多人都站不起来了,父亲不顾自己难受,到各船舱照顾同志们,帮助洗衣送饭,问寒问暖,这时由于近两个月海上颠簸,父亲身体抵抗力下降,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了,但他不和任何人说,自己克服着,每天依然坚持工作着。到了赞比亚后,由于非洲地区饮食差异大,居住条件差,天气炎热,白天高温达四五十度,蚊虫肆虐,只要被蚊子叮咬就很可能得上疟疾,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快就会丢了性命,这是后来回国的叔叔们说的,当时父亲他们白天在非常艰苦条件下工作,晚上蚊子叮咬又睡不好,加上水土不服,这一系列的因素促使父亲的病情加重了,但父亲不想因为自己病情而耽误工期,影响铁路修建进程,因为他们是第一批援赞,负责前期一切铺垫工作,如有延误会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工程,所以父亲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白天和职工忘我的砍树、割草、修路,晚饭后他就到自建的菜地里种菜,让援外职工们在三个月内就吃到了自产的黄瓜和豆角。</p><p class="ql-block"> 在劳动中父亲待非洲友人亲如一家,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和开水让给黑人朋友食用,自己则干啃饼干,工地附近长有许多芒果树,他反复教育职工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不仅处处以身作则,每天带病参加装车填土等重体力劳动,还要求职工内部搞好团结,带好国际朋友,传授技术,努力捍卫中非人民的友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三月下旬,父亲带病坚持了近两个月,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但由于工作繁忙还是没有抽出时间去看病,同志们一再催他去医院,他就是不去,后来在父亲的事迹报告有记载:如果当时及时住院治疗,身体应该没事,但赞比亚地域偏僻,小诊所很少,要想治疗重病就要转院去很远的姆皮卡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每星期才有一辆车通往姆皮卡,那时候父亲没有为自己想办法转院治疗,而是让有病的其他战友一个一个的先去医院,自己一直在咬牙坚持着,他还对同事说:“现在时间紧任务急,我再坚持几天,工程是第一!让老宋和张师傅先去医院吧。 ” </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直拖到4月2日晚上,父亲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身体非常虚弱,还发高烧,体温40多度,每天只能喝几口水,炊事员问他想吃点什么,准备给他单独做点可口饭菜,他则反问:“同志们吃好了没有?”听到答复后,他说:“只要同志们吃好了,我就高兴了”。在他病重期间,队里其他领导和医生建议他转院治疗,他心里却记挂着队里有病的同志去医院了没?老班长宋远来拉肚子该去住院了,让他先去吧,医生说宋师傅病已经好了,他这才同意转院治疗,就这样一直拖到4月4日早晨,在队领导及医生的反复劝说下,父亲才转院到姆皮卡医院,但一切都晚了!已经来不及了!终因转院太迟,于当天晚上不幸去世。</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他舍小家为国家毅然决然的奔赴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他又毫不犹豫把生的机会无数次的让给了战友,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到自己的祖国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父亲——王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坦赞铁路中国组六机队回忆录中,大家悲痛万分,为失去党的好干部,工人的贴心人,团结的模范而痛心,他们连夜书写了近十页【王钧烈士先进事迹报告】呈递大使馆,同时铁道部各铁路局掀起了向王钧烈士学习的高潮,四月八日由坦赞铁路中国工作组赞比亚分组主持,在赞比亚北方省姆皮卡举行了王钧烈士追悼会。四月十七日【人民日报】【文汇报】均报导了父亲王钧牺牲消息及先进事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跨越人生44载,一路栉风沐雨、艰难坎坷、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而又斑斓多彩且绽放生命价值光辉的王钧——我的父亲……离开了我们,但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这是对父亲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自己短暂的生命无私的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无怨无悔,以其微弱的能量温暖着这个世界和战友,用自己平凡无言的行动为我们做出榜样,谱写了一曲历史永存、煜煜生辉且高尚大爱的国际主义史诗。</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这里回忆我的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王钧爸爸,在祖国发展建设的历史长河里,还有千百万有名的无名的英雄父亲,他们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只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无数英烈们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很早失去了父爱,历经磨难,小时候还会经常埋怨父亲,不该为了工作抛下我们,把自己的性命丢在了异国他乡,但现在我明白了,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没有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父亲走了半个世纪,母亲现在也离世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们,怀念和父亲母亲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想起父亲在世时对我的尊尊教导,他们老一辈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革命的无私奉献,始终激励着我的人生,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我也以此英烈精神传承教育着我的儿女,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好好做人,为国争光。去年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在坦桑尼亚重新为援赞英烈们修建了【坦桑尼亚中国专家墓】,父亲也安睡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词: </p><p class="ql-block">烈士精神永励后人,中坦友谊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国的父亲啊,您放心吧,现在我们国富民强丰衣足食,这些都是您们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感恩先烈们的无私奉献,感恩伟大的祖国,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您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为国献身,但我们永远怀念您,为您骄傲!为您自豪!</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全家谨以此片献给我慈爱的父亲——王钧!父亲: 您感知到了吗!</p><p class="ql-block"> 女儿:王艳云敬上</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