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重逢(上)

张蔚平

<p class="ql-block">知青是60年代中期的产物,在那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工厂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都无法正常运转。因此数以千万计社会青年和初高中毕业生的出路成了棘手的难题。而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成了中央政治局以毛主席为首的等人讨论出的不二之选,能为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起到缓解作用。因为下放的中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比当地农民稍高些,而农村正需要有文化的青年一举多得,所以才有了知青这个名词。从被安置的目的地来说知青可以分为两大类:农场知青和插队知青,农场知青从事集体劳动,过集体生活,纪律严明,每月可以领取一定的现金报酬。插队知青则是3到5人一小队安排农村生产队落户,与农民同工同酬。对生活尚未完全自理的十七八岁的小年青来说,插队比到农场更苦,更受罪。我们汉川城关镇上山下乡知青65年多数以刘隔高格公社为主,每个大队,小队分配人数不准。小队有几人的,10几人的,20几人的,也有男女搭配混住的。其实知青每人有100多元安置费,在当时几个人或者20几人的安置费加起来,是可以盖一栋房屋的,但由于知青来的太多,当地政府根本难以全部顾及,不要说造房,就是安置费也没有全部拨到位。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张天才安排我们十几二十人住在一间破乱仓库,白天跟着农民出工,累得腰酸背痛,晚上还不敢睡觉。等刚刚睡着,就会有东西在被子上爬,迷迷糊糊睁眼一看,竟然是老鼠。一年多了,安置款终于到位了,公社知青办和大队小队为我们建了一栋砖瓦知青屋。2人一间房,现在在酒店宾馆被称作标准间。从此不用担心环境卫生问题了。党的九大胜利召开,打倒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刘少奇,“冤案”等等。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工业要上马,科学要赶超美国和苏联,城市要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员工60岁要退休。人员从农村知青进城走向各自企业事业单位!回想农村几年辛酸,直到70年9月14日离开汉川走进武汉铁路工作,努力奋斗,干好自己的工作,直到98年正式退休。50多年沧桑变化,我老了,儿女们都在国企工作也是奔五的中年人,两个孙子都是21岁小伙子,一个读一本,一个读二本。我的人生从七O年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大改变,感谢毛主席让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感谢九大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让我有机会进入国企工作!以下是迄今时隔56年的知青重聚:</p> <h3>田世文兄是此次聚会的组织者,他在会上发言激昂,回忆当年知青响应政府号召,胸挂大红花到广阔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生产生活。</h3> <h3>涂德林兄才德兼备,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为此次聚会组织起了离散多年的老知青,安排我们住宿,吃喝,大家踊跃出资进行团建,取得圆满成功。</h3> <p class="ql-block">焦明智同志在2O21年六月参加老知青聚会带病坚持高兴发言,聚餐,游玩,这是人生苦短最后相聚,於当年八月(时间可能)离开自己親人,离开老知青,一路走好!</p> <h3>老知青代表焦明智发言,谈起了他的10年辛酸。</h3> <h3>现场宣布出资。</h3> <h3>公布名单。</h3> <h3>四位慷慨的农村代表讲话,勾起青年回忆,他们为本次聚会赠送水果,捐资两千元。</h3> <h3>以下是老知青自由合影,不明名讳,望见谅。</h3> <h3>民乐4队1966年10人合影,现只有5人健在!</h3> <h3>王兆林64年风华正茂时</h3> <h3>张玉平67年20岁纪念,</h3> <h3>张玉平72年在武铁局江岸机务段与另外几位正付司机行车到株洲机车厂大修机车,到韶山游玩合影,</h3> <h3>2011年春节后老知青聚会在汉川火猴山拍照留念</h3> <h3>赵大姐和周师傅在麦当劳小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