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几天先生与朋友要到淮南去,我其实没有真正去过淮南,倒是路过很多次,还有寿县也是我向往已久的。所以突然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六月三日,我开车和他们一起前往淮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合肥出发走高速公路只要一个小时就到了。</span>淮南也和全国各城市一样,近年来建设的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在宽阔的淮河大道上的安徽理工大学</p> <p class="ql-block">横穿舜耕山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洞山隧道</span>,隧道双幅全长1823米。</p> <p class="ql-block">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在百度上查询到:寿县属安徽淮南,别称寿州、寿春,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p><p class="ql-block">但听当地朋友介绍,寿县一直是全省三个贫困县之一,2019年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p><p class="ql-block">楚文化的故乡?咋一听有点懵,楚国主要应在湖北一带,都城不是在荆州吗?是不是沾点边,就拼命往自己这边拉?就像老子的故乡,安徽涡阳和河南鹿邑争个不休,各搬各的专家论证。</p><p class="ql-block">进了寿县楚文化博物馆看看,就一目了然了。顺便说一下,寿县博物馆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排名第一。</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的是安丰塘的模型。安丰塘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现称安丰塘水库,古名芍陂(音quèbēi),<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34平方公里的水面,即有近7个老合肥城区大</span>。安丰塘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是当时的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span>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比都江堰、郑国渠还早330多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仍发挥着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人工开挖的大水塘,就在当年楚国的寿春附近,楚国的都城后来搬到了寿春,即现在的寿县。是我对历史一知半解,孤陋寡闻了,也体会到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p> <p class="ql-block">再看楚大鼎。楚大鼎又叫“铸客大鼎”,因大铜鼎的顶口平沿刻有铭文12个字,铭文的开头为“铸客”两字,所以根据惯例,这件铜鼎就以铸客命名。1933年在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中出土,后因抗战爆发,楚大鼎和其他文物一起曾被转运到重庆避难,历经磨难,才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这个大鼎是楚国的镇国之宝,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东周时期圆形青铜鼎,其价值可与商代的“后母戊鼎”媲美,只不过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方形。说起来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字也让专家们绞尽脑汁,这个后母戊鼎原来叫“司母戊鼎”,经过多年考证研究最后定为“后母戊鼎”。而这个楚大鼎的铭文也还有两三处未被识别出来。</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一级文物是战国鄂君启金节,在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有车节3个,舟节2个。节为青铜制造,是当时最尖端的铸造技术,节上的铭文用金丝镶嵌而成,防伪技术非常高超。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又因金丝镶嵌,称为“金节”。车节舟节合并呈桶状。可视为现在的“水陆通行证”。</p><p class="ql-block">该金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颁发给其弟启,也就是鄂君(其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的经商免税通行证。</p><p class="ql-block">车节上的文字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p><p class="ql-block">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战国鄂君启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而且,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件,因而极为珍贵。</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曾经的税务工作者,我对金节特别感兴趣,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纳税规定的如此之细,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蔡侯墓,也在寿县被发掘,蔡国一度被楚国所灭。这里众多文物都见证了渊源流长的楚文化。</p><p class="ql-block">因为深厚的楚文化,寿县又修建了一座新的楚文化博物馆,即将开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寿县博物馆还有一样印象深刻的展品,就是舍利子。舍利子是1977年在寿县报恩寺舍利塔地宫中被发现的。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也是近千年的古物哦。</p><p class="ql-block">这是北宋时期的重佛舍利,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这么多这么漂亮的舍利子。虽然很多科学工作者认为,舍利子只是佛教神话中的美好传说而已。</p> <p class="ql-block">另外,廉颇墓也在寿县的八公乡郝圩村。不要着急,就是那个以“负荆请罪”而流芳千古的赵国名将,他晚年投奔楚国,并卒于寿春。</p> <p class="ql-block">寿县最著名的就是其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城墙,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四大古城墙之一,比平遥古城还早100年,比南京明城墙更是有300年的代差。</p> <p class="ql-block">根据墙砖面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可确定城墙在南宋宁宗12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修,但最早修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后在两千多年间,历代都有修葺,尤其是明清时期和改革开放后。</p> <p class="ql-block">城墙的宾阳门内的石刻——“人心不足蛇吞相(象)”,这也是缘自寿县的地方掌故。与寿县历史相关的有很多成语,可以跟着成语游寿县。</p> <p class="ql-block">这里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上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就有十几次。早在东晋时期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我们参加高考的那年,历史题就有名词解释“淝水之战”。该场战争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和历史典故。<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前古城墙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span>直到近代,侵华日军为控制水陆交通,还曾与中国军队在寿县古城墙上发生过激烈战斗。</p> <p class="ql-block">此后,城墙的主要功能开始转为防洪。寿县县城三面环水,地处洼地,每当淮河、淝河洪水泛滥时,古城犹如在水中的大碗,因而城墙所具有的防洪功能十分重要。因有城墙,寿县城内从未有洪水进入。在四面被水围困之时,人坐在城墙上洗脚,指用脚可以触到洪水,城里的水还能外排,有人说是有虹吸现象,其实是修建的排水系统,巧妙设计的排水系统有多处涵洞口可以灵活开关,以此来控制水的流出和流进(比较复杂,这里就不细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尽显其中。</p><p class="ql-block">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墙的地面排水系统,又称月坝。</p> <p class="ql-block">寿县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著名的。当年的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成了中国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寿县的聚红盛餐饮公司把饮食文化做到极致,仅豆腐菜品就数不过来,甚至还有豆腐饺子,说只有寿县的豆腐能做成饺子,那种豆腐香味让人难忘。客人就餐时,上菜很有仪式感,餐中至少有三次上菜是有锣鼓唢呐相伴的,还夸张的用轿子把菜抬上来。这家饭店的历史悠久,传承了一百多年。他们家族上至清朝咸丰时期的状元、<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绪帝的老师</span>孙家鼐,到民国初期的孙多鑫(其母是李鸿章的兄长李瀚章的女儿)创办上海第一家面粉厂,当年寿州的孙家一直延续至今。聚红盛的掌门人即是孙家的后人,他在合肥以至全国已开了十几家分店。</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寿县古城内大街小巷中的众多土菜馆。</p> <p class="ql-block">后堂前做。</p> <p class="ql-block">喜欢历史、喜欢美景、喜欢美食的朋友,请到安徽寿县去看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