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上龙舟赛

戎州老渔翁

<p class="ql-block">撰文:李 宗 俊</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沙江上赛龙舟</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年年端午节,在电视上都会看见各地的龙舟竞赛,蓦然间,年轻时金沙江上赛龙舟的情景从记忆深处浮现在眼前。电视画面上的龙舟竞赛,那是在平静的湖面或是水流平缓的江面举行的,哪能和金沙江上赛龙舟那种“惊心动魄”的气氛相比!电视画面上的龙舟是传统意义上的龙舟,舟身硕长狭窄,装饰华丽,龙首龙尾栩栩如生,赛手身着黄衣黄裤头缠红巾,舟中置一大鼓用以擂鼓助威。这样的龙舟竞赛虽然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太过普通,年年如此毫无新意,且比赛的仅仅是速度而以。我记忆中那场金沙江龙舟竞赛,比赛用的“龙舟”其实就是征集当地的过河渡船、打鱼船,排水量大的过河渡船十几二十吨,小的打渔船只有几百公斤。“龙舟”不加任何修饰,虽然简陋寒酸,却不失质朴粗犷。这样的“龙舟”当然不能比赛速度,比赛的是争夺“猪尿泡”(干的猪膀胱,充气后可以浮在水面上)和活鸭子的数量。这是一场另类的龙舟竞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那是1965年的端午节,“大饥荒”已经过去了几年,政治形势也相对宽松。我们这些底层民众的文体活动也稍许丰富了起来。新市区不知哪位领导突发奇想,端午节要在金沙江举办龙舟竞赛!当然,这也是有“群众基础”的。金沙江边长大的人大多数水性好,不少“打渔仔”(当地人对专业渔民或业余捕鱼高手的统称)凭着一叶扁舟长年弄潮在金沙江的惊涛骇浪之上,以捕鱼为生或以捕鱼为乐。那捕鱼的方法也很独特,不用撒网,只需在江中布上一长串叫做“滚钩”的捕鱼工具,只等鱼儿上钩了。这不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么?那每一颗滚钩足足有大秤钩那么大。鱼儿一旦被一颗钩钩住必然要挣扎,越是挣扎,鱼身上“滚”的钩越多。这样钓上的鱼都是大鱼,小的十多斤,大的四、五百斤。这上百斤的大鱼清一色是有“长江鱼王”之称的“腊子鱼”。腊子鱼学名“中华鲟”,是一种海栖性洄游鱼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流前,每年秋季由海洋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屏山一带产卵繁殖。这一带因而被当地人称为“腊子窝”。那时侯人们对这种有一亿四千多万年历史的“活化石”鱼类没有保护意识,国家也没有立法禁止捕杀。所以每年秋冬之际总能观赏到金沙江上“小渔船大战腊子鱼”的惊险节目。我就曾亲眼目睹过一条小渔船、两个“打渔仔”是怎样将一条上百斤且剧烈挣扎的“腊子鱼”拖上小渔船,继而又弄上岸的全过程。那场面真是惊险刺激!这些金沙江上弄潮儿有如此了得的水上工夫,难怪那位区领导要“突发奇想”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区政府就发了红头文件,要各单位、各居民小组组队报名参赛。并对竞赛规则、安全保障、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规定。新市中学开初不打算参赛,怕学生有危险。但校领导经不住几个有影响的学生干部的软磨硬泡,最后决定参赛。由哪个老师带队?校领导却颇费踌躇。体育老师黄汝耆,四十多岁,年富力强,且是金沙江边屏山人,水上功夫也好,但他是“摘帽右派”,由他一人带队显然不妥。需要在年轻老师中再选派两人和他一起带队,才能使校领导、区领导放心。年轻老师中校医袁显廷是屏山人,敢在金沙江游泳,自然就选上了。另外,点名要我也参与带队。事后想起来,我纯粹是“自讨苦吃”——在和几个老师闲聊时,我曾“冲壳子”,说自己在成都七中读书时是校游泳队队员,在体育老师官维翰带队下还参加过成都中学生游泳比赛,取得过仰泳项目的名次。于是,校领导认定我游泳技术好,就这样被“点了将”。殊不知我心虚得很,在游泳池里的那点“三脚猫”工夫,敢到金沙江去劈波斩浪么?不过,我还是答应了,一则是要面子,二则是想象中金沙江上赛龙舟那新奇刺激的气氛的确吸引人。学生中的人选也同时确定了,大约有八、九人,都是金沙江上的“浪里白条”。就这样,参赛队算是组成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区政府特意将一只大船和两位经验丰富的船工指派给新市中学参赛队,另外还从航运部门借了十几套救生衣给我们。比赛前,在两位船工师傅的指挥下,我们在金沙江“实战演练”了几次,初次领教了金沙江驾船的险恶。船工师傅教我们如何识别“水经”、“漩涡”、“股缝”(下层水体往上翻涌,又迅速下沉,力量极大。小船遭遇“股缝”如果驾驶不当极易翻船。不知道是不是水文学中的“暗涌”?)等水文现象。我们初次体验了如何利用或回避“水经”以提高行船速度,如何躲避“漩涡”和“股缝”以免遭遇覆船之险。一切准备妥当,只盼端午节快快到来。</p> <p class="ql-block">  1965年6月4日端午节那天,新市镇居民几乎倾城出动。一大早,金沙江北岸就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比赶场还热闹。就连金沙江南岸也站了好多看热闹的云南人。岸边临时搭起的主席台四周彩旗飘扬,高音喇叭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区领导、各单位领导早已在主席台就坐。指挥船是一艘机动小船,已经驶向上游不远处待命,准备投放鸭子和猪尿泡。四、五艘救生船也都是机动小船,正在江面游弋,随时准备实施救援。</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竞赛是分三节还是四节进行,每节大约四十分钟,每两节之间可以靠岸休息半小时。上午九时许,指挥船发来信号,已经向江面投放了数十只鸭子和猪尿泡。主席台通过高音喇叭宣布龙舟竞赛开始。顷刻间,十几艘“龙舟”划向江心。我们的“龙舟”承蒙区政府关爱,是一艘大船,“吃水”太浅,水面距离船弦至少有五十厘米,划起来异常吃力。一位船工手持一根长长的篙杆站在船头,另一位船工站在船尾掌舵。分列在两边船弦的我们则依着船工的号子有节奏地奋力挥动着船浆。但终因我们的船大速度慢,还没有到江心,就已经落在了其他龙舟的后面。这时候,岸上传来了啦啦队的吼声“新市中学加油!新市中学加油!”所有参赛队中,我们的啦啦队最为庞大,全校学生几乎是“倾巢出动”,所以自始至终只听得见“新市中学加油”的呐喊助威声在金沙江上空回荡。已经看得见上游漂来的鸭子和猪尿泡了。我们更加奋力地向“猎物”划了过去。冲在前面的“龙舟”都是小巧灵活的小渔船,纷纷有所斩获。不论是谁只要抓住了“猎物”,一律高高举过头顶向主席台挥动示意,霎时间高音喇叭就会传出一通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气氛紧张热烈。</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是一无所获。这时候一个学生眼尖,发现一只漏网的鸭子正向下游逃窜。我们正准备调转船头去追赶,却不料斜刺里冲过来一艘龙舟。眼看两船就要相撞,船头站立的那位船工师傅手疾眼快,一篙杆撑过去,把那小船撑出去好远。趁此机会,我们调转船头向那逃命的鸭子追去。那鸭子似乎很“聪明”,知道后面有“追兵”便拼命往下游岸边扑腾。我们还没有追上,它却已经上岸了。四川鸭子入了云南籍,一摇一摆隐没在云南的稻田里了。大家只有“望鸭兴叹”了。为了追赶这只该死的鸭子,我们选择了在“水经”上行船。鸭子没有逮着,船倒被冲下去四、五里远,一直过了“蛮夷司”中都河口。下游不远处有一个滩口,虽然算不上“险滩”,但水流湍急,如果不幸进入这个滩口,船又不知要被打下去多远。这时候两位船工师傅又吼起了“金沙江号子”。那金江号子格调粗犷豪放,尽管内容有点粗俗,用词也有些不雅,我们也顾不得什么“有失斯文”了,和着节拍跟着船工师傅齐声吼起了金江号子。这一吼,奇迹出现了——船速明显加快了,大家更加奋力挥动船浆,不一会儿就抵达金沙江北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抵岸后,全体运动员不论老师同学,一律下船上岸去拉船。就这样,我又体验了一把“金沙江纤夫”的滋味。十几名“金沙江纤夫”在船工师傅指挥下,吼着“金沙江号子”,节奏欢快,步伐整齐,拉着“龙舟”向上游主席台奔去。这一“壮观”景象又引来岸上呐喊助威的人群一片欢呼。这时,第一节比赛已经结束。我们虽然一无所获,但并不气馁。趁休息,大家七嘴八舌总结了经验教训,准备再战第二、第三回合。</p> <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几节比赛中,虽然我们拚尽全力,但终因“龙舟”太大船速太慢,仍然是毫无建树。在拼抢过程中几次差点与别的船只相撞,也曾遭遇“旋涡”和“股缝”,但在经验丰富的船工师傅的指挥下,都一一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 比赛快要结束时,指挥船从上游行驶下来,见我们一无所获,有心要“照顾”我们,于是将最后几只鸭子和猪尿泡抛在离我们不远的江面上。其它龙舟见此情景也都飞快地划过来争夺。情急之下,一名学生脱下了救生衣,船上三位老师还来不及制止,他已经跃入江中。不知是遭遇了旋涡还是“股缝”,他一入水就不见了踪影。船上的我们焦急万分,齐声向附近船只和主席台大声呼救。几只救生艇飞也似地驶了过来。过了大约一分钟,几名救生员正准备下水搜救,他却奇迹般地从我们船只的另一边突然冒了出来,手上还拽着一只猪尿泡!船上所有的人,尤其是三位老师都被他这惊险的表演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倒跟没事人似的,爬上船后反倒笑嘻嘻地绘声绘色讲起了他这“惊魂一分钟”。原来他在入水的一瞬间就已经抓住了一只猪尿泡,却不料被一股“股缝”拉入了江底。他死死地抓着猪尿泡,拼命绕过“股缝”,又借着“股缝”向上翻涌的力量和猪尿泡的浮力,就这样浮出了水面。这一次我是真正见识了金沙江“浪里白条”的水上真功夫!真得感谢这位勇敢胆大的学生,使我们有了“零的突破”,挽回了一点点面子!</p><p class="ql-block"> 岸上的人群目睹了这惊险的一幕,锣声、鼓声、欢呼声久久地回荡在金沙江上空。金沙江上龙舟赛,就这样在新市中学学生的精彩、惊险的表演中达到了高潮,随即戛然而止,落下了帷幕。</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亲历的而且是如此另类的一场龙舟竞赛,至今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附记(一)</b></p><p class="ql-block"> 今日端午,想起了60年前带领几个学生娃娃参加金沙江龙舟赛的旧事。60年前的金沙江,奔腾咆哮,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在这样的江面上赛龙舟,那惊险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现如今的金沙江上游建了八座梯级水电站,中游修建了八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下游更是增加了四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狂野的金沙江已经被人类彻底驯服了,往日的壮观景象已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附记(二)</b></p><p class="ql-block">以下这张照片拍摄于向家坝电站截流后的2014年10月4日,照片上的文字记录了其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忆中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还有我们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都永远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静地躺在了这片水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再有金色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再有澎湃的急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它变得如此清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此宁静温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呜咽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仿佛在诉说过去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