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的一天下午,毛泽东暂停了一天的繁忙工作,信步走出窑洞,在杨家岭沟口附近一边抽烟,一边悠闲散步。这个时候,一群种田归来的农民走了过来,他们见到毛主席,热情地和毛主席打起了招呼。这一年的毛主席已经在杨家岭住了半年多,跟村里的百姓很熟悉。 毛主席扔掉手上的烟头,迎过去和几个农民说起了话。毛主席站在那里,很自然地叉开双腿,两手撑腰,绽放笑容,好像在向几个农民询问什么,几个农民也没有任何惊讶或紧张的表情,神态轻松,面露微笑。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啊! 咔嚓!一旁的记者摁下快门,历史就此定格。 若干年后,这幅照片被命名为《毛泽东与延安农民亲切交谈》,为全国人民熟知。但是,极少有人知道:这张照片是谁拍摄的?照片中的几个农民是谁?照片拍摄过程中,毛主席跟几个农民究竟说了什么?尤其是后面两个问题,始终是困扰后人的谜团。 </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谜团一直到80年后的2019年才完全揭晓。罗曼·卡尔曼,1906年11月26日出生,苏联著名摄影师、电影和新闻纪录片导演。拍摄这张照片的正是卡尔曼。</p><p class="ql-block"> 这几个农民是谁?在谈些什么?他们还健在吗?罗开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原总经理、常务副总编辑,他曾在1984年至1985年沿中央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是第一个阵正走完长征原路全程的记者。2001年是建党80周年,罗开富奉命到延安采访,这一次他在杨家岭莲台村找到了一个叫杨再林的老人,杨再林跟照片的几个农民同村,彼此都很熟悉,经过他仔细辨认,照片中的四个农民终于确认了身份,他们都是杨家岭的农民。右边扛锄头、露出一个侧脸的农民叫冯登科,戴草帽、面容被遮挡的农民叫杨再忠,左边头上缠着毛巾、留着胡子的农民叫郭方成,毛主席得知他叫郭方成,笑着说:“你是郭子仪嘛”。站在郭方成后方的农民叫刘绪子。 毛主席在杨家岭时经常和村里的农民交往,杨再清、杨再忠、杨再孝兄弟三人是他关系很密切的“农民朋友”,毛泽东甚至资助了杨再孝一笔钱,才帮助杨再孝讨到了老婆。 杨再忠当时18岁,是农民自卫军的连长,他性格热情活泼,开朗大方,平时喜欢爱哼信天游,毛泽东很喜欢他,见面经常主动跟他打招呼、聊天。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出身农民家庭,对农民感情很深,一直特别关心农业生产,跟几个农民谈的都是农业生产的事情,问农民庄稼长得如何,天气旱不旱,今年收成会怎样,等等。</p><p class="ql-block"> 感谢卡尔曼,正是他的执着才有了这张永垂史册的经典照片;感谢罗开富,感谢李辉,才让我们知晓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更加钦佩一代伟人毛主席深厚的人民情怀。(子建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