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河北村的魂

小胖

<p class="ql-block">一个游子,同故乡的联系可以说有千丝万缕,但我感觉,恰恰是戏曲和饮食,最容易承载故乡的记忆和乡愁。饮食习惯是记在胃里的家乡,而戏曲则是刻在灵魂里的乡音。</p> <p class="ql-block">五台县河北村,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和传奇色彩的村庄,戏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如果说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唱戏,那有点夸张;但是,如果说每户里都有一个能哼几句戏曲的,那肯定不为过。我村人人爱看戏,户户会演戏。在我记事以来,我村就有个子弟班剧团,主要是唱山西梆子(晋剧)。剧团所有人员,从敲锣打鼓、弹琴拉胡、服装道具、灯光背景等工作人员,到生、旦、净、丑等所有演饰人员,全部是本村人。有时一个家庭就有好几位成员在剧团,有祖孙三代的、有夫妻二人的、有兄弟姐妹的、有父子母女的。曾有一段时期,本村的闺女为了唱戏不嫁外村,外村的闺女想唱戏就聘到我村,可想而知,我村的戏剧文化是多么盛行。</p> <p class="ql-block">淳朴的父老乡亲们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对戏曲有着执著的追求,剧中台词一字不错,唱念做打半步不差,剧情内容丰富,刻画人物生动。在本村演出没有报酬,纯粹是义务演出,为庙会助兴,为百姓开心。有时候也出去到外地演出。</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族中,爷爷、大伯、父亲都在剧中扮演过角色,据说,我爷爷王全治还是有名的须生演员,曾经是河北村的村长,中共党员,1939年被日本鬼子杀害在村里。后来,大伯家的儿子、儿媳,姑姑家的女儿、女婿登台演出,他们有的扮演花脸,有的扮演青衣,有的是剧团司鼓,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晋剧演员。</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中,村剧团的演员们每天早早起床,吊噪子、翻跟头、走台步、舞刀弄枪,唱念做打,苦练手眼身法。</p> <p class="ql-block">每天晚上,演员们背诵台词,加班排练。</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串跑龙套,每个演员都对戏剧热爱有加,情有独钟,结下了不解之缘,终身难舍难弃。</p> <p class="ql-block">坐街聊天时,唱几段二性、流水、导板、平板、垛板、介板如吃家常饭。四村八邻的乡友们戏称:河北村的猪也会哼山西梆子腔。话虽不好听,理却很好懂。淳朴的乡亲们,用诙谐幽默夸张的语言说出了河北村人民对戏剧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乡村庙会是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我村四月二十八的庙会更是传承悠久,这天,是消灾延寿药师佛的诞生日,时节正值万物生长的关键时候,庙会目的是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作用是进行物资交流,庆祝的主要方式就是唱大戏。河北村庙会一般进行四到五天,周边村庄的男女老少也纷至沓来,老爷庙前人潮涌动,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四月廿八,由于疫情继续防控,不能让人们聚集,取消了传统的庙会。但村民们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的情况下,发挥戏剧之村的优势,本村人民自发组织,本村演员自愿演出,唱了一天戏,过了一把瘾。</p> <p class="ql-block">吃过饭、穿上衣、快去看看唱大戏;使点劲、往前挤、瞧瞧谁在演青衣。台上演的出神,台下看的入神。你看,台上演员两三人演出千姿百态,七八步走出五湖四海的戏剧功底,台下观众见奸贼咬牙切齿,见忠良拍手称快的阶级立场。这热闹劲,这气氛劲,是其它大剧院无法媲美的。</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都知道,山西省村村都有大戏台,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山西现存元明清古戏台两千多座,金元代戏台12座,在全国排名第一。往往村子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戏剧是人们唯一用来对抗真实的工具,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人的感官和精神之间存在某个桥梁,有时达到神化的程度,上场舞刀弄枪、张口咬文嚼字,“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穿行在写实与象征的两重世界,并暗含了江山的分离和愈合。一座戏台的出现可以让村庄的天空改变分量,连贫穷也像绸缎一样富足无比。</p> <p class="ql-block">河北村西首里有个旧戏台,曾经是乡村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河北村一代代儿女们初次登台献艺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六郎斩子明公断,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粮”。古老的戏台目送着家乡人走出乡村,走向现代化大戏台,从跑龙套到戏曲家的转变,培育了无数的梨园新秀。也曾是数千年来村民聚会的重要场所,是根系历史、贯穿生活、面向未来的精神纽带,起到了凝聚民心、传承艺术的独特作用。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为河北村的乡村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古戏台如今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已经坍塌,只留下残痕破壁丝毫看不出当年的风采,承受着“曲终人散”的悲惨结局。</p> <p class="ql-block">五十岁的琴师,四十年在拉琴</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的须生演员,带出了许多梨园新莠。</p> <p class="ql-block">清唱是必须有的压轴戏。</p> <p class="ql-block">演出精彩片段</p> <p class="ql-block">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真的想淡妆浓抹,披挂上阵,在村里的大戏台上,扯开嗓子唱上它一回大戏,那才叫个好,哎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