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动静塔儿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驱车出西宁,半小时后至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寺前广场正中矗立一溜宝塔,似屏风照壁。名字好听:八宝如意塔,喻佛祖释迦牟尼八大功德。塔身白,底座青,腰部刻有经文,与身后高低错落的红黄色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所以用白而不用红,除象征纯洁之外,在藏族人心里,还有吉庆忠诚的含义在内。它立在这里,先声夺人,成了游人留影的首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堆绣,顾名思义为堆起来的绣品,立体感强。酥油花即以酥油雕塑的花卉,五颜六色,富丽堂皇,人间有的它有,人间没有的它还有,称天花乱坠可也。壁画以小金瓦寺最具代表性,色泽艳丽明快,形象奇特狰狞,内容多为降妖伏魔,守护佛法,消灾袪难,因而在信徒中极有神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9000多间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大经堂。168根大柱撑起广厦,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是何等场面,你尽可以想象。诵者,背文而暗持之也。背文是嘴动,暗持即心念,即加进对佛的崇拜的意念。大殿再大,也关不住修练者发自丹田的声音,这种有别于咏唱的声音,在明净的苍穹里随风飘荡,神秘而摄心。信徒以其虔诚的表达,换得深沉的意念,动中见静,行中见心,以求通往圆满诸德寂灭诸恶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居寺院正中的大金瓦殿,不惜用1300两黄金和一万多两白银覆顶,号称金顶。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还在那里挂着,恩宠和显赫并存。正中一柱摩顶大银塔,传说,塔下即是宗喀巴大师降生时埋胎衣的地方。大银塔的前身应是一座普通的砖塔或石塔。最初是一位母亲按儿子寄回来的图样建造,见塔如见儿。故而,塔尔寺也叫塔儿寺,是盼儿归的寄托,故先有塔后有寺。一直没回家的儿子,成就了他的黄教,成就了一代大师。他,就是宗喀巴。银塔佛龛内塑宗喀巴像,塔前陈放各式供品和法器,梁枋布满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黄教的圣者觉者,他是静了,后来者惊群动众,堆金贴银,一静一动间,成就了这座塔林殿群的圣地。静的佛法布远传世,动的力量创造神话。这个神话,足以叫塔尔寺与布达拉宫齐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塔尔寺高处望去,八脉山梁如同八朵莲花绽放。八朵莲花密布金光闪闪的僧庐殿宇。对这些建筑来说,是静止的存在,以它的壮美,圣洁,也以它的佛教文明,引来不远千里万里的朝拜者和观光者。在这里,“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又有了别样注解。没有滚滚红尘的荡涤,哪会有超脱红尘的玄想;没有宁心禅定的修持,哪会有博大精深的佛学。动与静,看似对立,实则一也。只不过僧人生活在虚无的极乐世界里,俗人萦萦在喧嚣尘虑的现实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人可以成佛,是佛的旨意。谁能大彻大悟,谁就是佛;谁能明心静性,谁就是佛。反过来说,又不可能人人成佛。不然,还要此宝刹宏寺做甚?人们哟,不妨给灵魂种一颗菩提树,把佛情禅心化入尘心,那将会是一种什么境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一路天韵青海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出来,一路朝西,青海湖在天边等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湟水之源的湟源县城,早已人困马乏,衣帽不整,车停在一处超市门口。里边有饭,似乎并不合大家口味。索性用超市的开水泡起自家的方便面,排排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人手一桶,唿里吻嗵吞噬起来。那个吃相,那个穿戴,那个场景……此景眨眼换他景,他景无处觅此景。便随手抓拍了一张,成了西行路上的花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重天,不只是海拔4000米以上,还因为它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茶马互市的重要关隘,曾经演绎过唐蕃和亲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1300年前文成公主涉足的唐蕃古道,想象文成公主决绝地摔碎宝镜,宝镜的一半化作日山,面朝大唐,另一半化作月山,面朝吐蕃,将个人委屈置于民族亲睦的大义之下,将大唐文明书写于雪域高原,故事凄美而神往。从车窗望去,山高云脚低,雨注泥浆多,人们装束如秋似冬,文成公主塑像一闪而过。下山,一泓细流在草原上静静流淌,有人说这是倒淌河,是文成公主泪水流成的河,它向西而不向东,倒淌着流。传说比现实美丽,就让美丽留在记忆里。如今,倒淌河还在倒淌,可喜的是昔日的悲泣再也不会倒淌。你看这花的草原,白的帐篷,成群的牛羊,还有我们这些悠闲的游人,一同沐浴在细雨斜风里。想起花儿与少年的浪漫,还不醉在这西部草原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着走着,草原无端洇出一片黄色,再后来黄花阡陌,夹道欢迎。一车人都惊呼:油菜花!江南三月油菜花和青海八月油菜花,花相似,地殊异,错了时空,亲近了自然,几十里走不出花的海洋。它们明快艳丽,激情奔放,时尚大方,将一路的疲惫荡涤的没了影子。儿子和女婿顺情把车停在路边,让大家下车赏玩。近前,原来每一方油菜花都用围栏围了,进口处站着一两位藏民,想去花海赏玩,还需缴费。藏民讲汉语,也善讨价还价,进地儿,缴五十元。女儿们带着我俩进了地,其余人站在外边看风景。这里的油菜花长得高,人走进深处,只露半身,如同在花海游泳。拍照,拍照,尽情地留影,带不走它的香,也能带走它的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菜花尽头,有一条灰白色的线带。车子朝着这条线带开去,渐走渐近,线带愈来愈宽,宽成了河,鼓成了塘,胖成了湖,渐至于漫向天际。这就是青海湖,一个因地质变迁由外流湖成为闭塞湖的中国第一大内陆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菜花还在眼里恍动,蓝色的湖水又扑进眼眶,如同换了时差般不适。好在这片蓝远比那片黄袭人,眼眶里的花霎时间变成了水,活泼泼的内心跟着平静下来。湖够大,看不到边沿。湖也蓝,胜过头顶的蓝天。眼有所见,心有所想,粼粼的湖面仿佛飘来一曲天籁之音,伴随着歌声,仿佛看见姑娘的鞭子轻轻落在小伙身上,这个姑娘便是天仙般的卓玛,这个小伙便是浪迹天涯的王洛宾。这一鞭子抽出来淡淡的情,也抽出来一曲火火的歌。这就是诞生在青海湖北岸金银滩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随同歌一齐火了,青海湖也载着歌传遍世界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海湖的蓝与油菜花的黄,酝酿出一幅高雅与青春的天韵,小卓玛的朦胧和王洛宾的憧憬,撞击出这曲感染你我的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走进天空之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住环湖西线鸟岛宾馆。入夜,大雨滂沱,天明方收敛,早饭后终于停歇。至茶卡盐湖丽日当空,抽不出一丝云彩。女儿们说,我们运气好的不能提。问为什么。说查资料得知,每年6至9月是游茶卡盐湖的最好季节,我们无意中应时而来。这是前提。还有,阴天看不到天空之镜,雨天盐结晶体被溶解,露出下面的泥巴,就成了泥塘。风天水有波纹,镜面破碎,难见倒影。惟有晴天,盐的结晶增厚,下面是洁白的盐层,上面是清沏的卤水,经太阳照射,反光强烈,便现出天空之镜。许多游人或赶不到季节,或赶不上好天气,望洋兴叹的有之,扫兴而归的有之。总之,来得早不如赶得巧,我们刚刚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着套鞋,走进盐湖,脚踩的是盐,眼看的是盐,连随处可见的雕塑也是盐的堆积,除了盐粒就是盐水,前白,后白,左白,右白,如六月里下了一场雪,一时间脑子里竟成了空白。忽然想到,中国画讲究留白,方寸之间显天地之宽,给你不尽的想象。盐湖如明镜,恰是戈壁滩的留白,余地大小全在你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家人,随年龄和情趣分成几拨。女儿和外孙们一直朝湖心那片号称天镜的水域走去,想在那里与天镜共舞。儿子和女婿们亦步亦趋,不为照像,只为观景。我和老伴掉在最后,见天镜遥不可及,便在原地遛哒。只爬了一座小小的盐堆,便疲软成一摊,一屁股坐在盐地上,静看身边的一个个小天镜。你想静,上天偏不让你静,头顶烈焰,面炙反光,天光水影把眼都耀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忽见一列小火车往盐湖深处开去,白茫茫世界扯过一道彩虹。开眼之余,又觉得放着小火车不坐,何故费脚力在盐湖边逛荡,就买票坐上车。不过,不是前行,而是回返——老伴实在累的不行了。在商肆买了喝的,吃的,静等孩子们到来。先等来儿子女婿这一拨,后等来女儿们那一拨。听他们说各自的见闻和感想。女儿们走进天镜,领略了天之光地之镜的瑰异,也把美丽的倩影留在天镜之上。没带防护饰物的男儿们,脸上,手上都变了一个色,这是紫外线的赏赐,也是不经意中的留念。谢谢盐湖,让我们带着幻象般的天镜,带着黑里透红的高原印记离去。由此知道了它的所在: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感受了它的风采:镶嵌在柴达木盆地的一面镜子;明白了它的价值:世界上不可不去的五十个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茶卡镇用餐,吃自家带来的西瓜,肚子饱了,燥热散了,副驾驶上车,正驾驶小憩,一路向西飞奔,至海西州首府德令哈下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傍晚时分,街市冷清。今天是小外孙贝贝生日,生日恰逢宝地,天时地利人和都让我们赶上了。至市里最叫座的饭店,吃了到青海后第一顿丰盛的饭菜,把一路的好心情化作祝福送给小贝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令哈因诗人海子在此写的《日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而出名。这个姐姐,也许是虚幻,也许有所指。正如介绍所说,许多人,因为德令哈,知道了海子;许多人,因为海子,知道了德令哈。因了海子与德令哈的这段因缘,歌手刀郎慕名而来,写下忧伤缠绵的歌曲《德令哈一夜》。诗在这里散发着永恒的温度,歌在这里飘荡着忧伤的旋律。德令哈,您好幸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