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父辈的足迹 重走革命路

陈新林

撰稿:陈亚才<br>2021年6月6日,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卢叨、省总工会老主席韦立的儿子卢涟波,自驾车从福州来到平和小芦溪,在县老区办领导周树海和陈天才女儿陈少英的陪同下,前往当年闽粤边委驻地--小芦溪粗坑,受到当年闽粤边委第一也是粗坑唯一革命接头户的后代陈新林、陈朝强、陈朝民、陈朝真的热情接待,一起沿着父辈足迹,重走革命路。在粗坑找到边委第一接头户老屋的旧址,找到边委领导居住和办公草寮的位置。通过向导介绍:粗坑毗邻闽西南,这里与闽西永定区仅一山之隔,距平和、永定、南靖、大埔四县的县城都在60公里以上,是平、永、靖、埔四县的腹地。栖如此偏僻一隅,大家感到:当年闽粤边委领导人朱曼平、魏金水、张绍娣、陈卜人、卢叨、李碧山(越南藉),来到这里启动和开展闽粤边委工作运作是何等不易和艰难。如今大家也看到粗坑山高林密,绿水青山,空气新鲜,鸟语花香,山风习习,泉水叮咚。时间已到响午12点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br> 午饭后,涟波一行来看当年闽粤边委第一接头户,因遭国民党省保安团强迫移民并村到石硿的老屋。向导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卢老(卢叨)也来到这老屋,卢老看到镜框里的一张照片,用手指着说:这是我40多岁照的相片。卢老还向陪同前来的县委书记林焕辉、乡党委书记钟洪赖、县老区办主任周志忠说:这次是伍洪祥主席叫我来看望小芦溪陈海澄、陈族肯两家的,陈族肯这个人脑袋很灵,看报纸看得懂,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到福州来看我,他对老区很有感情,做老区工作很适合。涟波听到这些事,心有感慨!向导也向涟波说:粗坑是朱曼平、林素兰夫妇的儿、女朱宪平、朱怀英的第一故乡,石硿是他们童年的第二个故乡,他俩1951年分別11岁和9岁才回汕头的。 接着,涟波一行还来到省文物保护单位“小芦溪点编旧址”陈氏家庙。经向导介绍:陈氏家庙占地3937平方米,建筑面积717.76平方米,规模宏大。小芦溪陈氏家庙也参与着、见证着我党的百年风雨征程,是平和苏区县建设的无声见证者。涟波一行到庙里,仔细观看了小芦溪23年革命展板,这里是南昌起义军大埔三河坝阻击战后,朱德军长军部所在地,是成立小芦溪乡、区苏维埃旧址,是红九团、红三团抗日点编地,也是1949年5月后闽粤赣边区党委办公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曼平、魏金水、张招娣、卢叨、江岩、陈天才离开小芦溪陈氏家庙,担当各地党和政府重要领导人。<br>在庙门右边挂着一个漳州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研究基地》的烫金牌子,生辉醒目。向导向涟波一行介绍:这是2019年4月,小芦溪革命"五老"后代到福州,向韦立老主席汇报小芦溪是闽粤边委和闽粤赣边区党委(属省委)驻地。韦立老主席马上向漳州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会长陈建英挂电话,陈会长根据韦老主席的指示,不久陈会长一行就来小芦溪加挂以上这个铜牌。在陈氏家庙里陈会长观看了小芦溪23革命展板,得知南昌起义军广东三河坝阻击战后,来到小芦溪将军部设在陈氏家庙里,朱德军长在家庙里主持了会议,作了"六点指示"和确定向永定沿闽粤边界,择机挺进赣南,最终到达湘南的行军路线,可以说有了小芦溪陈氏家庙确定的行军路线,最终才有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岗山的会师。陈会长慧眼看出陈氏家庙革命史厚重,回到漳州市后,随即向平和县有关领导和部门挂电话,2019年9月9日,芦溪镇党委政府就来小芦溪加挂《南昌起义军秀芦会议旧址纪念馆》铜牌。从庙里出来到前埕时,向导也指着庙门两边墙上分别写着:"继承革命志 光辉照万代",这是您父亲卢老(卢叨)文化大革命后期来小芦溪看望老区人民,嘱咐写上的。涟波听了感到很欣喜。对进一步办好展馆,涟波提出多点建议。 <br> 参观小芦溪陈氏家庙后,涟波一行还参观了世界最精致的芦溪《绳武楼》,这座土楼是解放前芦溪乡公所所在地,乡长叶武的家也在楼内。1949年6月16日晩,叶武率其所属叶明庆、叶立成自卫队70多人和枪到小芦溪陈氏家庙投城起义,并交出一万余斤大米和60多石赋谷。叶武的家眷也来小芦溪石硿住了将近一个月。1949年夏芦溪和平解放。 绳武楼是一座文化㡳蕴深厚的土楼,中国五千年民间文化真善美、福寿禄、以及桃、竹、蝙蝠、三羊等象形吉祥物,尽在土楼木雕屏风、壁画、泥塑中体现。涟波一行看了赞叹不已。 涟波一行6月6日小芦溪一游,加上一路400多公里的奔波,已退休多年且上了年纪的涟波,我们看不出他的疲劳,而是精神十足。<br>这也许是小芦溪耀眼的红色基因在起作用吧!<br>6月6日傍晚离开时他说还要赶到云霄县城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