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一路向东(上)

有点水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有点水</h5> <h1><b>一、前言</b></h1> 也许是因为生性贪玩,也许是因为出生于漂泊的基建家庭,童年时的我就十分喜欢迁徙变化的生活,十分渴望远方的风景,十分羡慕那些远行的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的风景线——大漠驼队</h5> 及至工作以后,由于工资低,那时没有双休,当然更没有长假,因而十分羡慕那些常常出差的人。偶尔也会抓住一次难得的出差机会,跑马观花般地游览一下附近仰慕已久的风景名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远足 挡不住的诱惑</h5> 如今的我已有能力、有时间用自己的脚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自己的眼睛去遍搜大自然恩赐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先哲前贤的传奇历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丹霞碧草与蓝天白云的对话</h5> 当褪尽了曾经的幼稚天真,才明白了“距离产生美”,知道“境由心生、景随人意”,更懂得欣赏珍惜自己身边的风景,而不论是在家还是在旅途。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腾格里流沙臂弯里的沙漠花姑娘</h5> 2015年6月,我们开始了从甘肃玉门关、敦煌向东,经嘉峪关、张掖穿过河西走廊,再到宁夏中卫、银川的一段旅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河西走廊 一路向东》行程示意图</h5> 我的《河西走廊 一路向东》这篇游记,记录了当时情景、心路以及历史传闻。由于篇幅太长,故将其分为:<br>上篇(“一.前言”、“二.大漠戈壁”、“三.雪山冰川”)<br>中篇(“四.丹霞彩丘”、“五.峡谷探险”)<br>下篇(“六.嗨皮腾格里”、“七.银川再见”)三个部分,以便于大家分享。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沙尘暴袭扰汉长城</h5> <b>河西走廊</b> 有一条古代先民探索开辟、常年奔波踩踏出来的玉石古道,其中一段串行了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两大山系之间的低地绿洲。它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因位于黄河以西,且为南北两山系夹峙而形似廊道,故名“河西走廊”。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河西走廊示意图——网络图片</h5> 河西走廊,大漠戈壁、雪山冰川、绿洲丹霞并存,自古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各地最便捷的地理通道。继玉石古道之后,丝路之路也在此穿越河西走廊,以长城为屏障,随长城而延伸,引导着汉民族走向世界的步伐。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见过丹霞 没见过如此鲜艳的“刀山火海”</h5> 河西走廊,一千多公里的地理长度,数千年的岁月积淀,成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厚重史诗。一路向西,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使命。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往透明梦柯冰川路旁的雪美人峰</h5> 两汉时期,有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有六击匈奴的卫青,有“据两关设四郡”的汉武帝,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常惠、陈汤,有“三十六人横扫西域”的班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那尤如锋刃般沙脊</h5> 继有晋法显、唐玄奘等僧人践行使命,西出河西走廊,万里求法。到大唐王朝,有高适、岑参等“不破楼兰终不还”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张仪潮“驱逐胡虏,河西归于中华”的“西域雄狮”。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沙山围裹下的月牙阁</h5> 至有清一代,先有康熙、雍正、乾隆西出河西走廊平定西北,后有左宗棠平叛陕甘回乱、收新疆并建省之伟业。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黄昏中的腾格里起伏沙丘</h5> 河西走廊,悠长、苍凉、广袤、灿烂,是历史、艺术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圣地。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开拓发现者、戍边征战者、传经护法者、商旅迁徙者、定居建设者的穿越开发护卫,成就了中国历史和文明跨越数千年的雄壮、辉煌、苍凉,开启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传播、交融、碰撞,见证了世界玉石古道、丝绸之路的发端、兴盛、繁荣。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湖草原 腾格里沙漠中的“伊甸园”</h5> 河西走廊,茫茫戈壁滩、青青绿洲泉,有着中国最美的沙漠、最美的冰川、最美的草原、最美的丹霞,更有那古诗中的边关和神秘的敦煌飞天,是我早已在古诗、史传、传说和地图上“熟知”,却一直梦想着身历其境的地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蓝天白云下的敦煌金色雅丹</h5> 近半年的选点定向汇聚共识,两个月的反复酝酿波折策划,一个月的机票包车住宿预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行程线路制定了。此次行程的大量前期工作,都是石倩、鄢建华两人做的,没有她俩的操心,我们的这趟游程不会这样舒心顺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造型新颖别致的腾格里沙漠酒店</h5> 定下行程前,我们的目标曾在东南还是西北两者之间摆动,并且把两边的攻略都做出来了。也许是巧合吧,正好碰上中央四台重播十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虽然因时间关系只看到其中几集,但仍被纪录片中描述的历史和画面所震撼,前往之心更为迫切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银川中华回乡文化园</h5> 几经波折反复,我们的河西走廊自由行,终于在6月4日启程。一行10人,怀揣着各自的遐想和渴望,分别从武昌、汉口、甚至江苏南京的各自家中,向武汉天河机场汇聚。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嘉峪关关城城墙上嗨</h5> 由于武汉没有直飞敦煌的飞机,我们选择了下午飞兰州。到兰州中川机场时,已是晚上8点多,此地的太阳才刚刚下山。为方便第二天早晨乘坐去敦煌的飞机,我们住在了机场附近提前预订的兰州民航招待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飞越祁连山 鸟瞰透明梦柯冰川</h5> <h1><b>二、大漠戈壁</b></h1>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巨大沙丘下的驼队</h5> <b>莫高窟 鸣沙山 月牙泉</b> 5日早上8点,飞往敦煌的飞机起飞。此趟飞机没有满座,我随即坐到最后排的空位上,以便飞越祁连山时拍摄飞机两边出现的美丽景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前广场</h5> 从敦煌机场出来已经10点多了,坐上来接的19座包车,我们就在司机小魏的带领下,直奔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完后乘坐景区摆渡车去15公里外的莫高窟窟区。怀着崇敬之心在莫高窟前排队,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12个开放的洞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敦煌莫高窟前白杨林的树荫里</h5>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四周布满沙丘,因而有人形象地说:莫高窟,漠高窟,沙漠高过石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的游客驼队在沙丘穿行</h5>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是世界上中国、希腊、伊斯兰、印度四大文化唯一的交汇点。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艺术宝库,也是我心中向往的艺术之圣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莫高窟葡萄架下躲避烈日的酷晒</h5> 多年前出差西宁,路过兰州时就曾准备拜访莫高窟,当时已经买好了兰州至柳园的火车票,却因参观炳灵寺石窟后,返程的游船在刘家峡水库中发生故障而耽误了火车,阴差阳错地与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失之交臂。今天亲临莫高窟,扳指一算,这错失一晃就是30年。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上山与下山的驼队</h5>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妙绝伦的彩色塑像。作为莫高窟象征的是俗称“九层楼”的(编号第96号)洞窟,巍峨壮观。木构为土红色,檐边高翘,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楼内现高34.5米的弥勒大佛,更是唐建宋修、体型巨大的珍贵彩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团队一起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合影</h5> 洞窟四壁与顶部都绘有内容丰富、宏伟瑰丽的壁画,尤其是唐代飞天这一艺术形象,更是浪漫、飘逸、生动。敦煌,虽然历尽沧桑、几度盛衰,但数千年历史、不同文化孕育出的敦煌文化,如今依然灿烂辉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下的黄昏归驼</h5> 离开莫高窟,已是下午3点左右,我们来到鸣沙山景区门前,在预订的沙果源青年客舍放下行李。咨询后得知敦煌与内地时差约2小时,这里日落时间为晚上8点半。游览鸣沙山月牙泉,以下午黄昏时分为最佳,中午沙子烫人,早晨沙子太凉。我们决定先在客舍吃饭、休息,5点以后再进景区游览。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门前留影</h5> 鸣沙山月牙泉,少年时就在书中得知的神奇俊美之地,现在就近在眼前。一望无垠的鸣沙山,高大的山体由细腻、柔滑、松软的流沙堆积而成,沙面柔和明净,沙坡高耸陡峭,沙脊锐利如刃,颜色像灿黄的金子,光泽似柔软的绸缎。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下的风时时吹起细沙翻过沙脊</h5> 恰到好处的光线,勾勒出反差的明暗和锐利的线条,给单调乏味的黄沙,带来了律动的美感。穿梭于各个沙山之间的驼队,更是把荒寂的沙漠点缀成了鲜活的画卷。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中驼影悠悠</h5> 一进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大门,我们就穿上15元租来的鞋套,在刻有“中国敦煌 地质公园 鸣沙山月牙泉”的巨石前拍照留影后,10人分乘坐两辆越野车、两辆四驱摩托冲上鸣沙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背后的陡峭沙坡</h5> 越野车停在沙山背后的山腰处,若要走铺着的梯道爬上山顶,就需交25元的滑沙费。不想滑沙、又不想交钱的游客,就必须在沙山上深一脚浅一脚、走两步退一步地艰难攀爬。我们上望陡峭的沙山顶,下踩松软的沙子,实在没有信心和气力往上爬。走到迎风的沙脊边观看山前的风景,大风吹起的沙粒扑面而来,打在裸露的脸上和臂上十分疼痛。幸亏我提前将相机和镜头用塑料袋包好,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放心拍摄。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上——石倩手机拍摄</h5> 我们在此没有过多的停留,下山途中四驱摩托司机在一个风口处停下,告诉我这里满地的粗砂粒,就是有名的“五色沙”, 抓起一把仔细查看,当真有黑、红、白、橙、黄等各种颜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前往月牙泉的途中</h5> 由于这个季节正值骆驼脱毛形象不佳,我们问罢路便步行去了月牙泉。月牙泉与鸣沙山共处数千年,以“沙不湮月”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万顷金色的黄沙之中,月牙儿一样的一汪清水边,环绕着的翠绿植物形成一个小小的绿洲。虽然早已耳闻,但直面月牙泉,还是有几分兴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千年流沙难掩的神奇月牙泉</h5> 看到狂暴而庞大的流沙围困着柔弱而小巧的月牙泉,不由得你不去想:为何月牙泉的泉水千年不干?为何流沙没能掩没住月牙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月牙泉边歇歇脚</h5> 如今还能够站在月牙泉边,与千年之前的古人一样欣赏,你不能不感慨:月牙泉,这沙漠中小小绿洲的清泉,真的好美好神奇!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经年累月的风吹沙打 月牙阁已显得斑驳沧桑</h5> 月牙泉边的坡地上,有一组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其中最是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座巍峨壮观的月牙阁。那置身沙海任由风吹沙打的斑驳壁柱檐廊,让面对的人内心生起一种沧桑悲凉的感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挥手踢脚 卷起月牙泉边的旋风沙尘</h5> 原想上高处拍日落的,玩了一天累得不行的我们,看着巨大沙山上那些细小的爬山人影,心生佩服却实在鼓不起爬上去的勇气了。(如今,我摸着已装上支架的胸口,才知当年失去勇气的内在原因。)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晚归的驼队已能看到西边沙尘暴掀起的黄尘</h5> 以为灿烂的日落晚霞会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遗憾,不想发白的落日不但没有带来黄昏的景色,反而是迅速地钻进了黄尘乌云之中。此次来河西走廊遭遇到的第一场沙尘暴,就这样和我们不期而遇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鸣沙山的门槛上小坐一会</h5> 走出景区,已是晚上9点多,夜景的灯光都已经打开了。莫高窟的高温、暴晒、疲惫,鸣沙山山腰的不愉快,让我们第一天的游览没有出现亮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门前,姐妹们身后的夜景灯光已亮起</h5> 6日清早出门,东方的云层很厚,鸣沙山上的天空朦朦胧胧的,看来今天拍摄沙漠日出已是奢望了,我只得在客舍门前拍摄了几张驼工骑三轮牵骆驼上工的情景。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鸣沙山今天早晨的日出失约了</h5> <b>敦煌雅丹魔鬼城</b> 本来我们准备在敦煌雅丹玩到太阳下山的,但由于敦煌雅丹日落时间在晚上8:30以后,200公里返回敦煌市,可能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况且第二天还需起早行车六七百公里,而司机小魏还没有跑过这条线路。开车的司机熬不起,我们也只能安全第一,放弃了敦煌雅丹日落的观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婆婆与下蛋母鸡——敦煌雅丹魔鬼城南区景观</h5> 雅丹,系维吾尔语,是“有陡壁的小山包”之意。雅丹地貌,是干燥地区河湖状沉积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土墩、凹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敦煌魔鬼城风蚀地貌</h5> 汽车驶出敦煌市区25公里后,一个右转就进入了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公路两边只有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在这里顽强地生长,车窗外持续的单调,让出发时还兴奋的姐妹们倦怠了下来。过了“留下买路钱”的玉门关拦路收费站,路边的绿色渐多,询问司机小魏得知,我们已经进入戈壁低洼的西湖湿地保护区了,难怪绿色植物稍微多了一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背后是敦煌魔鬼城第一景——金狮迎宾</h5> 突然看到公路左边的铁丝网内,有几匹个子小巧的浅褐色马,这是早已在网上熟知,却在2013年秋新疆北疆行时,期待而未曾谋面的普氏野马。我立即喊停车,提着相机就冲到前面去了。普氏野马,这个回归的浪子,是世界上唯一的野马,它的坎坷命运也与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运衰微相关。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却被外国人肆意捕捉,因而姓了一个外国的“姓氏”。在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灭绝后,八十年代末期又从欧洲引进回国。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巧遇回归故乡的野放普氏野马</h5> 经过近3小时车程的颠簸,穿过几近无人的荒原,光秃石山前的路边开始出现的土墩,上面有一些接近水平状的风蚀凹槽。随着汽车一个转弯,一直未见到建筑物的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处低矮的褐黄色建筑,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大门到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站在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大门前往里望去</h5> 敦煌雅丹距离敦煌大约200公里,位于罗布泊东北的边缘地带,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是经年累月的强劲风沙雕凿出的一片魔鬼之地,当年是楼兰古国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和必经之地,至今仍是敦煌进入罗布泊的主要通道。看到我空间的照片,有摄影网友问:去小河墓地、见到小河公主了吗?我回答说:只到了罗布泊的边缘,没去小河公主家看望。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敦煌雅丹魔鬼城第二景——狮身人面像</h5> 蓝色白云下的深色砾石沙海上,闪烁着金黄、褐红色泽的土墩就是敦煌的雅丹。广袤无垠的敦煌魔鬼城里,天是那么的高,地是那么的阔。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敦煌雅丹魔鬼城南区之大漠观音</h5> 那些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风蚀地貌,让我们由衷地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那些湖相沉积土墩上密布着的一道道风蚀沟槽,让渺小的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沧海桑田的具体含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罗布荒原成此次姐妹们河西走廊之旅的一大亮点</h5> “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像”、“万舰出海”和“孔雀开屏”、“雅丹斜塔”、“大漠观音”、“法老王后”、“骄傲公主”、“婆婆与母鸡”、“外星人”等等,这些富有想象力的名字一旦赋予,那些个寸草不生、了无生气的土丘泥墩,瞬间魅力四射、鲜活灵动了起来。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衬托了雅丹风蚀地貌的巨大体积</h5> “孔雀开屏”这座土丘四周,围了一圈50厘米宽的拱形铁板,上面密布着20厘米长的钢刺,貌似一群刺猬拱卫着这个国宝级精品,为的是怕无知游客肆意践踏,毁了这个大自然的精灵。即便如此严密地防护,还是被人折断了一片钢刺,踏出一条通道进去糟蹋,此情此景不由得你不心疼和愤怒。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身后是敦煌雅丹魔鬼城第三景——孔雀开屏</h5> 最震撼人心的还是“舰队出海”,那一大群雅丹地貌,如同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航母舰队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着实让人惊叹震撼,网友雅称其为“西海舰队”。这里现在连地面的戈壁都被纳入了保护区范围,游人不得越雷池半步。只可惜我们观景的地方视角太低,无法拍出航拍照片那样的壮观景象。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敦煌雅丹魔鬼城第四景——万舰出海前拉风</h5> 外来的车辆不允许进入景区,景区的观光大巴要凑足一车人才发车,一路只经停4个景点(“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像”、 “孔雀开屏”和“万舰出海”),每个景点只停车10分钟给游客观光拍照,实在难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敦煌雅丹魔鬼城南区的开心之旅</h5> 景区通常的参观景点,到“西海舰队”就结束了。根据攻略上的介绍,接近罗布泊的南区才是敦煌雅丹的精华,如果还想深入观景,就需在此另外租乘越野车前往。我们讨价还价后, 10个人分乘两辆吉普越野车,在司机兼导游的带领下,走进了更远的南区,见识了更美的雅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敦煌雅丹之头戴高耸后仰冠帽的法老女王</h5> 在大漠观音景点前拍照后,吉普车又在一处形似沙漠公路的斜坡前停下。别看现在天空云层已经增厚,阳光有些暗淡了,但脚下的沙砾还是被晒得很热了,后面下车的个别姐妹不知此状况,赤脚在沙砾上走了几步后,就实在烫得受不住,立马连蹦带跳地跑回车上穿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敦煌雅丹之身穿克里诺林大裙摆的骄傲公主</h5> “法老王后”和“骄傲公主”之间的路边,满是色彩鲜明的“五色沙”,可能是这里的风大,沙粒比鸣沙山的还要大些。见到如此艳丽的沙子,不免有些稀罕,姐妹们忙把美丽的沙子捏和着对敦煌雅丹的美好记忆,装进了一个个矿泉水瓶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装瓶采集魔鬼城的五彩沙——石倩手机拍摄</h5> 兀立于路边的“外星人”,瘦高纤巧,头大脖子细,深邃的目光穿越古今,却全没把酷暑严寒、沙尘风暴看在眼里。敦煌魔鬼城的大风已经吹了千年万年,还常伴有沙尘暴的袭扰,真不知它站立了多少岁月,也不知它还能屹立多少时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外星人——敦煌雅丹魔鬼城标志性景观</h5> 告别“外星人”,我们的游览也要结束了,别人游玩一个小时的地方,我们玩了三个半小时。辽阔苍凉的敦煌戈壁雅丹,以它的粗狂、壮美、神秘,成为了我们此次河西走廊行的第一个亮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离开敦煌雅丹魔鬼城南区前的飞翔</h5> <b>汉长城</b> 在返程去汉长城的近一个小时的行车途中,兴奋之余玩累了的姐妹们全都睡着了。公路的左边,戈壁上不时出现一群群小旋风,卷起一个个金黄色沙柱,在蓝天白云下煞是好看。由于我坐在汽车右边的副驾上,手中的相机只能遗憾地端着。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沙尘暴到来的前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蓝天白云金雅丹——石倩手机拍摄</h5> 汽车离开柏油干道,拐上一条颠簸的砂石路,不一会就到了汉长城遗址。以沙土砾石夹红柳芦苇等植物层层夯筑的汉长城,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阻挡匈奴铁骑的雄姿已荡然无存,但这些历经2000多年岁月和风沙的侵蚀的断壁残垣,依旧绵延屹立在戈壁荒原之上。 <h5 style="text-align: right;">15点45分拍摄的汉长城可见远方的沙尘初起</h5> 在找景的镜头里,忽见西边天空黄尘渐起。因为在巴基斯坦经历过,我知道这是沙尘暴要来了,赶紧拍摄了几张留影,就赶忙喊大家快上车。这时瞥见汉长城边还有别家的两个妹妹在拍照,全然不知危险已经临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15点48分汉长城上已经是沙尘高扬了</h5> 我们刚刚关上车门,狂虐的沙尘暴就已到跟前。狂风吹起的飞沙走石打得车身乒乓作响了,霎时间天昏地暗,能见度一下就降低到不足10米了。我们打开大车灯望风而逃,来到玉门关(小方盘城),沙尘才稍小了一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15点49分半沙尘暴铺天盖地扑到眼前</h5> <b>玉门关</b> 因唐诗而闻名的玉门关,这个当年繁华的边关口岸,已随着逐渐干涸消失的西湖绿洲,被遗弃在戈壁荒原之中了。现在除了一座小方盘城的四围土墙外,什么都没有了。沙尘暴扬起的漫天黄沙中,远处隐约闪现的游客身影,在我眼中仿佛就是当年西行玉门关到西湖边打水被戍边士兵逮住的玄奘。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玉门关的大风沙尘中留个影</h5> 离开玉门关,我们右转向南回到直奔收费站柏油路,才走出沙尘暴。公路左边的远处,沙尘暴的黄沙依然滚滚向前,其前方的蓝天白云下,依然升起一个个黄色的小尘柱。走出戈壁左拐上G215国道后,我们又一次钻进了沙尘暴。狂风吹拂下的扬沙,像飞雪一样游移飘荡着横扫过车前的路面,直扑我们右边的鸣沙山而去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远处的游客在沙尘弥漫中走向玉门关</h5> 戈壁荒漠风沙蔽日,曾经辉煌的阳关、玉门关已被流沙围堵,敦煌已经站在了抵御沙漠化的最前沿。我正担心敦煌市在沙尘暴中是否狼藉一片时,汽车已经渐渐地走出了沙尘暴。眼前沙漠绿洲的敦煌市整洁干净,全然没有沙尘暴肆虐的痕迹,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选择并改造居住地的智慧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天高地阔的敦煌雅丹魔鬼城</h5> <h1><b>三、雪山冰川</b></h1> 冰川,对我们这些远居内地都市的人来说,就好像是一个遥远的梦,一个在地理和心理上都十分遥远的梦。今天我们就要去逐梦,去亲眼目睹、近身接触中国最美的透明梦柯冰川了,心中难免有些激动。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攀登上4200多米的透明梦柯冰川</h5> <b>祁连山 透明梦柯冰川</b> 起先是准备去七一冰川的,在得知透明梦柯冰川更原始,游人也更少去时,我们马上选择了这条导游司机都没走过的线路。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隔山远望祁连雪山</h5> “透明梦柯”为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的大雪山。大雪山是祁连山西段的最高山体,直插云霄的山峰四季白雪皑皑,无人惊扰的山谷万年空寂静幽。透明梦柯冰川位于大雪山北坡的老虎沟内,是祁连山区极大的陆型双支山谷冰川,也是距离城市较近的最容易进入和攀爬的冰川。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透明梦柯冰川的高德卫星地图</h5> 7日一早我们就出发了,一路向东,逐一告别敦煌市、鸣沙山、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我还在回味路边一闪而过“悬泉置考古遗址”标牌时(电视片《河西走廊》中重笔描写的驿站),汽车已经在瓜州南出口向右驶出高速公路,直奔三危山而去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透明梦柯冰川冰舌前留影</h5> 翻过光秃不毛的三危山,我们走进了锁阳绿洲,穿过绿洲最后的红柳林保护区,路边一个极高的石碑告诉我们,这里是“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锁阳绿洲与极旱荒漠就这样以极大的反差呈现到我们面前。 翻过石碑后榆林河水库的山岗后,又爬过一道山梁,坡下就是石包城了。到了这里,祁连山就毫无遮拦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祁连山前倾斜的冲积绿洲</h5> 自从看到祁连山晶莹的雪山,我手中的相机也忙开了,只可惜空气透明度不好。汽车又行驶了半个小时,在鹰嘴山村看到前面道路被栏杆拦住,左边的一个蒙古包是收费站,右边的一栋活动板房是保护区管理站。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冰川上拉开距离攀登</h5> 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说:进山的道路已经被洪水冲坏。陆续到来的六七辆越野车都已经打转回去了,我们的19座中巴车是肯定进不去了。可我们千里迢迢赶过来,实在是心有不甘。在鄢建华、石倩锲而不舍地软泡硬磨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同意用自己的越野皮卡送我们进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沿着冰川下冰雪融水形成的小溪上行</h5> 皮卡车走了很久,爬过一个盘山道,绕着山坡向左一转,柏油路面没有了,前面是一片巨大的鹅卵石滩地。洪水冲走了道路上的沙土和小石块,剩下的是蓝球排球大小鹅卵石,以及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沟坎坎,先来的好几辆车都在这里被挡阻了去路。进山的40多公里山路,到这里还没有30公里,当真是进已不得、退又不甘。好在管理站的司机十分熟悉这里的道路,皮卡车左歪右扭上仰下伏地颠过这百多米的烂路后,又在砂石路上飞奔了起来。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伸手仿佛就能抓住一片白云</h5> 路旁的一座雪山引起了我的注目,巨大的雪山坡面就像一个美丽的人脸,绕过这座“雪美人”山峰,背后就是透明梦柯冰川,可以说“雪美人峰”正是透明梦柯冰川的守护神。也是因为这座“雪美人”山峰较易辨认,我才对比出先前在飞机上拍到的祁连山冰川,正是透明梦柯冰川。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蓝天白云下的雪山仿佛是睡着了的美人</h5> 沿着“雪美人峰”山脚下的道路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被冰川洪水严重冲毁的道路与桥梁。在汽车走过新的混凝土桥后,我们来到右边的山崖旁,走上了扭曲起伏很大的临时道路。道路在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观测站板房建筑前左转弯,皮卡车在大鹅卵石堆砌的道路颠簸着一路上坡。我们在一个更陡的高坡前下车后,皮卡车一阵轰鸣冲上了坡顶。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与冰川石碑合影时已有了高反的痛苦——石倩手机拍摄</h5> 坡顶小平地中间立着的一块深褐色的石碑,上面六个鲜红的大字“透明梦柯冰川”,石碑后面的山坡下,便是透明梦柯冰川的冰舌。高山怀抱着的巨大冰川,似白云从蓝天上倾泻而下。前两天山上下了一场雪,让我们看到的梦柯冰川在艳阳映照下更加晶莹耀眼。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把登上冰川的喜悦写在脸上</h5> 大家聚到石碑前的合影,此地海拔高达4260米,姐妹们大多已因高原反应而难以露出愉快的表情了。各人的高原反应不一样,活动的范围也不一样。严重一点的3人基本留在原地,7人往前走了近百米,其中2人返回到停车处;石倩和罗志红2人下到冰舌处与冰川亲密接触,继续向上攀爬的最终只有我和鄢建华、肖世平3人。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海拔4260米上的高原反应让多数姐妹们少了笑容</h5> 我们拉开距离缓慢走过几百米松滑的碎石坡,在乱石坡的最高处休息补充了一点高能量食物后,一个一个地小心下到滚石坡与冰川体之间的小溪边,跨过水流急促的冰雪融水,谨慎地攀上乱石覆盖着的高大陡峭冰体,激动地站在了那千年万年前的寒冰之上。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巨大的冰川上显得如此渺小</h5> 踏着冰川上的碎石和积雪,顶着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迎着伸手可触的朵朵白云,我们贪婪地喘吸着清新冰凉而少氧的空气,向着纯净透明湛蓝深邃的天空一步一步地爬升。当白云飘过头顶遮挡住阳光时,高山的寒风随影而至,让停在冰上喘息的我们不免有些颤抖。但心情激动热血沸腾的我们,还是在冰川雪地上脱下羽绒服,庆祝自己登上了冰川。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冰川攀上海拔4300多米后的狂欢庆祝</h5> 像银色浪花样翻滚的连绵冰峰,在前面引诱我继续向上。由于担心没能上来的姐妹们高原反应严重,我们还是返身下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走完了上山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望着近在眼前的冰塔峰林 实在是心有不甘</h5> 返程途中,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因高原反应几欲半死的姐妹们,也渐渐地“活”了过来。看到路边肥嘟嘟的旱獭,因躲避飞驰而来的汽车,像肉团一样急速滚进最近的洞口,直呼“好萌,好可爱!”,还想逮一只带回去。我说:如果你抓到一只,今天就不能回去了,必须在这里隔离,因为这里是鼠疫的高发区,旱獭就是带菌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高大的冰川下喘息</h5> 返程一路下坡的皮卡车跑得快了一些,给坐在后面的胡冬梅带来了晕车的痛苦。来到收费站,我们换乘上来时的19座车,沿着来路飞驰而去。也许是因为高原反应和晕车严重消耗了体力,也许是因为返程的景色已经没有来时的新奇,姐妹们上车后很快就在摇晃中昏昏然了。当车来到榆林河水库,尽管蓝天碧水景色宜人,却只有石倩、方焕云和罗智红三人下车响应我的拍照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碧水蓝天的榆林河水库</h5> 其实此次行前,我最担心的是鄢建华,去年上九寨黄龙,海拔才接近4000米,她就高反严重了。因而这次出发前,按指南提前一周服用红景天,效果真的还不错。网上看到不少说红景天没用的,现在看来问题不是红景天本身,而是服用时间,或者说是要注意红景天起作用的时间。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我踩开薄薄一层片石滑倒 露出的是巨大的蓝色寒冰</h5> 在瓜州好好吃了一餐后,我们就上高速直奔嘉峪关市。途经双塔水库时,晚霞灿烂景色迷人,只可惜高速公路上不能停车。好容易看到有个紧急停车位,却被边上一个“观景台前方1公里” 的标牌忽悠。在一路前行的高速路上,我们只能扭着头看看晚霞美景了。随着汽车灯光不断地吞噬前方的道路,由红变紫的晚霞渐渐地暗淡了下去,黑色的天幕慢慢地拉上天空。晚上11点多,我们才进入嘉峪关市找到预订的酒店,一天数百公里的劳累奔波终于到头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冰雪融水在冰川脚下汇了成激流翻滚的小溪</h5> <b>嘉峪关</b> 8日一早起来拉开窗帘,祁连山的雪峰近在眼前,有“戈壁后花园”之称的嘉峪关市干净宽阔,全然没有“黄沙漫天、茫茫戈壁”之印象。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遥望雪山长城</h5> 由于昨晚与司机小魏约好上午10点来接,早已收拾清理完的姐妹们,9点半便的酒店楼下的大厅等候着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期待中等着出发——石倩手机拍摄</h5> “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这段小学课文,已深深地印在国人的脑海里。令国人骄傲的万里长城,在嘉峪关这里还有一段国力积弱的隐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登上嘉峪关古关城马道</h5> 当年正是由于明朝国力衰弱,放弃哈密、废弃瓜州、沙洲(今敦煌),并下令闭锁嘉峪关,才使嘉峪关成为了明代万里江山的西止点,明朝修建的嘉峪关也就成了万里长城的西起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雄关风云祁连雪</h5> 穿行于戈壁与冲积平原上的古丝绸之路,走到嘉峪山隘口,已是峡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关城就建在祁连山雪峰与嘉峪黑山之山谷最狭窄处的岩岗上,城关两翼的城墙龙游于戈壁瀚海之间。在蓝天白云和祁连山雪峰的映衬下,嘉峪关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 天下第一雄关楼前来一张</h5> 因嘉峪关的修建比山海关早9年,且关城建筑规模宏大、防御措施齐全,嘉峪关人更愿意说“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雪山前的古城上拉风</h5> 当年城楼前的浴血鏖战都已被岁月和风沙淹没,如今城墙内外已遍布各种娱乐和游玩的项目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如此清晰地展示给了我们。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姐妹们在嘉峪关古城门洞中放飞心情</h5> 参观嘉峪关关城的门票只有联票(包括第一墩和悬臂长城),而这捆绑的两个景点一南一北,各距关城8公里,之间却没有连通的公交车,更没有区间车,这种“不提供服务,只捆绑收费”的恶劣“官商”作风实在坑人,我们只有舍去了其它两个景点。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嘉峪关关城</h5> 吃完中饭,我们即告别嘉峪关市赶往张掖。 <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有点水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15年7月初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1年6月修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于金银湖万科高尔夫</span></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 上篇《前言、大漠戈壁、雪山冰川》到此结束,谢谢观看,<br>请关注后续的中篇《丹霞彩丘、峡谷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