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乐毅(东周.战国)——读史点记(《纲鉴易知录》之六十)

水之流

<p class="ql-block">   能为善作兴,</p><p class="ql-block"> 信义底色浓。</p><p class="ql-block"> 本性仁心重,</p><p class="ql-block"> 君子始礼终。</p><p class="ql-block"> (“乐毅”: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人,魏将乐羊后裔,军事家、战略家,先任燕国亚卿、上将军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后受燕昭王猜忌无奈投奔赵国,封望诸君。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乐毅、羊祜、诸葛亮、谢安、韦睿、岳飞等,儒将也。”——《盛世危言》。相关轶事典故有乐毅树等)</p><p class="ql-block"> (“能为善作成”:赧王三年即前312,燕昭王即位即以谦卑的态度和丰厚的礼物来招揽贤人,乐毅从魏国前来被任命亚卿,国家大政由他处理。赧王三十年即前285,齐湣王灭掉宋国便骄傲起来,接着又侵犯楚国和韩、赵、魏三国,打算吞并东、西二周由自己来当天子;燕昭王派乐毅邀约赵国,利诱秦国,联合楚国和魏国,因各国诸侯痛恨齐国骄横残暴都答应联合攻打它。第二年,燕国调集全部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一并率领秦、魏、韩、赵各国军队前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岸交战,齐军大败;乐毅亲自率领燕军以不可阻挡之势追击败退的齐军,进而攻下临淄;齐湣王出逃,乐毅把齐国的宝物和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昌国即今山东淄博东北,让他留下继续攻占尚未攻克的齐国城邑。乐毅听说画邑——今山东益都西北人王蠋贤能,命令燕军不得进入画邑三十里以内的地方,并派人去请但王蠋不肯前来;燕人说你不来便在画邑大开杀戒,王蠋说:“我听说,忠臣不侍奉另一国的君主,烈女不再嫁给第二个丈夫。齐王不听我的劝告,我引退到郊野种地。国破君亡,我不能保全他们,你们又打算用军队劫持我。与其不讲大义地活着,不如死了!”便上吊而死。乐毅开始整饬军纪,禁止侵夺抢劫,礼遇在野的贤人,从宽征收赋税,废除残暴的法令,整顿往日的政务,齐国百姓都很喜悦;他还在城郊祭祀齐桓公和管仲,为王蠋修坟培土。六个月内,乐毅攻克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并设置郡县)</p><p class="ql-block"> (“信义底色浓”:赧王三十六年即前279,齐国领土只有莒城和即墨久攻不下。之前乐毅围困二城,历时一年不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包围;在离城九里处筑起营垒,还发布命令说:“不要捉拿出城的百姓,还要周济困顿之人,让他们重操旧业。”三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把二城攻下来;有人向燕昭王诬陷乐毅:“乐毅智谋过人,先前一口气攻下七十多座城邑,现在只有两座没有攻克。这不是乐毅没有力量拿下二城,而是打算靠军队的威力来压服齐国百姓,以便南面称王。”在这种情况下,燕昭王设下酒宴大会群臣,将说这番话的人拖出斩首,还派遣国相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安,不敢接受,回信表示誓死不肯从命。从此,齐国人佩服乐毅不眠大义,各国诸侯敬畏乐毅讲究信用,没有人敢再图谋他。不久,燕昭王去世,即位的燕惠王从当太子时就不满乐毅,加之田单又使反间计,于是燕惠王就派骑劫代替乐毅领兵;乐毅便逃亡到赵国,从此燕军愤怨惋惜不再和衷共济,进而齐军打败燕军收复了所有的领土)</p><p class="ql-block"> (“本性仁心重”、“君子始礼终”:赧王三十六年即前279,赵惠文王打算与乐毅谋划攻打燕国;乐毅哭泣着说道:“我过去侍奉燕昭王,就如现在侍奉大王一样。如果我得罪了大王,到了其他国家,终身不敢打赵国奴隶的主意,更别说去打大王后人的主意了!”赵惠文王只好作罢,还把观津——今河北衡水县东封给乐毅并加号望诸君。燕惠王唯恐赵国任用乐毅对燕国不利,便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也不无歉意地说:“将军抛弃燕国,归附赵国,作为替自己打算倒也可以,但是你怎么报答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情意呢?”乐毅表示:“身免祸难,建立功勋,来显示先王业绩,这是我的上策。遭受诋毁侮辱,损害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在燕国蒙受了意外的大罪,便想借助赵国的宠信报复燕国来为自己谋利,在道义上我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古代的君子与别人断交后,绝不说那人的坏话;忠臣离开祖国,也不为自己的名声辩护。我虽不才,却也多次从古代君子那里受到教益。”于是燕国便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也再度与燕国往来通好,最终在赵国去世)</p> <p class="ql-block">注:阁片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