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奇视界之闺蜜四人行赤桐城泉州(一)

星星猪宝贝

<p class="ql-block">泉州,位于东海之滨,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p><p class="ql-block">它在国内的知名度似乎不高,但地位却不容小觑。</p><p class="ql-block">泉州GDP远超福建其他地方,经济总量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晋江网文,大型网络小说阅读网站,近年的电视剧大IP,出自晋江文学城的作品多到数不过来。</p><p class="ql-block">而我一直想要去泉州看看,是因为香港的好友施施姐。她祖籍泉州,常常给我寄泉州美食。请原谅一个吃货对美食的向往……😋😋😋</p><p class="ql-block">终于开启了吃货四人帮的泉州之旅。</p><p class="ql-block">长沙飞往泉州晋江机场约1个半小时,往返机票1080元。</p><p class="ql-block">在入住的民宿三五小筑在古城,靠近西街、中山路,出入极其方便。独立的闽南风情小院,带三间卧室,可以入住6人,带厨房、洗衣机、可做饭,整栋房价约600左右每晚,自助入住。</p> <p class="ql-block">民宿里的茶室</p> <p class="ql-block">地面是典型的闽南风情地砖。</p> <p class="ql-block">下了飞机抵达民宿的时候,阳光有一点强烈。四个女人躲在民宿里折腾,由团长负责给大家美甲😜😜😜团长必须是多才多艺的😜😜😜</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傍晚出来觅食</p> <p class="ql-block">出发的第一天凑巧是小蛇果果的生日,祝姑娘生日快乐,永远十八🎂🎂🎂🌹🌹🌹</p> <p class="ql-block">鉴于在台北西门町阿宗面线对味觉的不美好记忆,大家对面线糊一开始是抗拒的。由于闽南朋友的极力推荐,我们还是试了一试。果然,这才是面线糊打开味蕾的正确方式。还有一直偏爱素食的汤小姐抱着醋肉啃得真欢,开启了她的食肉模式😂😂😂</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民宿在古城区奎霞巷。</p><p class="ql-block">街道沿袭旧制,南北为路,东西为街,间杂有小巷,古城格局一目了然,非常适合用双脚丈量。</p><p class="ql-block">出门不远就是中山路。</p><p class="ql-block">走在中山路上,街两侧的百年骑楼,沿街廊柱式的骑楼结合闽南民居特色,又融入南洋海外精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p><p class="ql-block">“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后一句说的是泉州的中山路(过去叫做南北大街)。</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民宿出来,沿着奎霞巷往东去往中山路的方向,结满了芒果的大树旁,有一家肉燕老店,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奎霞巷的隔壁巷子就是花巷,这家粉红色充满少女心的教堂就藏在这个古老有诗意的巷子里。</p> <p class="ql-block">奎霞巷出来穿过中山路,对面的巷子里就是觅鲤文创园,由有60多年历史的泉州纸品厂改造,是一个年轻人喜爱的地方。也算是老房子的新生了。</p> <p class="ql-block">文创园内不错的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容易就莫名的嗨😃😃😃</p> <p class="ql-block">从觅鲤出来,沿着中山路的骑楼继续慢慢逛</p> <p class="ql-block">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路骑楼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泉州有识之士提议“旧城改造”,以打破明、清时期以来泉州古城长期闭塞的落后局面。1924年,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骑楼街道的南北大街全线贯通,其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今日已成步行街的中山路上,那些残留在骑楼外墙上的繁体字店名,正如它们经历过的年代一样,已成为一段段历史,湮灭在红尘往事中。</p> <p class="ql-block">古城区叫鲤城区,多鲤鱼雕饰</p> <p class="ql-block">金鱼巷。</p><p class="ql-block">泉州的气质,就藏在这些街头巷尾</p> <p class="ql-block">海疆图书馆、刘胜裕总行大楼、新华书店、侨光电影院门楼等等,都是中山路上别具特色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新华书店已成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骑楼的商铺中间会常常看到这样狭窄的小巷子</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上的泉南基督教堂,原为清靖海侯施琅书塾旧址。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到泉州传教,清同治五年(1866年)即于施琅将军新花山旧址购地设布道所。光绪三年(1877年)3月改建为教堂。</p><p class="ql-block">泉南基督教堂旁的这一家已有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理发厅是中山路不折不扣的历史见证者,至今,店内保留了最传统的理发工具和工艺。</p><p class="ql-block">来这里理发应该是一种情怀的寄托吧。</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泉南基督教堂往北是钟楼,钟楼的一侧是西街,另一侧就是东街。</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落成的白色欧式钟楼,1934年建设东西街十字路时建的标准钟楼,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地处福建泉州古城西隅。<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街不算长,但却古色古香,沿街古巷纵横交错,从街头走到街尾约有一二十条古巷,把西街与古城紧紧地串联起来。</span>这条街有三朝巷、旧馆驿、台魁巷、井亭巷、帽巷、裴巷、古榕巷、通政巷、甘棠巷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条千年古街,曾经居住过历朝历代的官吏和名人,据统计,已知历史名人故居含遗址有二三十处,自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p><p class="ql-block">西街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狭窄得只能一个人行走的小巷子</p> <p class="ql-block">台魁巷,在巷口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棵枝叶茂盛的“白来叶”老树,紧挨着一座房子生长,郁郁葱葱,粗粗的树干顽强地从地上伸出,一步步向天空扩展绿色的空间,然后将许多粗枝大叶,横斜在巷子两边的厝顶,就在老树边的一间老屋,却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保和堂白塔疔膏,据说是老泉州人治疗痈疽疔疖的一味灵丹妙药,至今在东南亚华侨中仍颇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西埕是目前西街里改造后一个文艺小清新很适合拍照打卡的地方,有很多拍照打卡点。比如白岩松网红语录墙就在这个巷子里。</p><p class="ql-block">埕是庭院或场地的意思。<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俗话说:“有厝无埕只是家,有厝有埕才是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很具有古早味</span>的ICBC的招牌</p> <p class="ql-block">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开元盛世之下,统治者开始崇尚佛教,各地开始兴建“开元寺”。而保存至今,能被成为“大开元寺”的,全国独这一处!</p><p class="ql-block">泉州的开元寺原为莲花寺。开元寺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2年,距今1300年历史,称得上数一数二的“古早”,它算是不热门的泉州的最热门的景点,它的几大看点!第一,东西塔。西塔名仁寿东塔叫镇国,历经明朝一次八级地震仍岿然不动,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一对石塔,一度还是鲤城最高建筑。第二,五方五佛。第三,东西交融的梁柱。第四,飞天。殿内石柱与桁梁连接处精妙设计有二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繁复艳丽的展翅天女,梵文称“频伽”。是泉州市标城雕“飞天”的原形。第五,勤佛日,每逢农历廿五廿六,来参加开元勤佛大会的信众随法师诵经勤佛,绕寺数周,祭品、鲜花和香烛堆满寺庙,可谓奇观。全年一共有12场勤佛日,头敬和尾敬是最热闹的:正月头敬许愿,腊月尾敬时亲自还愿。另外,开元寺内有古沉船陈列馆十分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传说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因此有“紫云”二字揭于山门。</p> <p class="ql-block">“桑莲法界”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佛教力量。</p> <p class="ql-block">“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泉州开元寺天王殿内的一对楹联,为宋朝理学大家朱熹所题。民国十四年重修开元寺时,这一楹联也由弘一法师重书。</p> <p class="ql-block">虔诚地祭拜</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开出莲花的千年古桑树</p> <p class="ql-block">寺中有两座建于宋代的大石塔——泉州东西塔,<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就是镇国塔和仁寿塔,</span>为中国四大名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自古有赤桐城之称,赤桐花是泉州的市花。没有赶上赤桐花开,却遇上了火红的凤凰花。</p><p class="ql-block">东塔镇国塔下凤凰花开得火艳。沧桑的古塔,怒放的花朵,历史与现在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东塔代表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西塔象征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p><p class="ql-block">两座塔都雕刻表情各不相同、个性鲜明、形态逼真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一抬头,似佛光普照</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宫殿屋脊,“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这些都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如鸟斯革,</p><p class="ql-block">如翚斯飞</p><p class="ql-block">红墙黛瓦的斑斓下,是闽南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张扬而隐忍。</p> <p class="ql-block">寺庙里的竹子都似长得颇具佛相</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内尊胜院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弘一法师纪念馆,</span>陈列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是近代史上的传奇,林语堂赞之:“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张爱玲曾感叹:“在弘一法师的围墙外,我是如此卑微。”</p> <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看到大师的绝笔“悲欣交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想到大师</span>极致一生,归于平淡,也是百感交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p> <p class="ql-block">从开元寺出来,西街游客服务中心的天台上眺望远处,东西两塔,古街道都跃然眼前。这里是将东西两塔一齐收入镜头的绝佳位置。</p><p class="ql-block">为了阿蓉(汤小姐)的靖哥哥,特意拍下塔顶入镜照一张😂</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钟楼处往南走不远,即到“泮宫”。《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p> <p class="ql-block">门楼建于北宋年间</p> <p class="ql-block">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融汇了大量外来宗教文化元素,泉州寺庙里的很多雕饰多为西洋风格的天使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泮宫门楼穿过,走过泮池,即到文庙。泮池与泉州的内河相连,可通潮汐,保证旱时不枯、涝时不溢,使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活性。同时兼具蓄水消防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蔡清祠是泉州府文庙的第一座乡贤专祠,始建于1570年,建筑简朴,基本保留明代风貌。建筑后是参天古榕树,果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p> <p class="ql-block">“出砖入石”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用倒塌房子的残存砖石瓦砾来建新居,富有创造力的闽南人将它糅合在一起进行有规则的混合砌筑。石为竖砌,砖为横叠,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石块与砖互相对调,使其受力状态平衡,墙厚40cm左右前后砖石对搭,使用泥水浆石灰粘合,辅于壳灰红糖水,砖通常要比石块面略出来一点,即形成“出砖入石”的特点称谓。</p><p class="ql-block">“出砖入石”透露着浓浓闽南味,在建筑上达到功能和审美的一个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榕树下,笑得开怀的汤小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迁址于宋,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 副阶周匝和重檐庑殿式,在历代修葺中都被完好保存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大成殿是文庙建筑群的核心,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面阔七间,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龙纹柱身、殿内通饰彩绘等建筑做法,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建筑规格,反映了宋元海外贸易带给泉州的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统是泉州最具神秘感召力的特色所在。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p><p class="ql-block">泉州南音传习所 每天免费的南音表演,就在文庙这个古色古香的古厝里准时开演。</p><p class="ql-block">南音千年流转,至今生机勃勃,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从文庙的这个大门穿出,就是涂门街。</p><p class="ql-block">单单一条千米长的“涂门街”,有16处宋元遗迹。有人称泉州是活着的宋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庙出来往东,就是清净寺。清净寺是元代对清真寺的古称,</span>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当时泉州乃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接踵而至,穆斯林盛极一时,形成“回半城、半蒲街”的盛况。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整体为石构建筑,仿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而建,明善堂为四合院风格,整体文化叠加,宏大庄严,雄伟肃穆。</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也是泉州之行唯一需要购票参观的景点(3元/人)。伊斯兰教对着装有要求,切记不要穿露膝短裙。芳团长因穿了膝以上短裙,被拒绝入内。</p> <p class="ql-block">泉州受阿拉伯文化影响众多,清净寺正对面的民居建筑从浮雕到窗到屋顶到骑楼的门都颇有古伊斯兰风情。所以以前对闽南人爱花花绿绿的地砖感到奇怪,现在想来大抵是受中东文化的影响而已。</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对面的门楼,匆匆过往的行人,充满了市井气息,宗教与生活和谐的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过,“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旁就是著名的斯丹姜母鸭店了。味道确实不错,推荐。马路对面就是非常有名的好财成牛肉店,也很推荐。泉州人爱吃牛肉,牛排馆遍地,但此牛排非彼牛排,乃是混合了南洋特色的改良版。</p> <p class="ql-block">锡兰侨民旧居位于涂门街,锡兰是斯里兰卡的旧称,这座清代古大厝一边是古老的清净寺一边是香火旺盛的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在涂门街,多元信仰交融于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文庙、本地教派和谐共处,你都可以找到古老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锡兰民居与清真寺近在咫尺,教堂与寺庙同框,古厝与洋楼共存,仿佛每一分钟,都在与历史擦肩。</p> <p class="ql-block">泉州关帝文化是闽南文化乃至闽台文化重要的一支。</p><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是 泉州 古城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道教庙宇。始建于宋代,庙内香火终年旺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现为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p><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内堂禁止拍照,所以虔诚地上一炷香才是来关帝庙最好的打开方式。</p> <p class="ql-block">香火,像是泉州的城市气味。</p><p class="ql-block">朱熹描写过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p><p class="ql-block">一大早,街上的行人还比较稀少。可是从城市各个角落汇集到关帝庙来的人就很多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果说,有哪一座城市,真的是「半城烟火半城仙」,那它一定是泉州了。</span></p><p class="ql-block">泉州籍作家蔡崇达在自己的书《皮囊》中,这样形容自己家乡的小镇:</p><p class="ql-block">“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有魂灵,人与鬼神亲近地生活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悬山式曲线燕尾脊气势恢宏,屋顶屋檐雕龙画凤,多彩的装饰奢华不失稳重,让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关帝庙不可错过的还有厝顶、梁柱和基座上无处不在的护刹龙的彩雕,配上闽南燕尾脊优美而傲气。</p> <p class="ql-block">泉州建成千年左右,仍然存在的寺庙有56座。走在泉州街头,根本不需要刻意探寻,就能与各种宗教文化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去天后宫的这天,沿着中山南路到水门巷去吃早餐。</p> <p class="ql-block">在水门巷附近的花桥,是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北宋神医——吴夲生前行医赠药的医所,济世传承800多年。</p><p class="ql-block">如今,慈济宫里仍设有花桥赠药义诊所,常年有名医坐诊,为百姓施医赠药。在泉州人心中,花桥慈济宫不仅是一座庙宇,更是对慈善精神的一种信仰和坚持。</p> <p class="ql-block">水门巷是一个美食林立的小巷,这一家的面线糊及猪血汤都炒鸡美味</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门前有一大片遗址——德济门遗址。</p><p class="ql-block">宋代泉州海外贸易空前兴盛,城南紧邻晋江,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外商云集的地段,泉州城因应经济发展形势南扩,沿江岸设城垣,兴建德济门。现考古发掘的德济门遗址,年代涵盖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由北向南分别由宋代城垣遗迹、宋元壕沟、元代及明代城墙遗迹、瓮城等系列遗迹组成,城门基础下发现有10余方宋元时期的伊斯兰教、景教、印度教等石质构件。</p><p class="ql-block">德济门遗址是古泉州(刺桐)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物质空间见证,诠释了宋元时期海外交通和贸易对泉州城市格局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侧面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最早称“娘妈宫”,天后是湄洲女的代表,是所有妈祖庙中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仍保留着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的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从文庙的南宋木构,到天后宫的清代大殿,这种华美的闽南建筑风格已深深映入脑海,植根心田的醉美愈发醇厚,但丝毫不觉有半分审美疲劳。</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旁的秉正堂石花膏已有百年的历史。晶莹透亮的石花膏,混合各式各样的鲜果,便成就了一碗老少皆宜的美味四果汤。吃上一碗清爽的石花膏,足以消融夏日所有的燥意。</p> <p class="ql-block">石花膏清凉解暑,是泉州人夏天不可或缺的夏日饮品。石花膏的原料石花草,是跟海蛎等壳类生物长在海里礁岩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种食用海藻,属红藻类植物。</span></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喜欢的林记正泉茂绿豆饼也在天后宫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