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海外记忆(美国)17

吴勉坚(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美国在二战期间颇有名气的“无敌号”航空母舰,心中油然产生一丝滑稽感。这艘曾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钢铁怪物,此时却无可奈何地躺在东河之滨,历史似乎总忘不了与那些狂妄分子们经常开一开滑稽而残酷的玩笑……</p><p class="ql-block"> 巴士一拐弯,即直奔联合国大厦。</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大厦地处曼哈顿的东河之畔,原为一片茂密的棉花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美国国会决定邀请联合国到美国设立永久总部。后洛克菲勒家族以850万美元买下这片土地并赠送给联合国,同时纽约市政府为表示诚意也赠送了邻近的一块土地,并使联合国享有海岸权和通行权。</p> <p class="ql-block">(“无敌号”航空母舰经历过二战和越战,因多次受伤被戏称为“不幸者”甚至“老弱号”,1974年退役。) </p> <p class="ql-block">  ( 联合国总部大厦位于纽约曼哈顿东侧,建成于1952年,是世界最早使用玻璃幕墙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联合国成员国五颜六色国旗的拥簇中,因长方体外形被称为“火柴盒”的联合国大厦颇有气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一看去,洛克菲勒家族似乎是在做一桩赔本买卖,实际则不然。除了在政治方面获取好处之外,在经济方面也颇有收益:联合国大厦周围地价由此暴涨,而洛克菲勒家族则早已买下所有权……</p><p class="ql-block"> 尽管地处曼哈顿,但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一洗商业区繁华嘈杂的闹市气氛。大楼为一栋高达39层的盒式建筑,现任秘书长加利的办公室设在第38层,大厦会议楼此时正在召开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年会。</p><p class="ql-block"> 据说为破坏这届年会,恐怖分子扬言要炸掉联合国总部,所以此时此地给我的印象是剑拔弩张、如临大敌,好像要打世界大战一般:几架武装直升飞机,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盘旋警卫。大厦周围聚集着许多荷枪实弹、穿着深蓝色戎装的联合国警察,一个个象闹思想情绪似的紧板着脸。两名警察骑着高头大马象哼哈二将一样守卫在大门口,不知是出于传统习惯,还是想增添几分戒备森严的气氛?还有一些便衣警察则牵着警犬,专门对进出的每辆汽车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记者们自然是喜欢凑热闹的,大厦前停满了各种采访车,许多身背着摄影机或提着公文包的记者们象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窜……</p><p class="ql-block"> 怀着兴奋的心情跨进这块“国际领土”,迎面就看到一尊颇有名气的青铜雕塑:一把左轮手枪的枪管被打成一个结,这是1988年卢森堡大公园的赠品。它在无声地表达着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良好意愿:变战争为和平!</p><p class="ql-block"> 在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之后,进入棕色圆顶的会议大厅。在这里,可以看到成员国馈赠的纪念品,都是一些世界名人大师、能工巧匠的杰作。如瑞士赠送的子午线金属球吊在大厅中央,因地球自身旋转的作用即按一定的频率两边摆动,人们称之为“世界钟”。纽约市政府赠送的立体雕塑也颇具特色,由长短不一的金属棒组合,代表着纽约的摩天大楼群。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色彩奇异的壁毯,似乎属于印象派美术图案,为比利时所赠。这幅壁毯用总长151246公里的丝线织成,可绕地球的赤道四周……</p> <p class="ql-block">  (枪管打结的手枪,是联合国大厦外的标志性雕塑。设计者为瑞典藉艺术家,因其好友死于枪杀而激发灵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联合国大厦的大厅内,可以观赏到各个成员国赠送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精美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大厅内还悬挂着联合国成立以来六任秘书长的画像,右侧第一幅为时任秘书长埃及藉的加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每年到联合国大厦参观的游客达60余万人。人们除了观赏这块奇特的“国际领土”外,还能耳闻目睹穿着各种服饰、操着不同口音的各国代表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旁听他们进行唇枪舌箭的辩论。遗憾的是,由于此时这里正在紧张的气氛中举行年会,我国的钱其琛外长已率团与会,昨天克林顿总统也来此作了一番演说,因此会议厅不予开放……</p><p class="ql-block"> 在大厅墙壁上,展示着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居民的头像,并标有用各种文字书写的口号:“欢迎到联合国来,这是你们的天地!”在旁边,还展示着近些年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饥荒、战争与灾害所造成损失的真实照片,惨兮兮的镜头令人目不忍睹。在左侧的厅堂边,陈列着各国儿童绘制的反映世界和平心愿的图画,虽然水平不算很高,但用意则不容半点忽视:这个世界真的充满了危险!</p><p class="ql-block"> 目前,联合国的全部工作人员达4万多人,全年总预算在25亿美元以上。由于某些成员国有赖帐行为,致使联合国财政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爱好集邮的女儿买点纪念品,我特意来到设在大厅底层的联合国邮局,挑选了两套邮票。据说联合国的邮政系统享有如此特权:凡在这儿发往世界各地的邮件,接受国的邮政部门必须尽义务免费送达,并保证在三天之内完成……</p> <p class="ql-block">(小巧玲珑的联合国邮局,设在大厅的底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发张当年在打结手枪雕塑旁的留影照片,以表达内心憎恨战争的强烈意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3年9月28日于纽约</p><p class="ql-block"> —摘自拙作《大洋彼岸掠影》(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