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校园追忆

东山龙

<p class="ql-block">  近日,有年青校友询问当年在北理工上学的故事,钩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已经是奔六的人,现在的记忆力大不如前。但奇怪的是,有关三十多年前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忆却是很清晰,好像就在昨天。于是就整理成文,与各位同学、校友共分享。</p> <p class="ql-block">  我1982年考大学,进入北工(当年还叫北京工业学院),纯属偶然。</p><p class="ql-block"> 报考志愿时,对北理工一无所知,只是想到北京上学,另外还比较喜欢化学。当时,北大没敢报,北化只招2人,就报了北工化工系,于是就成了北理工的校友。</p><p class="ql-block"> 报到之后才知道北工是一个军工院校,化工就是火炸药,把我分配到化工机械专业——我比较头痛的专业,还是对我这个城市考生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当时住在7号宿舍楼,很旧的楼,楼后面空地上长着1米高的杂草,很是荒凉。这让我大吃一惊:这就是我的大学校园?</p><p class="ql-block"> 后来,学校组织新生公益劳动,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除草,同学们还捉到一只小刺猬!可见当时校园的生态是何等地贴近“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当年学校里还有一个“禁区”,常年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守卫,闲杂人等不得进入。虽然有老乡在此当兵,有幸到兵营闲聊和蹭饭,了解当兵之苦,但至今也不知道禁区里曾经有什么秘密!</p> <p class="ql-block">  当然,学校面貌很快就有了改观。</p><p class="ql-block"> 大二时,学校修建了北京市第一个网球场。我们学校的体育系老主任会打网球,过去经常陪万里同志(国务院副总理)打网球,于是动员学校率先修建了网球场,並义务教学生打球。</p><p class="ql-block"> 于是,比较喜欢猎奇我,咬牙花了9元钱买了一只竹制网球拍,开始学习打网球,並成为一生爱好。</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经常可以骄傲地说:很难遇到比我球龄更长的网球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大三时,在教学区主楼后的花园里,学校修建了当时中国第一个音乐喷泉,也让我们得意了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学校花园里有几株柿子树,很高大,柿子的品种特殊,个头很大,暑假前,总有胆大的同学去偷偷摘一些青涩柿子,放在宿舍捂上一周,软了之后,绝对是美味。</p><p class="ql-block"> 后来,似乎再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柿子了……</p><p class="ql-block"> 在宿舍区和教学之间,曾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大约有3/4足球场的面积,是学校的露天影院。</p><p class="ql-block"> 放电影时,会有预告,空地上支一个很大的银幕。由于银幕大,距离远,我们学校的电影放映机是经过光学系老师特别改制的,号称是全北京放映距离最远的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不用买票,进出随意……</p><p class="ql-block"> 《黄土地》、《第一滴血》,这些令人难忘的电影,都是在北理露天影院感受的。</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全社会都处于一种探索、发展的状态,是一个值得追忆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能考入北理工的学子,大都是各地学校的佼佼者,大家五湖四海,性格各异,四年下来,我们67821班形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至今仍然相亲相聚,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大一的时候,恰逢四川熊猫栖息地竹子开花,熊猫面临生存危机,班级同学建议:应为抢救大熊猫做点事。</p><p class="ql-block"> 于是,班干部分头联系校团委、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动物园,整理资料和宣传品,周末在首都体育馆门口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这在北京高校圈,应属独一份!</p><p class="ql-block"> 那时,班级活动比较多。访问圆明园、爬长城、看香山红叶……,班集体的意识,就是这样逐渐形成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亲身参与了建国35周年阅兵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阅兵,北理工有500多学生参加,负责体育方阵的队列。我们82和83级学生为主体,整整一个学期的下午,都用来队列训练,苦不堪言。队列训练耗时费力,耽误学习,但却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李宁、朗平等著名运动员,都站在花车上,伴随着我们的步阀行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年,寒门也能上大学。班上不少同学享受全额助学金,报到时只带一套简陋的铺盖,就开启了大学生活:书本免费,住宿免费,每月发放22元饭票……</p><p class="ql-block"> 四年中,我们从来都是囊中羞涩,从来不敢乱花一分钱。</p><p class="ql-block"> 当年,逛一次王府井来回车票要2角4分,而门口的天天饭店,一大杯生啤才2角5分钱!</p><p class="ql-block"> 于是,同学们大都学会了“逃票”。</p><p class="ql-block"> 当年北京的公交车还属于国营性质,售票员对于大学生逃票极为宽容,每每从魏公村站开始,售票员就把票夹收了,对于在农科院站(北理工所在地)一拥而下的众多学生,从不检票!</p><p class="ql-block"> 80年代,真是一个宽容、开放、乐观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我的班级(67821)也是一个特别团结、特别有凝聚力的集体,直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班集体活动经费,我们居然组织同学在学校检废品,换成几元钱的班费!这种神操作,估计是北理工乃致全中国也是独一份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坚持了两年时间记团日志,大家每天轮流在团日志上写下当天的所思、所想,或者一些建议。现在翻看当年青涩、质朴的文字,真是恍若隔世,青春不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体育水平特别高。足球水平几乎是孤独求败,占龙同学几乎从不上第四节课,总是提前占据足球场,约好挑战的班级,最后灭之。</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有三个校田径队正式队员,有院系标枪冠军,有校蓝球队队长,有专业足球守门员,到如今,据说4乘100米接力的班级纪录,至今末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年代的北理工同学,大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p><p class="ql-block"> 在体制内工作的,有的成为长安集团、中金集团、燕化集团的高管或者技术大拿;有的成为大学教授、院长;还有的自主创业,成为外贸、外企、生物、园林、精细化工方面的专家或老板。</p><p class="ql-block"> 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大三时响应兵器工业部军转民战略,改学汽车发动机专业,由六系、八系和一系相关专业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班32822,所以,我的同班同学比一般同学要多一些。</p><p class="ql-block"> 毕业时,曾经代表82级校友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豪情万丈,以为自已能干一番事业。但时运不济,兴冲冲地到企业报道上班,却被告知:企业已经不搞发动机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还是统一分配的年代,也是军工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不甘在企业混日子,经过曲折和努力,先后从事了外贸、产权交易、财产保险工作。跨界较大,接触面也较广,总是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领域。虽然一直在努力,却是一事无成,对此,些许有些遗憾。</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却没有丝毫的自卑或郁闷,反倒对我们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现在,利用工作闲暇时间,从事北理工陕西校友会企业俱乐部工作,聚集校友,创造价值,也蛮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这届同学都即将退休。回忆过往,大家在各行各业都有奋斗,虽然成就不同,但都曾经奋斗过,无怨无悔。正所谓:</p><p class="ql-block"> 高官厚禄,不如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光彩夺目,莫若低调从容。</p><p class="ql-block"> 祝愿各位同学:</p><p class="ql-block"> 笑口常开,无视人生营营苟苟;</p><p class="ql-block"> 从容生活,坦然面对世道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0日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