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何寨

艾和兵

<p class="ql-block">“何寨山”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辖区内西向,屹立于巴水河东岸。河对岸是团风县。属大别山腹地的崎山山脉,海拔500米,蜿蜒数十里,由3座山峰相连,花潮溢彩,姿容迤逦,其间错落别致着几十余处历史自然景观。彼岸鹤立一座六方宝塔,河面倒影,迷倒游人。与何寨山交相辉映 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何寨山在“太平天国”时期闻名遐迩,主峰之巅至今仍存有当年百姓乱世逃生所修葺的石城。与三角山、斗方山并称浠水三大名山。“何寨山与太平军”的历史,被列为浠水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p><p class="ql-block"> 何寨因“何寨山”而得名。“何寨”的声誉自古以来响彻鄂东大地。巴水河是何寨人们的母亲河,那么可以说“何寨山”是这里方圆数十里人们的“父亲山”。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何寨”命名为何寨人民公社、何寨管理区、何寨党总支。目前团陂镇党委下设何寨总支委员会,下辖窑上铺村、何寨村、何家大树村、王庙村、枫树塆村,观音寺村和李岗村等七个村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何寨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早已浸润着红色基因,搏发进取精神!这里的我辈,均以“何寨”为荣,以“何寨”为耀。世世代代,相继传承!</p> <p class="ql-block">据志载,早在中国共产党1921诞生的次年,本县蔡河人郭芬 在武汉商科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本县南凉人南铸新(亦名南超人)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共旅欧支部。以后我县陆续加入共产党的有胡铁生、程咏吾、杨国翰、杨瀛、潘悫、卢蔚林(女)、程德仪(女)、胡天铎、涂治等30余人。是他们把马列主义的进步书刊和革命思想传回家乡,同时也首先传到了我县北部山区何寨,为蕲水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到1926年蕲水县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本县旅省学习的学生100余人,于同年回乡开展革命活动,促进了国共合作。1927年根据董必武的指示,陈潭秋来蕲水指导工作。5月中共蕲水支部扩建为中共蕲水县委员会。党领导下的我县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参加工人协会的会员2266人,农民协会的会员8万多人,妇女协会会员1万多人。……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军夏斗寅部6月窜至本县,破坏革命。汪精卫“七·一五”大搞“排共”,不久,桂系统治湖北,皮宗荣任蕲水县长兼黄州八属清乡司令,残酷镇压革命,屠杀共产党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遭到失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初期,即1930年春,红一军政治部派黄冈但店的华山同志来何寨开展革命活动。首驻何寨山龙泉寺,发展党员26人,其中大部分是团陂籍人士。由党小组发展为党支部。在鄂东特委吴致民领导下,积极开展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久并入十三庙特别支部。 1932年6月,红二十五军解放罗田县城建立蕲(水)黄(冈)罗(田)边区工作委员会,属红山(英山)中心县委,下辖团陂十三庙特支委下的十个党支部,党员近百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6年4月,黄冈县委成立3个区委,其中第三区委工作范围包括浠水何寨一带,区委书记漆先庭。当时也正值新四军成立之际,上级党组织指派汪少川、漆先庭率便衣队到何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新四军筹粮筹款。</span></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向东挺进。张体学担任留守处警卫排政治指导员。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活动,公开打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亮出新四军四支队驻七里坪留守处,挂牌在东边的袁家河。张体学同时调任黄冈中心县委常委、军事部长,领导黄冈地区的抗日武装。7月22日黄冈中心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当时敌、友、我形势,提出战斗任务,开展筹枪、筹粮、筹款工作。10月,在黄冈县贾庙孙家冲张家山正式成立“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张体学任队长,刘西尧任政委。他们指挥部队到淋山河、新洲公路沿线,贾庙下三区、上巴河、回龙山、浠水何家寨等地活动,每到一地,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提高我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年底,挺进队已发展到400多人枪,部队一面抓紧训练,一面分头在贾庙、淋山河,何寨,十三庙一带开展游击活动,袭击敌人。</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6月,鄂东特委书记方毅和黄冈县委书记刘西尧派张明(湖南人)到何寨龙泉寺筹建中共浠水县委员会。开始时只有何寨人祁开枝和杨定朝参加,不久,上级党组织派王表、蒋立(圴系江苏人)相继来何寨,浠水县委便正式成立。书记张明,组织部长蒋立,王表、祁开枝、杨定朝为委员。此时,何寨、汪岗、栗寺坳、野鹤山、竹瓦、可家店、姜家堰、松山寺、十三庙等地,相继恢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党组织,以此为契机吸纳了一批新党员。同年九月十八日,上级委派蒋立,王表驻何寨山龙泉寺,组建游击队,又称县四中队,周楚英任队长,蒋立任指导员。县委还在何寨山龙泉寺举办青年、妇女干部培训班,高坤带便衣队负责保卫工作。</p><p class="ql-block">1940年在黄冈地委书记段亚杰的指示下,"浠罗独立营"于十月和一天晚上在龙泉寺正式成立,营长何政,教导员由浠罗边委书记王越兼任。独立营后来编入“鄂东独立团”,团长余宝成,高坤任副团长兼参谋长,政委由浠水委书记谢挺兼任。鄂东独立团在张体学率领下东进鄂皖边打游击。 1941年3月,浠水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形势发展,加强了党组织建设,下辖西河、竹瓦、何寨、团陂4个区委。何寨区委下辖4个分区委,共计55个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为阻击国民党王牌部队广西第七军七师西犯武汉,我鄂东独立团游击大队在何寨窑上铺部署一个营的兵力,依托巴水河为天埑,迎击敌人。1月2日凌晨,被国民党广西军七师和国民党浠水自卫大队包围。形势十分危急,敌众我寡。但我方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敌军无奈撤退。消灭敌军百余人,有效阻击敌军向西推进。在那次阻击战中,得到了窑上铺何寨一带村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积极动员起来,自觉参与战斗。有无私送水送饭的;有舍身掩护受伤战士的,有组织担架将伤员护送巴水河西岸的团风但店殷家湾的,救治30多人,其中有九名战士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当地党组织和但店殷家湾的人民群众将英烈尸骨安葬于此,并建造了烈士陵园,树立了纪念碑。如今,每年的清明时节,前往祭扫烈士陵园,驻足行礼,寄托哀思的队伍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浠水县委重建于黄冈县黄岗庙,书记张若谷,副书记丁连三、组织部长石川、宣传部长李尚春先在团陂、何寨、十三庙一带活动,继而率领全县党员和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革命运动。是年,终于盼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同时也迎来了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p> <p class="ql-block">以上列举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充分证明,何寨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前辈蒋立曾赋诗一首,"何家寨作练兵场,游击先鸣第一枪。往事依稀犹在目,重来旧地话苍桑。"这也充分说明何寨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无数老一辈何寨的英雄儿女,积极投身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如何前三,黄汉章,何天章等先烈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