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彩刀马人物观音瓶欣赏

风雪来雨

康熙五彩是清代釉上五彩发展的高峰期,因其彩色深厚堆垛、鲜明透澈、绘画线条劲健有力,故有“硬彩”、“古彩”之称。康熙釉上五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色彩的运用、绘画的技法以及纹样、器型的丰富多样上。 《清康熙五彩三国演义之辕门射戟观音瓶》 高35.2cm底经10cm口径9cm 在色彩的运用上康熙五彩具有重大的突破,其中最大的成就是蓝彩的发明,这种以钴为呈色剂的釉上蓝彩的出现,结束了明以来花纹中凡要用蓝色必须用釉下青花来表现的历吏,从而使画面的色调更加协调,绘画更加流暢简便。从传世实物看,釉上蓝彩在画上有作为主色调的,也有为陪襯色彩的。上海博物馆藏康熙五彩花蓝圆盘内所绘主题牡丹纹及部份锦地,山石都是以釉上篮彩渲染,色彩鲜明,较青花彩绘的工艺自然要简便得多了。 黑彩、金彩、红绿彩的重用是康熙釉上五彩的又一重要特徵。黑彩是宋什磁州窰瓷器上已广泛运用,但宋磁州窰的黑花主要在釉下;金代彩色釉陶器上虽偶有黑彩填绘的装飾,但黑色无光。明中期景德镇瓷器上虽然开始出现了黑彩勾线,但将黑彩作为纹样中的一种色彩则始自康熙期。这种用乳香油调珠明料近行绘制的黑彩表层多蓋有一层透明绿釉,经底温烘烧后呈现漆黑光亮的色泽,由此黑彩运用更增添了康熙釉上五彩画面的自然情趣。 康熙釉上五彩上的金彩装饰工艺与明代装饰工艺有明显的不同,康熙的金彩纹样多用胶水配和金粉描绘而成,烧成后多经打磨,故纹样线条流畅、色彩明艳,不易剥落;朋代的金彩纹样係採用金箔剔刻的工艺制作而成,烧成后色彩较暗,纹样线条古拙,有剔刻的痕道,彩易剥落。康熙三十八年法国传教士殷红绪在给其国教会的信中提及关于“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例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分,溶于适量的橡胶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与铅粉的配比为30比3。在瓷胎上上金的方法,同上彩的方法一样”。从传世宝物看,康熙釉上五彩中的金彩流行甚广,除以金彩勾勒纹样轮廓线或复加金彩勾线外,还用金彩填绘局部纹样,部份器皿上甚至出现大面积的金哥纹样。北京故宫博物馆康熙釉上五彩描金鹭莲纹尊上即用金彩填绘大面积的荷叶,从而使整幅画面熠熠生辉,显示出特有的雍容华贵之气。 红彩在明代釉上五彩中尤为突出,康熙五彩保持了明嘉靖、万历釉上五彩的这特徵,除突出红彩外,绿彩也极为醒目,这种红绿映襯,辅以黄、紫、篮等色的五彩,具有色彩鲜艳明快、画面和谐统一的特徵。 传世的康熙釉上五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装饰特征,除白五彩外,蓝青地五彩、洒篮地描金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锦地开光五彩等各种色地五彩在康熙朝亦甚为流行。这些变化多样的色地五彩,充分显示了康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绘艺术。 在绘画技法上,康熙五彩改进了明代五彩用水调绘画产生的色彩易晕散,绘画不夠精细的弊病,而採乳香油调彩料作画,从而使画面一改明嘉靖万历朝粗率古拙的画风,而呈现工整严谨、精微细緻、写实逼真的风格。山石画法仍以南宋画院的斧劈皴为主,画面生动写意,曲折多变。人物绘画受陈洪绶影响,人物衣褶、脸部等线条以清秀取胜,并注重神情姿态的刻画。此外康熙五彩的绘画开始受西洋绘画的影想,在平塗勾勒的画面中逐渐注重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及明暗转折的光影关系的处理等等,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在纹样的选择上,康熙五彩除传统的花鸟草虫、婴戏人物、山水博古等图外,大量流行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图,其中尤以西廂记、水浒、三国演义、岳传等人物图为多见。部份作品出现配以相应诗句的画面,这种诗书画结合的画面显得即日口典雅又精美。 在器物造型上,康熙五彩的器型丰富多样,有结构精巧规整的小件器,也有气魄雄伟、端壮凝重的大型器,其中许多器型为康熙年所创,如棒锤瓶、凤尾尊、攒盘、凉帽、八方、菊花等式碗等等,均是康熙釉上五彩器中的典型作品。 以上文章来自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从书《清彩瓷》。 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征 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外,其它诸色大多采用堆料,釉微微凸出,剔透明澈,有宝石之感,俗称“硬彩”。 (一)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5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和牛皮胶,用水调和,用拉线法渲染。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相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二)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上边沿有一层蛤蜊光,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釉青花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后期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四)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五)缘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体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沉淀,取出来干燥,用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 (七)紫彩:康熙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受乌岁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 (八)粉红色:在康熙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透明釉,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极其相似。但康熙粉彩是含铅质的白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含砷的玻璃白上渲染幻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 (九)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哈蜊虹彩,特别是蓝彩绿彩釉上及其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闪现这种哈蜊光彩。 康熙五彩瓷器六个辨别真假的方法! 五颜六色瓷是指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5种(品种可多可少,但红彩不行少)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青花加五颜六色,另一种是朴实的釉上五颜六色。青花五颜六色和斗彩又有差异,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线,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颜六色则指釉下青花部分被当作蓝彩运用,与釉上彩构成画面。五颜六色瓷最早见于明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遍及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逐步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绪才有仿康熙五颜六色呈现。康熙五颜六色烧彩的温度为800度摆布,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称;又因其多作为仿古器,故又称为“古彩”。 康熙五颜六色的主要成即是发明了用釉上低温蓝彩和黑彩。蓝彩美丽夺目,多绘山石,使徒壁生辉,用于代替明代的青花颜色而制成朴实的釉上五颜六色,颜色光彩夺目。黑五颜六色黑如漆,漆黑亮光,浓重冷静,多用于勾勒概括和点染部分,使之收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作用,大大丰富了五颜六色瓷的表现手法,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开展和进步。 康熙五颜六色为一代名作,从清嘉庆至民国多有仿品上市,辨别真伪应掌握以下主要特征: (1)康熙盘、碗、瓶、罐类的器底通常均能见到显着旋纹痕及黑疵。 (2)除少数官窑器的圈足圆浑光滑外,大多民窑器的圈足边呈尖状,并且有斑块残缺的表象。 (3)釉面轻轻凸起,釉料看上去有坚硬感,周围有闪耀的“蛤蜊光”,纹饰周边有光晕。尤以蓝彩为甚。 (4)因为人物模仿陈老莲画法,山水多仿王恽等,其绘画个性应大体相近。人物脸部都不规矩,只勾概括不填色,否则为后仿。 (5)瓶、罐类器的底足通常有二层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圆浑者为后仿。 (6)器物底足内题“大明成化年制”或画秋叶、钟鼎的,大多是康熙中、后期商品。 清三代瓷器的很多题材内容都来自于传统故事、文学内容,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刀马人物,《牡丹亭》《西厢记》的仕女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福禄寿禧、科举、耕织等内容都表达了太平繁荣的愿望。”总的来说,清三代对从宋元明传承下来传统图案和题材的绘画做了全面的总结,形成了清代的形制内容和绘画表现。所以,其题材特别广泛,内容相当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最全面。 因第一次做收藏品瓷器图片,图中所有文章都来自网上搜索摘抄,全部图片都是手机自己拍摄的质量不是很好,希望朋友们欣赏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