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体验中成长,从而加深学生对大自然、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集体生活、团结合作、沟通交流、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汤峪镇中心学校决定于6月8日,组织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开展“立先贤爱国志,访关中博物院”研学旅行活动。</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马校长作动员讲话,同时也提出了三点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严守纪律,确保安全。全体人员要听从指挥,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确保人员安全,确保活动有序开展。</p><p class="ql-block"> 二、树立形象,文明出行。每一位学生都代表着汤峪镇中心学校的形象,要举止文明,树立美好的中心形象,展示中心学生靓丽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三、认真学习,行有所获。马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将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行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此时同学们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同学们在老师和辅导员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欢快的步伐,向快乐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走进了被称为“地上博物馆”的拴马桩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民俗博物院里共有8600多根拴马桩,这里的拴马桩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拴马桩不仅有拴马的作用,还有镇宅辟邪的作用,也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在景区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一明三朝元老孙丕扬的家府、清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的宅院、崔家槐院、耿家老宅、樊家旧居、毛家大院等完整院落,一路走来,恍若时空穿越、重回明清。</p> <p class="ql-block">接着,关中民俗博物馆研学基地的辅导员老师带领同学们去体验学习了民俗手工艺——剪纸工艺、制作中国结工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收获满满,快乐不断。</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同学们去感受了华阴老腔的浑厚魅力,同学们在台下热情满满地跟着台上的老戏骨们呐喊吼唱,更有几名同学上台去感受了华阴老腔的传统乐器,激起了同学们对于传统艺术的强烈兴趣。</p> <p class="ql-block">中午,同学们开始午餐并稍做休息。</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一起参观了民俗建筑,学习民俗知识,也将把我们的优秀风俗传承。</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走出去,才会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一天下来全体参与研学的师生对关中独特的民俗审美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源远流长的关中民俗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带着知识,带着快乐我们也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今后,我校将继续发挥研学旅行的文化育人功能,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