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

靓靓

<p class="ql-block">  小昭寺在藏语中称为“甲达绕木切”,在八廓街北面大约 500米处,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由文成公主奠基兴建。小昭寺是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而言;昭,是藏语“觉卧”的音译,意思是佛。目前,小昭寺的建筑面积为 4000 平方米,寺内供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及众多的佛像和唐卡等,并收藏了许多珍贵文物。该寺坐西朝东,据说是文成公主悲思家乡而设计的。文成公主为建小昭寺从内地召来精巧工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早期建筑为仿汉唐风格,融合了汉藏式建筑特点。最初的寺庙管理由汉僧主持,寺庙职名“甲达绕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拉萨当地人管这儿叫做“热木齐”,意思就是“汉人的”。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上密院是格鲁派僧人研读佛经颇有成绩的喇嘛进一步深造、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由于寺庙几经火焚,所以现存的小昭寺大部分为后来重建。小昭寺的游客不多,几乎都是本地藏民前来转经祈福。虽然不如大昭寺那般出名,但小昭寺仍然是藏地非常重要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小昭寺的建立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密切相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向唐太宗请求“以释迦像与宝仓库为嫁妆”,得到唐太宗同意,并建造了一辆與车,载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入藏。唐太宗以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以及各种金玉饰物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同时还赠送了卜筮经典三百种、识别善恶的明签、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等。这些礼物包括释迦佛像、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唐太宗用大队骡马载送入吐蕃。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的公元634年,尼泊尔泥婆罗王国的尺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她也携带了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大乘佛教经典、工艺品和工匠等入藏。文成公主在进藏后不久,协助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供奉尺尊公主带入吐蕃的米居多杰,即释迦牟尼的8岁等身像。据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由汉力士贾伽与鲁伽两人用木车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送至西藏。到达现在小昭寺地区时,木车陷入沙地,只好四面立柱,覆盖白绸进行供养。文成公主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她通过历算得知这里是龙宫所在地,于是决定在这里安置释迦牟尼佛像,兴建寺庙供奉。她相信这样可以镇慑龙魔,使国运昌盛。小昭寺的整体建筑历时一年,顺利完工。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觉阿佛,即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则供奉在小昭寺。小昭寺在松赞干布逝世后曾一度失宠,而苯教势力逐渐抬头。在芒松芒赞执政时期(650—676年),为防止唐朝派兵进入吐蕃夺走觉阿佛像,于是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并放在明鉴门内,用妙音佛画遮掩。同时,他还下令将所有小昭寺的僧侣一律驱逐。赤德祖赞(704—755年)即位后,于公元710年迎娶了唐朝的金城公主,进一步促进了汉地佛教在吐蕃的传播。金城公主到达吐蕃后,将之前被封藏在大昭寺的文成公主所带来的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并将尺尊公主携带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小昭寺。她还安排汉地僧侣负责管理所有宗教仪式,因此,两尊佛像供奉到了不同的寺庙。元、明、清时期,小昭寺经历了重新兴盛的阶段,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清代史料中介绍了当时的小昭寺:“小昭在大昭北半里许,地名喇木契,坐西向东,背布达拉,楼高三层,上有金殿一座,为唐公主所建。公主悲思中国,因此朝向东。寺内供奉墨珠多尔济佛,或者说内有塑像,据说是唐公主的肉身,座上刻有‘默寂能仁’四字。寺内金殿上有金瓦,莲花地涌,殿前挂有铁网作为帘。”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御赐“耆阇真境”木匾额。然而文革期间,小昭寺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一些建筑被拆除,塑像和文物被劫掠一空,僧侣纷纷离开寺庙,小昭寺被用作仓库。1986年,因国家宗教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小昭寺再次焕发新颜,重现昔日辉煌。</p><p class="ql-block"> 小昭寺相对于大昭寺来说,声望和规模较小,寺庙曾次受到火灾影响,现存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仅有底层神殿保留了早期风格。寺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庭院,后部包括神殿、门楼和转经回廊等辅助设施。门楼高三层,底层是宽敞的明廓,拥有十根大柱,柱身有三条铜箍,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瓣图案。柱的上半部雕有繁缛的花草纹和六字真言。门楼后部墙壁上装饰着壁画,描绘了四大金刚和六道轮回等场景。通过门楼,可以进入绕神殿的转经回廊,回廊的南、西、北三面原有木制的嘛呢轮,廓壁上绘有无量寿佛和白度母等壁画。小昭寺的神殿分为三层:底层包括门庭、经堂和佛殿。门庭内的隔门小房左右分别用于吹奏器乐和作为配殿,内有贡布色懂马塑像,使用石榴树枝制成。那天我来到小昭寺,左边小房里有个身躯胖大的喇嘛,盘腿坐在一个硕大的鼓下,查着的腿上放着一副很大的铙钹。这个喇嘛确实有本事,他用右手同时击鼓打钹,左手翻动经书,嘴里念念有词,节奏居然一点不变。我一时兴起,用呼麦的方法,高唱了一句六字真言。刺嘛圆睁怪眼盯着我,我估计是他没想到我这个汉人竟然还会他们佛家的“狮子吼”吧。门庭中间是空阔的廓,据传说曾经挂有文成公主手印的石板和护法画皮。四根圆形大柱支撑着力士雕像,柱头大栱上雕刻有狮子、圆形升云纹和花瓶等装饰。有的柱头小栱浮雕象征性的狮子和人像。门上铺首呈钹形,上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横梁上刻有梵文六字真言。经堂位于门庭后面,进深7间面阔 3间,共有30根柱子,柱下设有石柱础。中间4根大柱直通到二层以上,支撑着高大的天窗。柱头雕刻有卷云纹、宝珠,莲花纹等图案。集会堂天井正对的檩头上原有全雕和半雕的28只卧狮,现存27只;腹腔上有底座,装饰着四瓣或八瓣的莲花。集会堂四壁遍绘释迦牟尼、千尊佛像。西后净室门口南面设有舍利佛与目犍连两大弟子灵塔以及高0.4米的铜鎏金密集金刚造像、泥塑的杰尊·贡嘎顿珠造像:北面供有高1米的吉祥金刚怖和能仁佛、藏巴拉等佛像。佛殿很小,只有 23.5平方米。两根柱子柱头雕有莲花宝座,而柱头小栱则没有装饰,显示出明显的早期特色。四壁的壁画多以线描盘腿坐姿为主,笔法流畅而生动。大殿的墙壁用大石块夹小石片砌筑,殿内供奉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铜鎏金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和八大随佛弟子泥塑像,以及两大忿怒力士、宗喀巴等塑像。神殿第二层是供佛大殿,供奉桑杰鲁王甲后、十六尊者及经书,药师八如来和《甘珠尔》佛典,北面供奉度母及其他佛像。神殿第三层前部为喇嘛专用住房,后部是金顶殿,殿门朝东,殿的左右和后部被狭窄的回廊所环绕,用木栏进行围合。歇山式金顶是汉式风格,以斗栱进行承托,金顶垂脊末端装饰有羯摩鱼头。殿内门窗和壁画以及柱子采用藏式风格,展现了藏汉建筑的精妙结合。</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专家发现了一些敦煌文献中文成公主的记载,当时吐蕃国力强盛,希望与唐朝和亲,唐太宗不愿意。之后吐蕃攻打唐朝庇佑的国家土谷浑,骚扰唐朝的边境。在武力胁迫下唐朝与吐蕃和亲,将文成公主送往吐蕃,其实这就是强行逼婚。在历史上唐太宗对于吐蕃的施恩本质就是示弱,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她并不是王后,真正的王后是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松赞干布为他的王后耗费巨资建立了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只是小小的小昭寺,两人的地位一目了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只有3年他们之间有些交集,剩下的6年就是被遗忘的。文成公主没有得到松赞干布应有的尊重,吐蕃君主妻妾成群,根本没有多在意文成公主。她的命运充满了艰辛,松赞干布去世后,她独居了30年,最终在公元680年因患天花去世。一个国家的稳定竟然要靠女子们的牺牲来实现,自古以来和亲就是耻辱的象征。当然,文成公主带来的各种技术,使吐蕃的国力变得更为的强大。从客观上说,文成公主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虽然她命运多舛,但她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