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 前往基地学校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六月初雨,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我们带着满满的期待踏上了研学之旅。带上行囊,换上了军装,重拾起来自军人的光荣,一路欢歌笑语来到了研学基地。</span>因为下雨,使得研学旅行的开营报到仪式不能举行。</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到基地学校,各位同学整理好宿舍的内务,领好迷彩服后,便集体到食堂就餐。午餐后就是午休,做好迎接下午的项目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1901班的同学们要迎来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p> 6月2日 胜利墙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午休起来,我们班挑战的项目是"胜利墙",我们看着眼前"高不可及"的墙,心里暗吸一口气,觉得这怎么可能呢?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在教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胜利墙"的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胜利墙,又称逃生墙。“逃生墙”这一名字来源于海难逃生。后来演变为培养集体凝聚力的一个项目,随称为“胜利墙”</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目标是,在20分钟之内让全班同学通过4.2米的铁板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挑战开始,我们心情紧张,在两位队长的带领下,几位“重量级”的男生垫起了人梯,让几位跳跃能力比较好的男生先上去,之后女生们便一个接着一个地爬在男生们搭起的"梯子"上,成功跨越了心中认为的不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但是,我们在翻越胜利墙的过程中违反了队员不能说话的规则。项目被迫暂停,全班同学被要求罚做俯卧撑。但是没有一个同学有怨言,没有一个同学放弃。</span></p><p class="ql-block"> 做完了俯卧撑,胜利墙项目又重新开始,继续着刚刚暂停时的进度。</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只上一个人,后后面变成了同时上两个人。而后没越过墙的同学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罗毅同学。而其他已经翻越胜利墙的同学在一旁为他加油呐喊,几个男同学围着他,防止他掉下来。</p><p class="ql-block"> 他说,他身为班里身体素质最好的几个同学,应当最后走。而最后,历经了百般曲折,罗毅终于越过了胜利墙。</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超时了,但是我们还是在胜利墙取得了胜利。这一项目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成功,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埋下了厚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个项目让我们懂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关系,个人的胜利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只有团队获得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span></p> 6月2日 自主烹饪 <p class="ql-block"> 1901的同学们在胜利墙取得胜利之后,来到了“百味园”将要进行自助烹饪。他们依着基地学校提供的鸡蛋、大米、紫菜、黄瓜、鱼等食材做出了今天的晚饭。</p><p class="ql-block"> 瞧!蓝凯峰小组做得最为丰盛。嗬,有煎鱼、炒鸡蛋、紫菜鸡蛋汤……不过,其他小组也很丰盛嘛。</p> 6月2日 分享晚会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之后,看着基地学校的日落。夜色袭来,随夜色而来的是分享晚会。</p><p class="ql-block"> 每个班级都有同学参与。现场,同学们挥动手中打开了闪光灯的手机为歌唱者加油呐喊。</p><p class="ql-block"> “……一见自难忘”、“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唱歌的同学一个借着一个,气氛一直很热烈……</p> <p class="ql-block"> 分享晚会最有趣的一个部分是,在同学们的呼声中,兴副、坤副等等都唱起了歌。之后还有宁姐、姣姐……哈哈。特别是兴副还说了一句:“同学们,你们太可爱啦。”引得作为观众的我们一阵欢呼。</p> 6月3日 大团建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餐之后,在进行新一天的项目之前,邓校长组织我们进行大团建活动。</p><p class="ql-block"> 邓校长指着邻近基地学校的来宾市第四中学说,过几天来宾四中将成为来宾市文科考点。</p><p class="ql-block"> 高考过后我们就成为高三年级,迎接我们的是一年艰苦的学习生活。而在这一年中陪伴我们最多的应该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发挥集体的力量是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 首先进行的活动是激情节拍。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圈,把手放在左边同学的右肩膀,随着一声哨下,“一”,拍了拍左边同学的右肩膀,“一”,拍了拍右边同学的左肩膀,“我”……“我们”……就在这样的动作往复中喊出“我们是最棒的团队”的口号。</p><p class="ql-block"> 各位同学都为了尽快喊出“我们是最棒的团队”而把左右同学的肩膀打得生疼。但是这种疼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很可惜的是,两次比拼,我们都比二班慢了零点几秒。</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活动是激情动力圈。同学们还是保持原先的队形,拿起一根粗重的打结了的绳子摆动,让绳子呈波浪状运动。</p><p class="ql-block"> 兴副也参与了进来。我们要摇五百下,这是一个听上去很难做到的数字,但是,随着一到一百这个数字不断增大,又重新从一到一百数起。每一次重新计数,同学们摇的也就更加起劲。但是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在动力圈的比拼中取得一个较前的名次。不过,既然我们付出了我们的努力,“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我们只要记住努力的过程,任留其在回忆里发酵回甘。</p> 6月3日 高空 <p class="ql-block"> 这个项目要求同学们爬上高处,并跨过两块板之间的空隙。从高处跳下来。</p><p class="ql-block"> 站在很高的地方往下望会让人害怕,而且当天高空的设施是潮湿的,有泥,,这给攀爬增加了难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些有点恐高的同学都能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爬上高处,完成高空项目。更有大胆的同学在板上摇起了“花手”,惹得在下面的同学忍俊不禁。</span></p> <p class="ql-block"> 当然,在同学们的鼓动下,兴副也参与了高空项目。不得不说,兴副一点都没有领导的架子,总是能和我们打成一片。</p> 6月3日 禁毒教育&模拟法庭 <p class="ql-block"> 在完成“高空”之后,1901兵分两路,一部分先进行禁毒教育后进行模拟法庭;另一部分先进行模拟法庭后进行禁毒教育。很可惜的是,缺少有关禁毒教育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模拟法庭所举的案例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初中生因财物矛盾而提刀伤人。对于同是未成年的我们来说,这个案件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要缓和与其他人的矛盾,做到和谐共处,和睦相处。当然,对未成年人缺乏关注与关爱而引起的形式案件也是值得社会各方和学校、家长思考的问题。感谢参加“审理”的同学们默契的配合,成功演示了刑事案件审理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这个“模拟法庭”会让人想起阿尔贝·加缪著名的《局外人》——一个因没在母亲葬礼前哭泣而被认为冷漠无情,进而因过失杀人而被判死刑的小职员。当然,法理与人性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众人的命题。</p><p class="ql-block"> 模拟法庭的意义在于模拟出法庭审理的流程,加强我们的法制意识,而做到“学法”、“知法”和“守法”。</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通过禁毒教育了解到的是:现在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我们应当加以防范,应当壮大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不太空虚,防止被不发分子用毒品趁虚而入毁灭美好生活。而且,毒品泛滥的形势依旧严峻,禁毒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不吸毒,不制毒,不贩毒,积极检举,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禁毒知识,助力打造无毒社会。</p><p class="ql-block"> 禁毒教育和模拟法庭结束后,1901班的同学集中到一起宣誓,将助力禁毒的行为进行到底。这昭示了我们必将战胜毒魔,迎来无毒社会的决心。</p> 6月3日 陶艺 <p class="ql-block"> 下午,首先进行的是陶艺课。可惜缺少在上陶艺课时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陶艺课上,同学们各显神通,做出自己心里所想的事物。比如说雪人、八爪鱼、巨石阵等等。</p><p class="ql-block"> 陶艺这种古老的技艺对于我们来说算是新鲜事物,所以有些同学可能显得手有些生疏,但是只要做出心中所想,那么它一定是完美的。</p> 6月3日 穿越火线 <p class="ql-block"> 因为下雨,“穿越火线”项目改在室内进行。“穿越火线”这名字咋一听上去还以为和某个枪战游戏有关呢,但是不是。在教官的解说下,我们了解了这个项目实际上与湘江战役中红军越过四重封锁线有关。</p><p class="ql-block"> 几根横纵交错的绳子构成了大洞,一共有十六个。10个同学要从最上面过去,20个同学要从中间过去,其余的同学要从最下面过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采用的依旧是在胜利墙使用过的方法——搭人梯,不过,这个项目要比胜利墙轻松一点,因为耗费的体力没有那么多。但是连续多次碰到绳子,相应的洞口就要封起来,随着几个洞口的封闭,我们的行动必须更加地谨慎。</p><p class="ql-block"> 虽然说这个项目没有胜利墙那么累,但是要求我们多一分谨慎,最后我们花了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这个项目。</p><p class="ql-block"> 这个项目和胜利墙都体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在此非常感谢那些当“人梯”的同学。</p> 6月4日 前往昆仑关旅游风景区 <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半从基地学校出发,乘公共汽车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来到南宁市宾阳县昆仑镇昆仑关旅游风景区。风景区由博物馆和战役遗址区组成。</p><p class="ql-block"> 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教官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个有关去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参观的讲座。通过讲座,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昆仑关战役的经过,以及参观的时候要保持肃静。</p><p class="ql-block"><br></p> 6月4日 参观昆仑关战役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来到博物馆门前,看到的是革命先烈们的姓氏被镌刻在一百一十根石碑上。</p><p class="ql-block"> 据悉,昆仑关战役中方军队阵亡人数达1.4万,只有约3000人的名字能够被记录下来,能够有据可查,那剩下的一万多人的名字竟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冲淡直至消失。</p><p class="ql-block"> 而当他的名字,他整个人融入到某个民族发展的伟大历程中,他已经变得不朽。对于这些革命先烈们来说,确实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进入大厅,一个"山″字塑像撞入眼帘。在解说员的介绍下,仔细一看,发现"山″分为三个部分,左部由广西起义学生兵慷慨激昂的队伍组成,他们恰风华正茂,应当"激扬文字",却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放下手中的笔,拿起了枪,用自己一腔爱国热血去共御外敌。主体部分是战士们以仰攻的方式进攻,他们的步伐坚定而又充满希望,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却又那么伟大。右部由百姓组成,他们推着小车为战士们提供物资,以舍小我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为这场战役助力。“山”字三个部分组成意味着各方力量团结一致对外御敌,正是各方力量的凝聚,才使得昆仑关战役取得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昆仑关战役不仅是一场中国人抵抗外来侵犯的正义抗战,更是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后人铸就钢铁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 “书生未解家国事,花开花谢才叹息。锦绣华时付心思,青春闲情来赋诗。 承平年代郎当岁,一腔清狂待经世。翩翩凌然东风枝,漫漫长情可解释?(韦卓狄《玉楼春》)”</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前,面对来势汹汹的侵华日军,学学生军们会不会想到在今天会有同时青年学生的后辈前来缅怀他们的事例?</p><p class="ql-block"> 作为同样是青年学生的后辈,我们要继承当年广西学生军的热枕爱国之情,精忠报国。</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采用了特殊的光电特效演示,向我们模拟了昆仑关战役时的场面。不得不说,这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听着耳边轰炸机轰轰作响的声音以及襁褓的哭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侵华日军的铁蹄肆意地贱踏我华夏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民族的恨,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既要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也要有吸收他国优秀文化的包容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 他们生在了黎明准备降临的前夕,最先站出来,却最先死去。可以说他们生不逢时吗?不,他们站出来的意义。而我们生来就在繁荣昌盛的年代,应该明白,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胜利果实,并以自强不息为奋斗目标,不仅自己要自强,也要让国家富强。</p> <p class="ql-block"> 从博物馆出来以后,我们参观的是退役的战斗机、坦克、高射炮等“大家伙”。它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编号,证明了它们曾经为了国家的安定做出的突出贡献。而正是这奉献,如同矿灯,让旧中国在历史的隧洞里摸索,最后找到了光明。</p> <p class="ql-block"> 参观退役战斗机后,我们到风景区外的就餐点就餐。吃的相当朴素。这是为了忆苦思甜。当然,我们现在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应当忘记革命先烈为换取民族独立而付出的艰辛努力。</p> 6月4日 参观昆仑关战役遗址区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餐之后,我们路过一处开满荷叶的池塘,让人不禁想起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p><p class="ql-block"> 而昆仑关的古关楼就藏在茂林深处,正如它悠久的历史藏在残破泛黄的书卷里。</p> <p class="ql-block"> 在古关楼前拍好集体照之后,我们要在横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兴副大笔一挥,写下“跨长江,过黄河 上985。”兴副在平常总是这么和我们说,我们知道,这是“老家伙”对我们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哈哈,我们已经和“老家伙”度过了两年的光阴,接下来的一年,还请“老家伙”多多指教。</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331级台阶,这个数字根据“三三得九,九九归一”而特别设置的,是希望那些英烈的魂灵得以安息。这让人不禁想起屈原的《国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span></p><p class="ql-block"> 而后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祭奠。风很静,没有人说话。</p> <p class="ql-block">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span>”</p><p class="ql-block"> 对着这宁静的山林静景,很难有人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今天的宁静是那年战火纷飞的胜利,这一切是绝对不能忘记的。</p> 6月4日 归程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完昆仑关战役遗址区后,与其他班级汇合,拍了一张五百多人的集体大合照。这意味着三天的研学旅行到此结束,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要迎来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年。而在这一年,如何前进?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p> 总结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 经过这次研学旅行,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团结同学发挥集体的力量,去克服未来学习生活上的一切困难。</p><p class="ql-block"> 而除了团结同学,爱国也是一个主题。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p class="ql-block"> </p> 又及 <p class="ql-block"> 我想在《总结》的后面写上我写《总结》时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不得不说,完成这篇美篇确实是一种艰难。因为我很少写文章,写的更多的是诗歌,在文体上面,我遇到了挑战。能够借鉴的例子很少,经验不足。照片很乱,还有有些活动的照片是没有的,这属实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这篇美篇从昨晚开始构思,到今天晚上完成,属实是耗费了我十几年的文字功底,我感觉很累。我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没能做出比较大的贡献,我感到挺惭愧,但是既然需要我去完成写美篇这么一件事,那我就积极奉献吧。</p><p class="ql-block"> 照片的来源,大部分是1901同学拍的照片,小部分是其他班同学拍的照片,还有一张博物馆里的“山”字是网络图片。当然,辛辛苦苦收集这些图片,都是为了讲好一班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篇美篇大部分文段都是我完成的,少部分是卢海鲜同学和尹文佳同学提供的,还有,感谢她们和潘贞憓同学在我完成这篇美篇的时候提供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我在写诗的时候,用惯了秾艳的语言风格,在加上阅读量有点多,总是有点想显摆,说话总是“不掉书袋就不会说话”。完成这篇美篇,又要我去克服这种毛病,尽力以较平实的语言来展现这三天研学旅行的全过程。当然,已经习惯了秾艳的风格,要我全面地改正过来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掉书袋掉到没有人看得懂,那么文字也就失去了意义。</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在写这美篇的时候,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我看了都会觉得尴尬。(捂脸)</p><p class="ql-block">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到:“我要求我所接触的文学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政治、哲学等都必须是严肃的,因为它们证明着我与这个世界有联系。”《生活在别处》写的是一位名为雅罗米尔的诗人的故事。这种对文学的执着,于我来说也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而我在读到米兰·昆德拉、阿尔贝·加缪、中岛美雪等我很喜欢的作家有关共产主义的事迹后,我总是认为文学不应该被政治捆绑。自从校运会以后,到现在也有半年了,我写了有三十首诗词。我总是极力地避免在作品中出现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也缺乏对“家国事”的关心,这确实让我在去别人的竞争中吃亏太多。</p><p class="ql-block"> 完成这篇美篇,又让我重新思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想,先阶段不必去纠结这个命题,毕竟,谁还不是一个为分数打工的打工人呢?(笑)</p><p class="ql-block"> 因为追求完美,我想细致地、面面俱到地完成这篇美篇,不愿草草了事,虽然,这篇美篇还不能称之为“完美”,但是,我能从原先自己写完文章都不忍心再看第二遍,因为觉得自己写的很不好,到现在反反复复地修改,我认为这算是一个进步了。(文/韦卓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