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考啥?

那静

<h3>地理,上达天,下通地,横跨文和理。自然部分以考生物为主,兼有化学、物理,数学计算带点量和率,建模思维+点、线、面、层、场、域;人文部分主要还是考历史,时空观念比历史学科广袤得多,远到史前和未来的环境变迁,远到太空之中,走出了太阳系;时空尺度上还得用到化学的宏观辩辨识与微观探析,发展变化类还得用到变化与平衡素养。</h3> <h3>回归一下学科,水循环与水平衡必考。在考试中,水就是构成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了,没有之一,因为考的太多了。不论是乌裕尔河流域的湿地形成,还是蓝水绿水比例,既是水循环过程,也是水平衡过程。加上影响蒸发的因素,水—气系统建立关联。<br></h3> <h3>其实跳出学科,哲学一点,可分为结构类、覆盖类、稳定类、平衡类、系统类几种。乡村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演变,可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分析。结合区域发展阶段,把核心部分、外围部分、网络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从布局到形态,从用地到功能,从集聚到分散(或反之),从水平到垂直(平面到立体),不论是产业的布局还是转移,城乡统筹还是乡村振兴,把握好时空观念、因地制宜,辐射带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结构走向系统,走进综合思维素养,走进人地协调观素养。人口今年有点热,还是从结构出发吧!</h3> <h3>覆盖类很普遍。冰雪反射率,雪的保温,人工降雪的维护,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乔木树冠的遮阳、林下枯枝落叶的截流、下渗的速度,根系的固土(水土保持)灌木无明显主干覆盖地表的表面积大争夺空间、草原覆盖率高固沙,表土裸露提供沙源,垫状植物的生存小环境,土层厚度与含水率,坡面汇水速度与洪灾,石漠化与红漠化,太阳能集热板对地面的影响及光伏农业、压砂技术与地膜覆盖,日光温室与玄武岩台地,细想想,都是覆盖类,年年考。</h3> <h3>稳定类也很常见:高山冰雪融水能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西班牙温室农业维护系统集聚于产地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和供应产品的稳定,喜食就能保证市场的稳定,地下水补给或湿地调节,径流的水位变化就会稳定,生态系统复杂结构就稳定,下沉气流大气稳定,晴天、逆温、雾霾污染就可能发生。</h3> <h3>产业类试题,就用微笑曲线,农业一定分清生产条件、区位因素、布局之间的差异。良种培育、耕地保护、个性化机械研究、北斗应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上游投入非常重要;育苗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这都属于中游的生产过程,利润少,到下游的安全储存(不变质)、区域调运(运输方式选择比较)、深加工、营销(品牌,地理标志)等下游,甚至延伸到家庭生活消费(不浪费,合理匹配)和工业生产等延伸,画个笑脸就成功了。工业与服务业,也笑一笑就会分析了。如果是反面的“问题”类问题,就选择一下是用微笑还是哭泣曲线吧!</h3> <h3>地理问题一定审好题,这是考语文和政治呢。尺度大小,格局宽度,要有辨识能力。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般性思维,还是从整体到局部、一般到特殊的发散性思维和审辩式思维,审清再下笔。想到素养考察点就更容易了。</h3> <h3>自然地理才是地理的本,但是地理现象是地理的和生物的,原理是化学和物理的。什么是最基本的内容?物理化学反应速度、强度,饱和,动势能转化,物质的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内外力共同作用,蒸发吸热,凝结放热,空气遇冷才会凝结,水往低处流,高水位补给低水位等等。生态系统由生物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包括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微生物(分解者)组成,从一个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入手,到动物的生死繁衍,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它们对土壤的作用,很重要。土壤真的很重要,从今年的五行来看,可能性太大了。去年金生水,就考了金沙江了。</h3> <h3>不写了,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文科生,用得上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