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其元(1811~1881年)(清嘉庆十六年~光绪七年),字子庄,晩号庸闲老人。出身海宁世家。祖父陈万森,官安徽太平府知府;父陈鳌,官福建同安县知县。</p><p class="ql-block"> 陈氏一门,系东南名门望族。由明季(季:末的意思,明代末年)至清咸(丰)同(治)三百余年间,陈家出举人贡生进士二百多人,官至宰相(阁老)三人,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十一人,其中学者、名臣甚多。</p> <p class="ql-block"> 陈其元很小即有文名,是俞樾(清晩期著名学者,现代俞平伯之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皆出自其门下)之舅姚光鼎的高足弟子。但科举之路不顺,曾十五次为诸生试,皆名落孙山。於是入资为金华训导,后擢升富阳教谕,因任期内考绩优异,议叙(清代对考绩优秀的官员的一种奖励制度)知县,赏戴花翎。太平军起事后,陈其元先后入李鸿章、左宗棠幕府佐事。任职期间,夙夜励精,於内政、外交多有建树,得左及巡抚丁日昌举荐,晋阶知府,加秩道员,后告老退仕后居浙江桐乡。光绪七年(1881年)七十岁时病故,左宗棠亲撰其墓誌铭,海宁州志稿有传,其著述列于典籍十八。</p> <p class="ql-block"> 陈其元治学务实,博学多闻,讲求经世之学。其所撰《庸闲斋笔记》共十二卷二百六十六节,十万余字,书成后俞樾作序,盛赞之裴然可观。所叙史料广博珍贵,史实执论公允,是研究清代历史的可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清•王翚《竹屿垂钓图》</p><p class="ql-block"> (绘安澜园内局部景致)</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皇帝为海宁陈家御賜《躬劳著训》匾</p> <p class="ql-block">安澜园遗存《漾月》石匾</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帝巡视江南时曾驻跸于海宁陈家。乾隆帝六下江南巡视更是有四次入住海宁陈家,并将陈家的花园“隅园”赐名为“安澜园”。他在回到北京后还下令在圆明园内原“四宜书屋”处仿建了一处安澜园,以便自己能经常去游览,足见他对安澜园的喜爱程度。</p> <p class="ql-block">《庸闲斋笔记》在光绪初年即有初刻本,以后宣统及民国时期亦有刻本问世。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杨璐点校的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庸闲斋笔记》。 </p> <p class="ql-block">《庸闲斋笔记》卷六118“海宁陈氏安澜园”原文:</p><p class="ql-block"> 道光戊子,余年十七岁,应戊子乡试,顺道往海宁观潮,并游庙宫及吾家安澜园。时久不南巡,只十二楼新葺,此外台榭颇多倾圯,而树石苍秀奇古,池荷万柄,香气盈溢,梅花大者,夭矫轮囷,参天蔽日。高宗皇帝诗所谓“园以梅称绝”者是也。厅事中设御座。相传数年前,有一狂生,被酒踞座而遗,忽见一金甲神捽之扑地,头额破损,扶归,大病几死。五十年来之虚位,尚有神物呵护,仰见皇灵之远。同治癸酉重游是园,已四十六岁矣。经粤贼之乱,尺木不存,梅亦根拨俱尽,蔓草荒烟,一望无际,殊有黍离之感。断壁上犹见袁简斋先生所题诗一绝云:“百亩池塘十亩花,擎天老树绿槎枒。调羹梅亦如松古,想见三朝宰相家。”以后则墙亦倾颓,不能辩识矣。时大府方重修庙宫,以祀海神,奏明动帑六万,不日当可焕然一新。而斯园则零落,与绿野、平泉同其湮没,深可概也!</p><p class="ql-block"> 参考现代文:</p><p class="ql-block"> 道光戍子年即道光八年(1828年),我十七岁去参加戍子年的乡试考试,顺路至海宁看潮,并且游览了海神庙宫和我家的安澜园。</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安澜园由于皇帝很久都没有南巡来驻跸,只有十二楼是新近修葺过的,此外的楼堂馆榭大多都倾圮倒塌了。但是园中的树木和奇石依旧蒼秀古朴,池塘中的万株荷花清香袭人,滿园子里大朵大朵的梅花盛放,迤丽委曲,遮天蔽日,最是婆娑迷人。这景色可不正象乾隆皇帝的诗句“园以梅称绝”一样!</p><p class="ql-block"> 正厅中摆设有皇上的御座,相传几年前有一个狂狷的书生,喝醉酒后蹬坐于御座之上,忽然间有一个金甲神揪他下来扑倒在地,把额头都摔破了,书生被扶回家后即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五十年来摆设的御座虚位,尚有神力呵护,可以仰见皇天在上神灵之高远矣。</p><p class="ql-block"> 同治癸酉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我又重游了一次安澜园,这一次距上次游园已经过去四十六年了。经过太平军兵火焚毁后,此时园中已空旷旷荡然无存,梅花连根都被抜尽,唯见一望无际的荒坡野草,真有一种家国败坏的黍离之感!在残垣断壁上还可以见到袁简斋先生(袁枚,清代文学家,随园主人)所题的一首七绝诗:“百亩池塘十亩花,擎天老树绿槎枒。调羹梅亦如松古,想见三朝宰相家。”(调羹意指宰相治理国是)再以后的则因为老墙已经倾颓而不能辩识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官府已请旨奏明拨银六万,重修海神庙以祭祀海神,不久之后重修后的海神庙宫当会焕然一新。但这凋零的安澜园以后将会和四周的绿野山泉一同湮没无闻了,想想这些真是感慨万分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