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忆知青岁月·难忘的乡情》</p><p class="ql-block">陕北延安的一个深山沟里,有一个贫脊的小山村。那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插队时的地方。別离34年后,回到了这里,看望乡亲们,眼睛潮湿了……。见到了那当年知青曾经住过的土窑洞,往事历历在目,使我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在那特殊的年代,一群本该在学校渴求知识的北京学生娃,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那充朗朗读书声的校园。因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的指示!在我们的心中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毛主席生活和战斗过十三年的地方。也是我们这些学生娃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我们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来到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在教育。此时我们有了新的统称,知青!</p><p class="ql-block">我们于1969年2月1日,由北京乘火车出发,到陕西铜川又转乘卡車,当时陕北下大雪同学们忍耐着寒冷,经过了几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延安县河庄坪公社。当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樊厚某及部分社员,拉着几辆毛驴车装上我们的行李,将我们由公社接上往生产队走。一进山沟的小路,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是那贫脊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荒山秃领连一棵树都没有。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总算到了生产队。村口的社员们在路边热情欢迎着我们这些北京来的学生娃。走了几十里的山间小路,确实累的够呛。吃完社员们为我们准备的饸络面条后,当晚住进为我们准备土窑洞。那时村里没有电灯,只有那如瑩火虫般的油灯,让我们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我们开始了,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我们的心中有些沉重。苦日子在煎熬中延续着。夏季收麦时知青们有的背上让那毒日晒的脱了皮,用手一搓就成了皮卷。手上打磨出的血泡变成了老茧。吃水要到山下沟里的一口井打水,在挑上山。夏季遇山洪的泥水将沟下的水井填滿,待洪水停止后我们还要将井中的泥土清理干净才能饮用。春耕时用驴往山上送粪,男知青有的也扛上多半袋粪,跟在驴后面顺着山中的羊肠小道往山上走…。这艰苦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农活,使这些年轻人有些吃不消了。他们有的哭了,他们有些后悔,他们更想念远方的父母亲人,必定他们只是年轻末成年的学生娃呀……!</p><p class="ql-block">淳朴善良厚道的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尽管自家的日子,也过的很煎熬,确依然对知青娃娃,施与援手和言语的安慰…。多么好的乡亲呀,那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亲们待知青娃如亲。贫困显真情,让我们这些知青娃心暖,终身心怀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面对眼前那恶劣的生活环境,知青们咬牙在忍耐着,在顽强的坚持着,他们如同兄弟姐妹一样相扶着,不向命运低头,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尽管生活环境的恶劣,他们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依然坚持着文化学习,可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因为知识是立世之根,是改变命运之本。艰苦的生活仍在煎熬中延续着……。夜,无眠。他们站在窑洞前,仰望夜空问苍穹,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突然,一声春雷炸响闪电裂长空,一场春雨,使久旱的黄土大地苏醒了…。知青们兴奋的唱起了,山丹丹开花紅艳艳…!</p><p class="ql-block">他们展翅飞向了自己心中的彼岸……。命运终于向他们低头了,他们如同获得了新生,他们如同挣脱牢笼的小鸟,在享受那蔚兰的天空…。当他们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与送别的乡亲们相拥,双方泪眼婆娑,真是舍不得松开那相互牵扯的手…!</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在知青们的心中,确依然热恋着那片,渗透他们汗水的黃土地,恋着那些陪伴着他们,渡过艰难日子的,延安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们这些知青会永远心怀感恩之情,终生不忘!</p><p class="ql-block">对于,后无来者的这一代,为共和國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做为知青、农场及兵团的战友们,这段蹉跎岁月艰辛的历程,共和国的历史上,应该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对得起国家社会,对得起任何人,唯独对不起自己的一代人。</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是共和国的長子,是与共和国同命运的一代人。在国家改革开放,及恢复经济发展建设时期,他们是各条战线上的中间力量!他们是吃苦耐劳,重情重义有担当的一代人,老三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三中延安县插队知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祥云:回乡随笔2013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摄影:野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6月6日制作</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回乡随笔 <p class="ql-block">作者/闲云,诵读/北京知友陈元义。</p> <p class="ql-block">下张照片是北京三中一位同学,留存并保存完好的,一张由北京去陕北插队时的乘火车的車票!我翻拍的车票照片。</p> <p class="ql-block">当年菁葱年轻的知青们,在那蹉跎岁月中,在那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做中,接受贫下中农的在教育。至今心中依然充满了对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因为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共和国的长孑,是听党话有担当重情重义的一代人![玫瑰][玫瑰][强][强]</p> <p class="ql-block">采访视频与本文无关</p> <p class="ql-block">以下部分照片:是北京插队知青,在纪念知青插队五十周年之际,集体回原延安县河庄坪公社时,父老乡亲们搭设的〈金延安彩虹桥〉,扭起陕北大姎歌儿,欢迎知青回家的感人场景的部分照片。</p><p class="ql-block">摄影:祥云:2019.9.19.</p> <p class="ql-block">镇领导站在车门口给每位知青戴上红围巾</p> <p class="ql-block">北京三中的学长丁巨元夫妻</p> <p class="ql-block">河庄坪公社余家沟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北京三中插队知青王克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