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是1957年从北京市不同的小学考入北京市110中 ,在一个班级共同生活、学习了三年 ,于1960年初中毕业 。毕业后同学继续在不同的学校读完高中后 ,有同学升入高校继续深造 ,也有同学投笔从戎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还有一部分同学直接参加工作。总之都在为祖国的建设竞竞业业,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br> 自从有了微信群以后 大家都在尽力寻找初中的同学 上月一个偶然的机会 吴月英入了群 带进了霍郁周 又带进了王琪 接着曾庆和入群 又找到闫星入群 一月之间群里多了五位同学,大家建议来次大聚会 ,终于在5月29日同学们在分别61年之后 相聚于甘家口。</h3> <h3>这是奚佩兰和他先生史导演为本次聚会做的胸牌和胸章 ,以便聚会时更好相认。把每人的照片从初中毕业照中摘出、放大 、冲洗、压模制成胸牌,共有二十多份 。十分感谢他俩的辛勤付出。</h3> <h3>参加聚会同学的合影,共十四人,男 女同学各七位</h3> <h3>女同学:邓建 金慧宁 赵阿玲 奚佩兰 张肃洁 方松刚</h3> <h3>男同学:霍郁周 高印环 王琪 闫星 许传金 曾庆和 朱长年</h3> <h3>母校北京市一一O中学,现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比我们在校时,无论是校舍还是教学质量都更上一层楼。</h3> <h3>准备拍照</h3> <h3>多年未见 “你还好吗?”</h3> <h3>亲切交谈</h3> <h3>班上的二个女婿 老孙和老刘交谈甚欢。</h3> <h3>仔细观看胸牌 做得太棒了</h3> <h3>问候从新疆赶来参加聚会的曾庆和</h3> <h3>点菜</h3> <h3>好友分别合影</h3> <h3>这么巧 女婿老刘竟碰到了清华附中的校友许传金和朱长年。</h3> <h3>老刘与朱长年</h3> <h3>师小珠为了本次聚会 特将她照的鸟放大冲洗送给每位同学一张 唉 你们怎么不将照片对着镜头呀?</h3> <h3>班长 霍郁周 本次聚会的主要召集人。毕业于军事外语学院 退休之后热衷于书法 ,为每位同学都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有隶书 楷书 )做为见面礼。</h3> <h3>班长的书法作品</h3> <h3>班长霍郁周即兴发言 ,因美篇的视频时间限制在3分钟之内,只好将原5分多钟的视频分成二段 ,由于本人技术能力有限,衔接的不是太好。</h3> <h3>王琪 毕业于哈军工 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尽职尽责 做出一定的贡献</h3> <h3>闫星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尽职尽责。</h3> <h3>曾庆和 新疆某大学毕业后 在新疆工作多年 从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退休后 热衷于旅游和摄影 也是本次聚会的摄影师 若想看他的作品 可看他的朋友圈 每天都会有几张美丽的风景照</h3> <h3>许传金 清华毕业 用手机拍出的照片也很捧 不输于单反相机的水平,经常在群里发表旅游的照片 使我们增长不少见识。</h3> <h3>朱长年 清华毕业 从水电部退休。热爱生活 经常会发一些美食的照片。</h3> <h3>高印环 在北辰集团工作 为2008年中国奥运会贡献力量。</h3> <h3>奚佩兰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拍过“女记者的画外音〞及〝鲁迅”等电视剧 是当时著名的九位女导演之一。退休之后 学习油画 下图为她的作品。</h3> <h3>金慧宁 退休的大学教授 本次聚会的召集人之一 亲自查看歺厅 定下聚会的具体地址 辛苦了 谢谢!</h3> <h3>趙阿玲(白铃)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已的一生</h3> <h3>师小珠 是学生们喜欢的教师 也经常拍些小鸟和风景照发在群里 供大家欣赏。</h3> <h3>方松刚 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 现在孙子和外孙都已上大学 是奶奶的多年照顾的结果。</h3> <h3>邓建 为祖国的航空亊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退休后尽职尽责照顾自巳的小孙女。</h3> <h3>张肃洁 大学毕业后在黑龙江工作六年 将美好青春贡献给了东北的黑土地 。从广州退休后 热衷于旅游 每次旅游之后都会做些小视频 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想了解可看她的朋友圈。现在也在尽一个奶奶的责任 照顾小孙女。</h3> <h3>同学们親切交谈时 摄影师曾庆和抓紧时间为大家拍照 留下美好瞬间。</h3> <h3>霍郁周的女儿 为本次聚会拍照、录相。谢谢你!</h3> <h3>张承干 因为疫情和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北京的聚会 但为本次聚会做了总结。 </h3> <h3>对每位参加聚会同学的简单介绍,有不对的地方 ,敬请原谅。(完)</h3>